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反应原理课时作业4:3.3.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经典基础题]
1.25℃时,已知下列三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K sp)分别为K sp(FeS)=6.3×10-18mol2·L-2;K sp(CuS)=1.3×10-36mol2·L-2;K sp(ZnS)=1.6×10-24mol2·L-2。
下列关于常温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硫化锌、硫化铜、硫化亚铁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B.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mol·L-1的Na2S溶液中,Zn2+的浓度最大只能达到1.6×10-23mol·L-1
C.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可采用FeS固体作为沉淀剂
D.向饱和的FeS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后,混合液中[Fe2+]变大、[S2-]变小,但K sp(FeS)变大[答案] C
[解析]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由K sp可知,常温下,CuS的溶解度最小,故A错;将足量的ZnSO4晶体加入到0.1mol·L-1的Na2S溶液中,S2-的浓度将减至非常小,而Zn2+的浓度远远大于1.6×10-23mol·L-1;因CuS比FeS更难溶,FeS沉淀可转化为CuS沉淀;温度不变,K sp(FeS)不变。
2.已知K sp(AgCl)=1.8×10-10mol2·L-2,K sp(AgI)=1.0×10-16mol2·L-2。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在含有浓度均为0.001mol·L-1的Cl-、I-的溶液中缓慢加入AgNO3稀溶液,首先析出AgI 沉淀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
1.8
×10-
11mol·L-1
[答案] A
[解析]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溶度积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先形成沉淀,B项正确;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所以A错、C对;AgCl溶液中[Ag+]=1.8×10-5mol·L-1。
要使AgI形成沉淀,则[Ag+][I-]≥1.0×10-16mol2·L-2。
则[I
-]≥1.0×10-16
1.8×10-5
mol·L-1=
1
1.8
×10-11mol·L-1,D正确。
3.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mol3·L-3,K sp(MgF2)=7.42×10-11mol3·L-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Mg2+]大
B.25℃时,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 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答案] B
[解析]A项,Mg(OH)2的溶度积小,故其电离的Mg2+浓度要小一些,错;B项,NH+4可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离子,从而促使Mg(OH)2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Mg2+]增大,正确;C项,K sp仅与温度有关,错;D项,二者K sp接近,使用浓NaF溶液可以使Mg(OH)2转化成为MgF2,错。
4.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25℃)见下表:
A.由溶度积常数可判断在相同条件下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B.将等体积的4×10-3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有Ag2CrO4沉淀产生
C.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NaBr溶液可以得到黄色AgBr悬浊液
D.向100mL0.1mol·L-1的Na2SO4溶液中加入1mL0.1mol·L-1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
成
[答案] D
[解析]D项,混合溶液中c(Ag+)=0.1mol·L-1×
1mL
101mL≈0.001mol·L
-1,c2(Ag+)c(SO2-4)=
(0.001mol·L-1)2×0.1mol·L-1=1×10-7mol3·L-3<1.4×10-5mol3·L-3,故不会产生沉淀。
5.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解析]CuSO4与PbS反应可以生成CuS,所以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A错误;硫化物中硫的化合价为-2,均具有还原性,B错误;ZnS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C错误;铜的硫化物首先被氧化成CuSO4,然后硫酸铜与ZnS、Pb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uS,D正确。
6.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A.硫化物
B.硫酸盐
C.碳酸盐
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 A
[解析]要将Pb2+沉淀,就要形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由表中数据可知,PbS的溶解度最小,故沉淀剂最好为硫化物。
7.某溶液中含0.10mol·L-1Cd2+和0.10mol·L-1Zn2+。
为使Cd2+形成CdS沉淀而与Zn2+分离,S2-离子的浓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已知:K sp(CdS)=3.6×10-29mol2·L-2,K sp(ZnS)=1.6×10-24mol2·L-2]
[答案][S2-]在3.6×10-28~1.6×10-23mol·L-1之间可以使CdS沉淀而Zn2+留在溶液中。
[解析]沉淀Cd2+时所需S2-的最低浓度:
[S 2-]=K sp
[Cd 2+]=3.6×10-290.10mol·L -1
=3.6×10-28mol·L -1
不使ZnS 沉淀,S 2-的最高浓度: [S 2-]=
K sp
[Zn 2+]
=1.6×10-240.10mol·L -1 =1.6×10-23mol·L -1。
8.已知:K sp (ZnS)=1.6×10
-24
mol 2·L -
2,K sp (CuS)=1.3×10
-36
mol 2·L -
2。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 -1
的ZnSO 4溶液,再滴加1mol·L -1
的Na 2S 溶液可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并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然后向白色沉淀中滴加适量的0.1mol·L
-1
的CuSO 4溶液,振荡试管。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分析解释(2)中实验现象的变化。
[答案] (1)有白色沉淀生成 (2)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沉淀 (3)①Zn 2+
+S 2-
===ZnS ↓ ②ZnS(s)+Cu 2+
===CuS(s)+Zn 2+
(4)第一次生成的白色沉淀为ZnS ,在水中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ZnS(s)Zn 2+(aq)+S 2-
(aq)
K sp =1.6×10
-24
mol 2·L -
2,此时Q =K sp (ZnS)。
加入CuSO 4溶液后,Cu 2+
、S 2-
的浓度商Q 大
于K sp (CuS);[K sp (CuS)=1.3×10
-36
mol 2·L -
2];故Cu 2+
、S 2-
结合生成CuS 沉淀,即ZnS 白色
沉淀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CuS 黑色沉淀。
9.在Cl -
和CrO 2-
4离子浓度都是0.100mol·
L -1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忽略体积改
变)时,问AgCl 和Ag 2CrO 4哪一种先沉淀?当Ag 2Cr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 -
离子浓度是多少?
已知:K sp (AgCl)=1.56×10-10
mol 2·L -
2
K sp (Ag 2CrO 4)=9.0×10
-12
mol 3·L -
3。
[答案] AgCl 先沉淀;当Ag 2Cr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 -
离子浓度是1.64×10-
5mol·L -
1 [解析] AgCl 开始沉淀所需[Ag +]为 [Ag +]=K sp
(AgCl )[Cl -]
=1.56×10-100.100mol·L -1
=1.56×10-9mol·L -1
Ag 2CrO 4开始沉淀所需[Ag +]为 [Ag +]=
K sp (Ag 2CrO 4)
[CrO 2-4
]=9.0×10-12
0.100
mol·L -1
≈9.5×10-6mol·L -1 因此,AgCl 先沉淀。
当Ag 2CrO 4开始沉淀时:[Ag +]=9.5×10-6mol·L -1 此时,[Cl -]=K sp (AgCl )[Ag +]=1.56×10-109.5×10-6mol·L
-1 ≈1.64×10-5mol·L -1。
[能力提升题]
10.蛇纹石可以看作由MgO 、Fe 2O 3、Al 2O 3、SiO 2组成。
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 2+
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2)进行Ⅱ操作时,控制溶液pH =7~8。
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见下表:
Ca(OH)22 [答案] (1)Fe 3+
、Al 3+
(2)Al(OH)3 Mg(OH)2
11.已知氨水与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
现
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甲同学的解释是:Mg(OH)2(s)Mg2++2OH-①
NH+4+H2O NH3·H2O+H+②
由于NH+4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Mg2++2OH-③
NH+4+OH-NH3·H2O④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③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________(填“甲”或“乙”);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2悬浊液,若Mg(OH)2不溶,则甲同学解释正确
(3)乙Mg(OH)2+2NH+4Mg2++2NH3·H2O
[解析]甲乙解释的区别在于,甲认为是NH+4的水解导致Mg(OH)2沉淀溶解,乙认为是由于NH+4被电离出来,导致Mg(OH)2沉淀溶解。
由于任何盐在溶液中都能够发生电离,所以只要找出一种NH+4的盐溶液,其中NH+4不发生水解,或其水解可以被抵消,即可鉴别出。
由一水合氨和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可知由CH3COONH4电离出的NH+4可以认为是不发生水解,当将CH3COONH4加入Mg(OH)2悬浊液中,若乙的解释对,则Mg(OH)2应该溶解,若甲的解释对,Mg(OH)2不溶解。
12.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
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 sp表示,K sp和水的K W相似)。
如:AgX(s)Ag +(aq)+X-(aq)
K sp(AgX)=[Ag+][X-]=1.8×10-10mol2·L-2
AgY(s)Ag+(aq)+Y-(aq)
K sp(AgY)=[Ag+][Y-]=1.0×10-12mol2·L-2
AgZ(s)Ag+(aq)+Z-(aq)
K sp(AgZ)=[Ag+][Z-]=8.7×10-17mol2·L-2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Y-]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若取0.188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由上述K 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AgX)>S(AgY)>S(AgZ)(2)减小
(3)1.0×10-6mol·L-1(4)能,因为K sp(AgY)=1.0×10-12mol2·L-2>K sp(AgZ)=8.7×
10-17mol2·L-2
[解析](2)由于AgY比AgX更难溶,则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X固体,发生沉淀的转化:AgX(s)+Y-(aq)AgY(s)+X-(aq),则[Y-]减小。
(3)25℃时,AgY的K sp=1.0×10-12mol2·L-2,即溶液达到饱和时,[Ag+]=[Y-]=1.0×10-6mol·L-1,而将0.188gAgY溶于100mL水中,形成的为饱和溶液(溶质还有未溶解的),则[Y-]=1.0×10-6mol·L-1。
(4)由于K sp(AgZ)<K sp(AgY),可以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13.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2-4,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表示Pb 2+
,2表示Pb(OH)+
,3表示Pb(OH)2,4表示Pb(OH)-
3,5表示Pb(OH)2-
4]
(1)Pb(NO 3)2溶液中,[NO -
3]
[Pb 2+]________2(填“>”、“=”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
溶液后,[NO -
3]
[Pb 2+]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Pb(NO 3)2溶液中滴入稀NaOH 溶液,pH =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 +
除外)有________,由pH =8到pH =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题小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
Pb 2+
Ca 2+
Fe 3+
Mn 2+
Cl -
处理前浓度/mg·L -
1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后浓度/mg·L -1
0.004
22.6
0.040
0.053
49.8
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脱铅剂(用EH 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EH(s)+Pb 2+
E 2Pb(s)+2H +
,
则脱铅的最合适pH 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3~4B.6~7C.8~9D.10~12
[答案] (1)> Pb 2+
与Cl -
反应,Pb 2+
浓度减小 (2)Pb 2+
、Pb(OH)+
、H +
Pb(OH)+
+OH -
=== Pb(OH)2 (3)Fe 3+
(4)B
[解析] (1)由表中数据知溶液中的
Pb 2+会发生水解,故
[NO -3]
[Pb 2+]
>2;加入NH 4Cl 溶液后,pH 减小,由图中可看出[Pb 2+]应增大,但题中说明
[NO -3]
[Pb 2+]
变大,只可能是Cl -与Pb 2+发生了反
应。
该反应实际为Pb2++2Cl-===PbCl2。
(2)由图中数据,知pH=8时,Pb的存在形式有Pb2+、Pb(OH)+和Pb(OH)2,其中Pb2+、Pb(OH)+为阳离子,又溶液中必有H+。
而由表中数据,pH=8时,溶液中Pb的主要存在形式为Pb(OH)+,而pH=9时,溶液中Pb的主要存在形式为Pb(OH)2,因此,pH由8到9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Pb(OH)++OH-===Pb(OH)2。
(3)依照去除的百分率,可看出去除Fe3+的效果最好(不必精确计算,估算即可)。
(4)要使Pb以Pb2+形式存在,需要保持较低的pH,而又由于脱除反应生成H+,pH太小会使反应难于正向进行,因此,应在保证Pb2+的浓度的条件下,选择尽量高的pH,结合图表,pH应在6~7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