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美眉 2023.02下
教研与美育
信息技术
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
马建
(广河县回民第六中学,甘肃 广河 731300)
摘 要:早在二十年前,我国便引入了电教这一概念,最初的电教功能少、作用小,因此大多数教师都并未意识到其重要作用。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了独特的作用以及重要的意义,使得教师纷纷尝试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也都将使用新媒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主要途径,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但就目前而言,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不仅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无法发挥出新媒体技术的巨大潜力,因此本文对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目前新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从四个角度提出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最后也对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希望能够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快速发展,并让二者实现有机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初中地理;深度融合
引言
新媒体技术是对教学方式产生革新的重要技术,但新媒体技术成长至目前的“终极形态”并非一蹴而就,在十多年前新媒体技术便已经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但最初的新媒体技术由于设备和互联网普及度的限制,教学效果单一、教师自由度低,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媒体教学一直未成为主流教学方式。

当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新媒体设备全面进入中小学课堂后,新媒体技术便开始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而时至今日,新媒体设备及技术的丰富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师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例如使用各种To b端线上教学平台展开线上测试及预习、使用教学资源网站当中的课件资源进行辅助备课、通过希沃白板进行课程知识展示等都说明了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作用的逐步提升,因此使用新媒体技术是大趋势,也是必然的选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教学开展需求以及学生知识需求。

一、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具有几大特征:重文科、偏背诵、难想象、难推理,这四大问题与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课程有着一定关联,同时也与初中地理学科知识极强的地域性以及抽象和具象结合的空间性有着较大关联,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经常会出现难以联想、无法了解知识概念的情况,而这种迷茫最终会演变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削减以及畏惧心理的产生,最终影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效果。

而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分析知识,并产生对初中地理的兴趣,最终实现初中地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教师教学效果
由于新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更加具象、更加可视化地展
245美眉 2023.02下教研与美育信息技术
示给学生,同时能够让知识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交互,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更低、理解知识所需的时间也大幅减少,因此教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行重难点知识以及易错点知识的讲解,又或者使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于重难点以及易错点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掌握水平,因此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强化教师教学效果。

(三)帮助学生理解区域位置
在初中地理当中,区域地理是许多学生一直难以攻克的重点内容,由于学生对于地域差异的理解难度较大,大多数地域学生只是在网络上看过相关的视频,甚至从未听说过,因此学生也无法真切带入到区域当中了解地域特征,而凭借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代入能力,教师开展区域地理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只需要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将具体知识点通过视频、建模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便能够轻松攻克区域地理学习难关,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位置知识认知效果,因此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区域位置。

(四)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依靠新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实现诸多以往无法实现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线上教学让教师将知识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通过网络资源让拓宽学生知识面、依靠UMU学习平台丰富试题库等,同时更加完善的数据体系也能够让教师快速分析出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以及掌握情况不佳的知识点,因此将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能够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二、目前新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情境支持效果不佳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都会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但一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只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秩序、吵吵闹闹,教学工作开展难度更大,而且建立教学情境也需要教师重新设置教学大纲,或在大纲当中添加更多内容、增加任务量,因此不愿意使用情境创设展开教学;而另一部分教师虽然认同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但自身新媒体技术水平有限,且并未掌握教学情境的核心,因此在开展教学情境时较为僵硬,学生也难以从教学情境中获得乐趣;最后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情境只是用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过于偏向具象化以及逻辑化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境虽然逻辑清晰、思路完整、知识具象,但是缺少趣味性、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二)知识讲解方式较为抽象
上文中提到,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技术水平不足或未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设核心,而在知识讲解方面亦是如此,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依然会下意识地使用传统知识讲解方式,不仅未使用新媒体设备将知识进行具象化表达,甚至将新媒体设备当做黑板来用,PPT上白纸黑字的知识使得新媒体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知识讲解方式依然十分抽象;此外,即使是部分技术较为熟练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会拘泥于平面图或简单的演示动画,具象水平依然不足,例如对于板块碰撞的知识通过剖面图只能够让学生看到碰撞一刻或碰撞后的情况而并不能了解形成地貌的过程,而通过演示动画虽然能够了解形成地貌的过程,但却难以掌握完整的地貌造型,讲解方式依然较为抽象,效果依然不够良好。

(三)教学不考虑调动学生兴趣
前文在教学情境问题分析当中提到了部分教师不愿调动学生兴趣甚至部分教师从未考虑过调动学生兴趣,导致这样的情况与教师较为看重课堂秩序以及教师将知识掌握放在第一位有着直接关联,在这样的思想下教师的课堂很容易变得沉重压抑,甚至根本不给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最终使得学生失去对初中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工作局限于课内知识
作为一门分数较低的课程,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并不考虑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知识面的培养,因此使得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局限于课内知识,几乎不会提及课外知识内容,而学生也因为缺少课外地理知识而难以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能力,无法形成完整、庞大的知识网,在学习地理课程时自然也容易产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想不起以前的知识也联系不到课外知识,导致该知识点成为“知识孤岛”,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一)依靠新媒体技术进行更加完善的情境教学
想要依靠新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学,就必须了解到情境创设想要起到的效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需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需求,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尝试更多信息表达媒介如图文、视频、音频、动画、建模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让知识具有更强的互动性,让学生能够和新媒体设备“沟通”,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多变的天气——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CCTV-1每天的天气预报背景视频,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代入感的情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强烈关联,进而投入到地理知识学习当中。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互动性更强、探索性
246美眉 2023.02下
教研与美育
信息技术
更强的课题式情境,例如学习“地图的阅读”时教师便可以布置共同出游的情境,让学生们观看电子地图并在地图上分析各条路线,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制定出游路线,并向教师和其他同学阐述自己出游路线的特征以及经过的地区,最后引导学生们缩小、放大地图并观看地图页面角落比例尺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将比例尺与具体比例和地图详略度关联在一起,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使用三维模型及动画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学科对于空间性的极高要求,因此仅凭单纯的剖面图、海拔图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象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当探索更加具体、可视化效果更强的媒介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三维模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进行地势教学时教师可以打开“Google Earth”并定位到课程所讲解的地区,直接为学生展示当地的地势特征,同时也可以放到最大、用实景的角度观看该地区的景色以及第一人称的地貌体验,从而让知识更加“有血有肉”,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乃至举一反三水平也能够有效提高。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活动的方式为学生自行制作流程动画,例如让学生自行在白板上绘制长城站到巴西利亚的寒流路线,并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寒流的运动轨迹,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寒流的传播逻辑,提高对洋流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新媒体技术与课堂练习进行融合
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讲解知识过后便会为学生安排课堂练习,但由于纸面练习过于偏向知识点记忆和复述,不仅完全缺乏具象性特征,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练习当中,例如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解过后便可以在新媒体设备上用情境化的方式展示问题,让学生根据屏幕上更加立体、具象的信息进行问题解答。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上布置各类趣味性答题活动,例如让学生打开移动设备,等待教师下发线上试题,教师点击试题下发后在大屏幕上播放倒计时,让学生进行快速答题,从而让学生在紧迫感当中全神贯注、投入到题目解答当中,在倒计时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本次答题的排名,以分数+时间进行排名,并为学生发放相应的积分,从而将课堂打造成“积分赛场”,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
由于新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新媒体线上平台当中也有着大量试题以及课外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例如,在课程开始前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为学生发放预习微课以及课件让学生了解大致知识内容,随后在线上进行线上预习测试,保证预习效果;在课中通过线下课堂教学的方式阐述核心知识,带领学生进行课上练习;在课后通过线上平台布置开放式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线上完成任务,教师在线上查阅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批改,最后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知识让学生们观看并大致了解,从而让知识能够贯通课上及课下、课内及课外,实现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乃至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避免产生依赖
虽然新媒体技术具有大量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特性,但并不代表一切教学工作都必须围绕新媒体技术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新媒体技术在课堂当中的应用占比,并思考哪些知识适合使用新媒体技术、哪些知识不适合使用新媒体技术,做出一定的取舍,从而避免离开新媒体技术便不会讲课的情况。

(二)明确传统教学作用,确立传统教学核心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一主一辅的关系,而并非取代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将传统教学作为核心,并使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传统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劣势,避免“一边倒”地使用新媒体技术畸形教学而导致教学变得空洞,或缺少传统教学而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性。

(三)避免新媒体技术成为“娱乐工具”
纵然新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但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加入过多为取乐而设置的内容,势必会让课堂失去文化价值,并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把课程当做小品来看,完全没有学到知识,甚至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认真思考新媒体技术的优劣势,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应用新媒体,提高知识具象性以及课堂情境性,从而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鸿波.新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2019(8):1.
[2]吕丽玲.新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J].天津教育,2022(13):3.
[3]陈秀花.新媒体,新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26):1.
[4]吐逊江·吐尔洪.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7(05):292.
[5]唐利娜.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深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