2019-2020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陈州高级中学高一(下)摸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陈州高级中学高一(下)摸底历史试卷
试题数:33,满分:100
1.(单选题,2分)从西周“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的严重
B.铁犁牛耕的采用
C.社会的稳定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单选题,2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使用
和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3.(单选题,2分)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
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4.(单选题,2分)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对
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已停止执行
5.(单选题,2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
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
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重农轻商
C.以农为本
D.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6.(单选题,2分)“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7.(单选题,2分)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

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
A.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B.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C.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归来的哥伦布
D.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8.(单选题,2分)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推动力
③ 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 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9.(单选题,2分)下图是英国1801年、1851年、1901年三个年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0.(单选题,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
B.它打破了英国对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C.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D.它是科学研究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
11.(单选题,2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12.(单选题,2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 打电话拜年
② 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 坐飞机旅游
④ 网上炒股
A.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④
C. ①② ③
D. ① ② ③ ④
13.(单选题,2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解体”指的是()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变大
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14.(单选题,2分)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④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D. ① ③ ④
15.(单选题,2分)如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16.(单选题,2分)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 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 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 ① ② ④
B.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17.(单选题,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到1957年为止,全国城市人口增加了72.58%.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B.实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过剩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8.(单选题,2分)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

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
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 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③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9.(单选题,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 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 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20.(单选题,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② 产品的分配形式
③ 生产组织形式
④ 城乡劳动力结构。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③
C. ② ③ ④
D. ② ④
21.(单选题,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万吨)
②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③ 严重的自然灾害
④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22.(单选题,2分)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而1949年以后则“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新中国成立后力图消除封建影响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同
D.西方节日融人了中国文化元素
23.(单选题,2分)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
24.(单选题,2分)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
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国战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25.(单选题,2分)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
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6.(单选题,2分)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
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27.(单选题,2分)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涉及社
会保障问题,其目的是()
① 缓和社会矛盾② 稳定社会秩序③ 促进经济恢复④ 恢复金融信誉。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28.(单选题,2分)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
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29.(单选题,2分)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30.(单选题,2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著名改革运动,但也曾引来了普遍的质疑:“新经济政策是退回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
是搞社会主义运动”、“邓小平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些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 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 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② ③ ④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31.(问答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四: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
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

后增到二十余。

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审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本”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日看待这一种人?
(4)材料四所述家业是什么性质?“商贾”与“家业大饶”实质是一种什么关系?
32.(问答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

(2)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在上图A、B两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3)A、B两点对应的两个时期的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3.(问答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陈州高级中学高一(下)摸底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33,满分:100
1.(单选题,2分)从西周“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的严重
B.铁犁牛耕的采用
C.社会的稳定
D.封建制度的确立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解答】:依据材料“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可知从西周到战国,生产力得到提高。


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故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并不稳定,故排除C。

封建制度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本题难度适中。

2.(单选题,2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使用
和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解答】: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官营手工业,故B正确;
古代民间私用手工业规模往往比较小,无法满足官府的需求,明朝以后才取得很大的发展,故
A错误;
C项的产品主要是自己消费,故C错误;
古代的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外国进口的又比较少,因此不可能是官府收藏的主要来源,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
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
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3.(单选题,2分)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
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其中错误的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故D错误,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低。

4.(单选题,2分)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对
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已停止执行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高考常注重对其含义、措施、目的、影响等的考查。

【解答】: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对商人的活动进行限制,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它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战国时期有利于秦国国力的迅速提升。

这种观念与小农经济密切相连,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尚未瓦解,认为此时重农抑商已停止执行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单选题,2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
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
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
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重农轻商
C.以农为本
D.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待
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的主旨即可。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工商业一视同仁,“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表述片
面化。

B.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工商业一视同仁,“重农抑商”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

C.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农工商业一视同仁,“以农为本”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D.题干所给材料中“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
而通之”“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
泽不辟矣”表明,司马迁强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重要作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6.(单选题,2分)“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一
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解答】:依据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可知,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
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考查对小农经济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7.(单选题,2分)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

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
的事情有()
A.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B.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C.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归来的哥伦布
D.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解答】:桑丘老年的时候,新航路已经开辟出来,根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价格变化的影响(价格革命),可知胡椒价格会下降,故选D。

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8.(单选题,2分)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推动力
③ 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 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列强殖民扩张的过程和手段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时代,此时的殖民扩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其方式主要有:武力征服、建立殖民贸易公司,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故① ② ③ ④ 正确。

所以本题答
案为C项,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列强殖民扩张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9.(单选题,2分)下图是英国1801年、1851年、1901年三个年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需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时间和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变化。

【解答】: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故B项正确。

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

C项是引起变化的原因,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英国1801年、1851年、1901年三个年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为切入点考查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单选题,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
B.它打破了英国对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C.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D.它是科学研究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
【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