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
齐初,起家奉朝请。
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
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
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
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
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
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
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服阕,袭封豊城县公。
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
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
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
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
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
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
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
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
三年,卒于州镇。
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
谥日襄。
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
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
”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
”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
”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
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B.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C.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D.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指平调、升迁、降职。
文中指降职,即“左迁”之意。
B.服,即“丧服”,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守孝”。
C.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所为,给他一个对应的称号。
D.从弟,父辈间是兄弟,子辈间年龄小的男性被这样称呼,即今天所说的“堂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亶效忠皇帝,遵守孝道。
崔慧景作乱时,他保护皇帝得力,被授予骁骑将军;为父守丧,他守礼节,住草棚,对遗财更是分毫未取。
B.夏侯亶轻刑薄赋,关注民生。
针对寿春地区长期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的情况,他实施轻刑薄赋的政策,使户口规模恢复如初。
C.夏侯亶涉猎广泛,能言善辩。
当皇帝问及他与夏侯溢的亲疏问题时,他对宗族关系的巧妙回答,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擅长应对。
D.夏侯亶英勇善战,战果频频。
梁朝大举北伐时,他临危受命,逢战必捷。
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先比较选项,找出四个选项巾的相同部分,帮助理解句意;然后,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句问关系;最后,借助排除法快速找出正确答案。
第一处停顿,其中“魏军”是主语,“筑”是谓语,“城”是宾语,主谓宾齐全,表达完整的意思,所以应在“城”后断开。
据此排除C项。
第二处停顿都相同。
第三处停顿,从语法上看,两种断句方式均可,若谓语为“还”,则“返回”之意与后文中的“破之”相矛盾,所以谓语应为“还袭”,表示回马袭击,所以应在“袭”后断开。
据此排除A项。
比较B、D两项,区别在于第八处停顿。
根据文言积累和后文中的数字“五十二”可知,此处的“凡”为“总共”之意,所以应在“凡”前断丌,据此排除D 项。
故答案为B项。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积累。
A项,文中的“侍巾”秦时始置,为承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阙、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官职比“尚书吏部郎”大,所以“迁”应指“升职”。
B、C、D 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项。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
根据“及崔慧景作乱,直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可知,他效忠皇帝,并因护驾有功,被授予骁骑将军。
根据“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可知,他遵守孝道,严守礼节。
A项正确。
B项,对应原文第二段。
根据“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直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可知,他深知人民疾苦,并采取轻刑薄赋的措施,帮助人们消解苦难。
B项正确。
C项,对应原文第三段。
根据“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口J‘知他涉猎广泛,能言善辩。
C项正确。
D项,“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表述错误。
根据第二段中的“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湛僧智还袭,破之”可知,当遭遇魏军突袭时,夏侯亶与僧智回马还击,打败了魏军,而与贞威将军联手则是在进军黎浆时。
故答案为D项。
13.答案:(1)他在郡守的职位上又实行惠政,郡里的官吏和百姓给他画了像,立石碑歌颂他的德政。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白‘人向皇帝上表,请求替夏侯亶立碑建祠,皇帝下诏允许。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1)句中的采分点:省略主语、复(又)、图(名词活用作动词,画)、颂(歌颂)、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政)。
(2)中的采分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上表、呈表)、请(请求)、置(建造)、诏(名词活用作动词,下诏书)、许(允许)。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夏侯亶,字世龙,是车骑将军夏侯详的长子。
南齐初年,夏侯亶离家入仕,当了奉朝请。
永元末年,夏侯详任西中郎南康王的司马,随着王府镇守荆州,夏侯童留在京师,任东昏侯的听政主帅。
等到崔慧景作乱时,夏侯亶因护卫皇帝的功劳,被授予骁骑将军。
建康城被平定后,任命夏侯亶为尚书吏部郎,不久迁任侍中,他把皇帝的玉玺献给了高祖。
天监元年,夏侯亶出任宣城郡太守。
不久又担任散骑常侍一职,兼任右骁骑将军。
天监六年,出任平西始兴王的长史、南郡太守,因父亲去世而解除职务。
在服丧期间,他完全做到了合乎礼节,在父亲坟墓旁边搭了一个草棚居住,父亲的遗产,他全都推让给了几个弟弟。
服丧期满后,他承袭父职担任丰城县公。
夏侯亶在州任上很有声威和恩泽,边境的人们都心悦诚服。
不久又出任明威将军、吴兴郡太守。
他在郡守的职位上又实行惠政,郡里的官吏和百姓给他画了像,立石碑歌颂他的德政。
六年,梁朝大规模北伐。
先派遣豫州刺史裴邃率领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郡太守明绍世以及当世的骁将,从南道进伐寿阳城,还未攻克,裴邃就去世了。
于是加任夏侯蛊为使持节,骑马急驰前去代替裴邃,他和魏军将领河间王元琛互相交战,他频频出战,每次都告捷。
七年夏季,夏侯亶统率湛僧智、鱼弘、张澄等疏通清流涧,准备进入淮河、淝水。
魏军沿淝水两岸修筑城墙,从复侯壹军队的后面冲出,夏侯蛊与湛僧智回马袭击,打败了魏军。
又进攻黎浆,梁贞威将军韦放从北道前来与夏侯亶部会合。
两军合到一起后,所到之处,魏军全都降服归顺。
投降的城池共五十二座,俘获男女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寿春地区长久以来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夏侯亶实行减轻刑罚、降低赋税的政策,让百姓全力务农,省去劳役,很快,人民的户口数就扩充到原来的规模了。
大通二年,夏侯蛊进封号为平北将军。
大通三年,他在州镇任上去世。
高祖梁武帝听到噩耗,当天就穿着素衣举办丧事,并追赠他为车骑将军。
谧号襄。
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向皇帝上表,请求为夏侯蛊立碑建祠,皇帝下诏允许。
夏侯亶为人风度翩翩,仪表俊美,性情宽厚,器量很大,涉猎文史,能言善辩,并能见问就答。
与他同族的夏侯溢担任了衡阳郡的内史,向皇帝辞行那天,夏侯壹陪坐在皇帝身边,高祖梁武帝对夏侯蛊说:“夏侯溢和你的关系是远还是近?”夏侯蛊回答说:“他是臣的堂弟。
”高祖知道夏侯溢已经和夏侯蛊疏远,就说:“你这个北人,连同族同宗人都分辨不清。
”夏侯壹回答说:
“臣听说同服中的兄弟姐妹容易疏远,所以不忍心说是同族。
”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擅长应对。
夏侯亶历任过六个郡三个州的长宫,他不为自己积蓄产业,所得到的官俸和皇帝的赏赐,随手就散发给了亲戚和朋友。
他本性俭朴,居住的地方和服装用品等,都只是够用而已,不追求豪华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