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电力预埋管网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电力预埋
管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
园管理委员会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广州怡地环保实业总公司(公章)法人代表:毕然
项目名称:从化高技术产业园D地块电力预
埋管建设工程
环评文件形式: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负责人:黄树焕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专业职称上岗证及登记证书号职责签名黄树焕环境工程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030230500号编写
葛丽颖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030130900号审核
李东晓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环评工程师B28030021000号审定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电力预埋管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法定代表邱永权联系人黄翔卿
通讯地址从化高技术产业园广源路25号
联系电话139****7903传真87812900邮政编码510990建设地点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
立项审批部门从化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从发改投[2013]276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
代码
U8-管网建设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万元)1166.12
其中:环保
投资(万
元)
1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8%
评价经费(万元)1
预期投产
日期
2015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为改善从化高技术产业园面貌和人居环境,促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整体形象,改善园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状况,促进项目区域内经济发展,为周边的居民出行、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建设单位从化高技术产业园管委会计划在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建设电力预埋管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四置图见附图2。

根据从化市发展和改革局从发改投[2013]276号的批复,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建设8座开关房,开关房之间联络的电力通道非过路段采用行人电缆预埋管形式,过路段使用行车电缆预埋管形式。

高湖公路段采用22+2孔行人埋管1411米,过路段采用22+2孔行车埋管257米,其余地块采用14+2孔行人埋管4757米,过路段采用14+2孔车埋管246米,合计工程项目埋管总长6671米,项目总投资约1166.12万元。

电缆管道平面布置见下图1。

开关房:开关房为独立单层建筑,开关房大小为6m×4m×4m,采用不锈钢百叶窗。

电房门选用不锈钢通风百叶门,窗户选用不锈钢百叶窗,所有轴流风机外安装不锈钢防
雨罩,建筑四周做600mm宽散水。

电缆管:本项目至包括10kV电缆管,行人道采用HDPE管,行车道采用DBW-R 型玻璃纤维管或涂塑钢管。

图1电缆管道平面布置图
二、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按照工作方案,本项目工程规模为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三期D地块设置8座开关房,开关房之间联络的电缆通道非过路段采用行人电缆预埋管形式,过路段使用行车电缆预埋管形式,其中高湖公路段采用22+2孔行人埋管1411米,过路段采
用22+2孔行车埋管257米,其余地块路段采用14+2孔行人埋管4757米,过路段采用14+2孔行车埋管246米,合计工程项目埋管总长6671米。

电力预埋管管断面及开关房坡面示意图见下图。

主要设备材料见表1。

表1项目主要设备材料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1.22+2孔埋管行人米1411
2.14+2孔埋管行人米4757
3.14+2孔埋管行车米308
4.22+2孔埋管行车米195
5.开关房4*6m座8
6.防火堵料处225
7.22+2孔工作井行人座15
8.22+2孔三通井行人座3
9.22+2孔工作井行车座3
10.22+2孔三通井行车座3
11.14+2孔工作井行人座60
12.14+2孔三通井行人座4
13.14+2孔工作井行车座8
14.14+2孔三通井行车座7
15.14+2孔转角井行车座1
16.检查井座104
项目设计电力预埋管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

三、建设工期及施工方式
1、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
1)本工程采用0.8m3挖掘机进行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清底为辅的施工方法。

2)沿沟槽底部每隔6米钉(40×40mm)木桩,桩长0.5米,以控制槽底高程。

在槽底用白灰线打出管道中心线,以便于下管时控制开挖中心线,沟槽严禁超挖,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粗砂夯实至设计要求或总监要求的密实度,如遇基坑为淤泥和虚土时应挖除淤泥及虚土回填粗砂厚30cm以上,如遇岩石须超挖0.3米以上再整平并填以砂垫层至设计标高。

3)开挖过程中遇有文物、古树,应妥善保护,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4)对距沟槽较近的建(构)筑物及电杆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吊车作业时应保证与上部高压线的安全距离。

5)沟槽土及材料堆在距沟边0.8米以外的或项目监理指定的位置,土的堆置高度不能超过1.5米。

以保障施工安全,且不得掩埋已建地下管道的井盖,妨碍其正常使用。

6)槽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碎石垫层,碎石垫层应紧贴夯实的原状土上。

碎石要求
质地坚硬,级配均匀,不得含有泥土及草根等有机物,石子粒径应不大于20mm,且含量不大于10%。

7)沟槽开挖允许偏差:中心线位移为50mm,高程偏差为±30mm。

2、管道的敷设
(1)、水泥管块的敷设
1)水泥管块使用的水泥块应按设计施工图的规定组成管群。

2)铺设水泥管块时,水泥管块的顺向连接间隙不超过0.5cm。

上下两层管块之间及管块与基础之间的垫层为1.5cm。

两层管块的接续缝应错开管块长度的1/2左右。

3)两行并铺管块之间的垫层为1.5cm左右,两行管块接缝亦应错开管块长度的1/2左右。

4)铺设管底垫层的砂浆饱满程度至少达到95%,不应许出现凹心,亦不应用石块垫管块的边角。

要求将管块平铺在水泥砂浆层上。

两行管块间的竖缝砂浆饱满程度至少达到75%。

5)管顶缝、管边缝及管底八字均用1:2.5的水泥砂浆抹缝,要求严实饱满。

6)铺设水泥管道进行管块接续时,应在管块的对角管孔,用两根圆柱形拉绑随铺管随进行试通管孔防止管孔错口并使管孔贯通。

拉梆的外径应比管孔直径小3~5mm,拉梆长度为1.2~1.5m。

7)在地基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管块接续可采用抹桨法。

在地基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管块接续宜采用绷带法。

(2)、塑料管的敷设
管道应由人工递送放入沟,禁止翻滚入沟或用绳索串心吊放。

管道的切割可用专用切割工具,管道接口端面应平直,无毛刺。

用套管插接式,管口处涂刷专用胶水后,应找正方向即管材有标志一面在同一方向,然后对插入接头挤压固定。

管道接续时管内及接口处应保持清洁,无尘砂、水迹及油污。

管道布放后,应尽快连接密封。

管道不能及时连接时,应在接头一定范围内不回填,以免影响接头的安装,对引入手孔的管道应用堵头密封。

同沟布放多根管道有不在同一平面时,接口一定要错开、每隔3m左右用肋带捆绑一次,排列平整。

管道方向变化即上下左右的转弯应成圆弧状。

转弯处应避免有接头。

3、电缆井施工
(1)、井底底板混凝土:
井底底板混凝土浇筑前要对底板中线桩、高程线进行复核。

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用溜槽下混凝土时要避免骨料分离,要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

浇筑完成后,及时采取保温、养护措施。

(2)、井室砌筑工程:
砌砖前必须对砌筑所用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砌砖前必须检查基底的尺寸,高程及底板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砌井时应随时掌握尺寸。

1)与混凝土基础相接的砌筑面应先清扫,并用水冲刷干净。

2)砌砖前应根据所放井位线,撂底摆缝确定法砌筑。

3)砌井时,砂浆应满铺满挤,灰缝不得有竖向通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以1㎝为标准。

4)砌墙如有抹面,应随砌随将挤出砂浆刮平,如为清水墙,应随砌随刮缝,其缝深1㎝为宜,以便勾缝。

4、土石方回填
回填施工中应采用双填法进行施工,即井室周围必须与管道回填同时进行。

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对井室周围进行2次台阶形开挖,然后用9%灰土重新进行回填。

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用人工夯填,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管顶1.5m以上用推土机配合压路机进行回填。

5、施工时期:
本项目计划2015年9月开工,施工建设期为4个月,完工时间为2015年12月。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在已建成园区内解决。

施工内容包括施工前准备、场地清理、管道开挖、管道敷设开关房土建施工、土方回填、施工场地恢复等内容。

施工过程采取逐段推进的方式进行,一段管道开挖、敷设、回填压实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施工。

施工采用综合机械化施工,土方挖运采用挖掘机机挖运方式进行施工,自卸汽车配合转运至管道敷设点卸料。

施工场地两侧设有防护板。

四、项目位置
本项目位于从化高技术产业园三期地块D地块,现状主要为道路及空地。

周边用地主要规划为工业用地,规划为企业。

五、相符性分析
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

随着广州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和从化市北部新城区的崛起,2009年11月,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称号。

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道路电力预埋管项目将完善城市“亮化工程”,提高城镇影响力、魅力,有利于全面落实从化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部署,有利于加快构筑现代化大城市框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符合从化高技术开发区区域总体规划要求。

六、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自建区以来,历经多年开发建设,开发区一、二期基本建成,区域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硬件环境和居住环境。

但开发区产业园三期D地块道路电力预埋管工程,由于新开发的原因,电力管线尚未铺设,日后园区生产生活用电受到影响,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速度。

受这些现状的制约,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居民居住环境及区域内企业生产生活的条件亟待改善。

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从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及企业发展环境,加快该区域建设步伐,提高开发区整体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三期用地范围内,项目用地地块现状主要为空地或者绿化带,不存在原有污染源。

本项目工程周边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周边工厂、居民点、宿舍等,工程所在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气及周边工业企业噪声。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属的各类功能区区划范围下表所列:
表2项目所在区域各类功能区区划
序号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
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纳污水体流溪河、银溪河水质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2环境空气功能区属环境空气二类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3环境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2、4a类区。

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
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
5风景名胜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
6水库库区否
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太平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
8管道煤气干管区否
9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否
10是否属环保条例24条规定范围否
11是否环境敏感区否
1、自然地理概况
从化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的过渡带,属广东省的县级市、委托广州市进行管理。

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花都市交界,北面同佛岗、新丰县相连,地处大珠三角经济圈,属于广州“北优”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粤北、华东中原地区的交通咽喉。

从化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º17´~114º04´,北纬23º22´~23º56´。

全市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境内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公里,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公里。

人口约58万。

2、地形、地貌
从化市属丘陵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

市内主要的山岭和河谷走向为东北西南向,与区域大地构造的走向一致,形成以北东方向平行岭谷为特征的地貌骨架。

市内最高点为良口的天堂顶,海拔1210m,是从化市东部与龙门县的分界山,最
低点为太平镇的太平村,海拔16.3m。

市区街口街中心区(市政府大院),海拔31m。

境内岩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组成。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南缘,属一级块断隆起之大经复背斜与南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佛冈东西构造亚带,从化复向斜交接复合区。

构造形迹划为东西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和不明体系的北东向构造。

从化市虽处于阳江——从化断裂地震带的东北端,但未见历史上有破坏性地震的文字记录。

3、气候气象
从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受偏南海洋性季风气候的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春季升温早,秋季降温迟。

通过20年(1989-2008)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年平均气温为21.8℃,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0℃,极端最低气温为-0.8℃。

项目所在地区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约2093.1mm,年最大降水量约474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1305.3mm,年均日照时数1573.3小时左右。

由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该区域气候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均(1月)12.9℃,最高月平均温度(7月)为28.7℃;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0℃,极端最低气温为-0.8℃。

多年平均气压1019.72Pa。

冬霜期为5~10天,历年平均无霜期为324天。

年平均降雨量2093.1mm,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汛期4~9月份,其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6月以雷雨为多,7~9月为台风雨。

雨量分布的特点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年平均风速为1.3m/s,N风向、NNE风向风速最大,分别达2.8m/s和2.5m/s,S风向、SSE风向的风速也较大,分别达2.4m/s和2.2m/s。

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cm2,年平均日照1573.3小时,日照受地面因素影响,市内中南部的日照比北部多一些,全年日照率为42.9%。

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多年平均蒸发量1589.4mm,多年平均热带气旋登陆次数4.7次,热带气旋集中影响广州的月份为7~9月,台风最大风速(影响广州)为35.4m/s。

多年平均雷暴天数77.1d,年最多雷暴天数110d(1959年)。

4、水文
从化河川由径流降雨产生属雨水补给类型。

市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潖二河和连麻河,其中流溪河最大。

流溪河发源于韶关市新丰县七星顶(931.6m),流经从化市东明、斗潭、步岭、黄竹塱(流溪河水库大坝)、黄龙山、良口坝(以上流溪河上游55.7km,集水面积740km2),往下经牛眼塘、松院、塘料坝、卫东坝、温泉坝、街口坝、大坳坝(以
上为流溪河中游长39.9km,集水面积696.74km2),往下经神岗、牛心岭大坝、太平,进入从化与花都交界的李溪坝,竹料、高增、人和坝(以上下游长55km,集
水面积639.29km2),再经蚌湖、唐阁、江村,至雅岗与白坭河一起流入珠江西航
道(以上河口段,长8km,集水面积223.97km2),流溪河全长171km,集水面积2300km2。

流溪河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1.5m3/s,年平均最大为34.6m3/s,年平均最小为8.7m3/s,最大月平均流量143.5m3/s,最小月平均3.76m3/s。

流溪河流域东北为山区,西南为平原,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水源
充沛,形成暴雨的热力、动力条件较强。

由冷锋、台风及高空切变形成的暴雨频次多,强度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降雨多集中在四至九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
约占全年雨量的84%,其中又以五、六月降雨量最多,约占全年雨量的40%左右。

因流域狭长,地形、地貌又较复杂,所以往往一次暴雨过程出现上、下游量差较大
的情况。

5、植被、生物多样性
从化市水热气候条件好,适宜多种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水果的生长,种植有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以及甘蔗、荔枝、龙眼及芒果等经济作物,是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之一。

植物资源有栽培植物119种,有华南地区仅存的原始次生林,野生植物中的油料植物60多种,药用植物有200多种,纤维植物有几十种,观赏植物有名贵的野兰花等。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较珍贵的有金钱龟、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

6、土壤
从化市土壤主要受生物气候地带性影响,形成具有地带性分别特点的赤红壤。

土壤质地以轻粘土、中壤土和砂壤土为主。

项目区域内土壤以黄色赤红壤为主,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土层疏松,含钾、磷较丰富,以壤土为主,透水土强,持水力差,容易物理风化,加剧水土流失。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从化市全市行政区划为太平、温泉、良口、吕田、鳌头5个镇以及街口、城郊、江
埔3个街道办事处。

有村民委员会218个,社区居委会40个。

2013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60.23万人,比上年增长1.1%。

其中:农业人口43.69万人,非农业人口16.08万人,未落户0.4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2.5%、26.7和0.8%。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08。

全年出生入户人口11506人,比上年上升54.1%,其中:当年出生人口6183人,当年人口出生率为10.32‰,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

死亡人口3238人,死亡率5.41‰,比上年下降0.86个千分点。

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1‰,比上年上升0.65个千分点。

政策生育率为85.2%,比上年上升10.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4.15亿元,同比增长12.0%[注1],增速高于全国(7.7%)、省(8.5%)、广州市(11.6%)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工业增加值113.57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29.04亿元,同比增长12.2%。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53:45.85:45.62调整为7.94:46.65:45.4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47443元,合7660美元[注2],比增1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46800元,合7557美元,比增11%。

2013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9.01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91亿元,同比增长13.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7.1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57.63亿元,同比增长16.7%。

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58亿元,同比增长20.1%。

其中:建设改造投资94.04亿元,同比增长25.6%。

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额分别为6.29亿元、28.95亿元和118.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倍、33.7%和13.2%。

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59.54亿元,同比增长12.4%;工业完成投资额28.95亿元,同比增长33.7%。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3.57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4%。

2013年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9.94亿元,同比增长5.1%。

其中国税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5.4%;地税收入23.91亿元,同比增长4.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9.3%,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8.2%。

从主要税种看,营业税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12.0%;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5.3%;企业所得税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4.8%;契税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4%;土地增值税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7.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52亿元,同比下降2.8%。

投入民生及社会各项公共事务支出29.48亿
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5%,同比下降5.9%。

其中:教育支出10.6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5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6.9%和8.9%。

2014年是高技术产业园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产业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各项战略部署,坚持“12336”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1”即以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2”即始终坚持“优二进三”发展战略,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元融合开发区,第一个“3”即强化“团队、责任、创新”三种意识,第二个“3”即力争“三个重大突破”取得新的成效,“6”即着力做好“建平台、优产业、打基础、推项目、强队伍、促和谐”六项重点工作。

2014年,产业园主要工作成效:一是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三是产业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社会管理工作规范稳定;五是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高技术产业园预计实现GDP约56.65亿元,同比增长10.1%;工业总产值完成190.27亿元,同比增长约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1.59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税收总额约4.8亿元,同比增长约12.27%;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约1.66亿元,同比增长约15.5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水环境质量现状
从所处位置来看,本项目属于太平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周围主要地表水体为流溪河太平段和银溪河。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和《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流溪河太平段的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银溪河执行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项目周围水系图见图1。

为了解纳污水体水质现状情况,引用从化市环境监理二所对银溪河、流溪河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评价。

收集的资料显示,银溪河、流溪河水质监测断面共设6个断面,监测断面分布见下表。

表3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布设
断面序号具体位置
所处河流
1#何家埔村对开流溪河河面流溪河
2#银溪河汇入流溪河处上游300m
3#杨三村对开流溪河河面
(太平桥下游约2500m 、街北水厂吸水口上游约100m )
4#银溪河汇入流溪河处河口附近
银溪河
5#银溪河从化市太平镇污水处理厂现状排水口断面
6#
银溪河屈洞村附近
监测时间:2013年11月18日~20日连续3日,监测频次:各断面采样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及水质标准指数见下表。

表4地表水监测各断面污染指数结果
断面指标流溪河
银溪河
1#2#3#4#5#6#pH 0.0530.0950.0760.1530.3170.212DO 0.4390.4310.4540.4830.5320.522COD Cr 0.6050.5950.5090.5000.6700.837BOD 50.6940.6510.4240.7140.7850.687氨氮0.1280.1280.1500.1890.2630.252总磷0.3500.3170.3220.3330.3670.317总氮0.2100.2100.1990.2470.3130.307LAS 0.4330.4830.4000.5830.7500.333石油类0.8000.8000.8000.8000.8000.800挥发酚0.0600.0670.0600.0600.0670.060粪大肠菌群
0.463
0.363
0.311
0.427
0.320
0.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