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附子10克(生用)
【药理作用】强心作用《山西医学院学报》1982(1):18,四逆汤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心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四逆汤对冠脉、心肌的影响,可被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减弱,这证明四逆汤属于肾上β腺受体兴奋药。
《新中医》1981(1):49,四逆汤单用附子时,强心作用既不十分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两者均无强心作用),强心、升压作用显着,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提高心肌对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干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促进了血液循环。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
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备注】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
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去皮.脐.细切)半两。
【炮制】上以甘草、干姜为粗末,入附子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或涩、或利,或汗出过多,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逆冷,及一切虚寒厥冷,并宜服之。
常服消暑气,分水谷。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备注】凡病伤寒有此证候,皆由阳气虚,里有寒,虽更觉头痛体疼,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表证悉具者,未可攻表,先宜服此药,助阳救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国药典》:四逆汤
【药方名称】四逆汤
【处方】附子(制)300g 干姜200g 炙甘草30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
【炮制】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