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模式演进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模式演进的研究
摘要:中国建国以来,在会计制度的发展上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时至今日中国的会计制度还相对落后,本文以时间顺序,大体总结了
建国以来我国在会计制度上的发展,并作出简要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反思
我国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以后的进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制度;缓慢发展;会计政策
一、概述
关于会计核算制度所处的环境。

从建国到现今的21世纪,会计活动
所处的环境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
环境三个方面来简单的谈一下。

先来看政治环境,从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有非常巨大的变化,
政治环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改革开放为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政
治环境较为僵硬,会计活动趋于停滞,会计活动只局限于大型国有企业,
这时的会计制度非常不健全,核算制度大都仿效苏联,很少有自己的发展。

但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后,由于国际上的会计制度较为先进,中国如果再是以前的模样,
那么便不能和世界接轨,那么在国际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就处于下风,更会
导致国家经济的停滞不前。

再来看看经济环境,还是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在这个阶段之前,
中国处于完全的计划经济,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也相当死板,只是简单的
进行记录,而对会计本身的其他职能进行忽视,例如:会计的监督职能,等。

这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缓慢,会计制度的建设也处于一个相
当低的发展水平。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改善了那种原有的计划
经济,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中国走向世界,会计核算制度也
逐步的得到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
世界前几位,这也导致了会计核算制度的快速发展。

最后来看看文化背景,还是以改革开放为界,在这之前,中国社会并
不是特别的稳定,文化上能接受的新观念也特别少,新的会计核算制度,
这种新观念,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加上中国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新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各种新
观念的涌入,人们逐步接受了各种经济观念,在加上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不断受到各国经济的软攻击,导致了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上发生了
一个很大的转折。

这也对中国学习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有一个直接的影响。

二、中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初创期(1949~1952年)
1.背景分析
(1)从背景上看,当时中国处于一个烂摊子,经济建设百废待兴。

当时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在中国留下种子,中国收到较多影响的国家
是苏联,中国由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经济制度正在处于变革之中,
没有一个固定的关于会计活动的固定制度,新中国在这个历史阶段做的是
对会计制度的基础建设,这个历史阶段只是为接下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打
下一个坚实基础。

中国当时的内部环境也较为复杂,由于刚刚建国,在中
国的某部分的政治局势还不稳定,导致了农业等其他产业也处于一个落后
的水平。

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中国政府还是
有效的控制住了局面,从而为会计制度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健康发展的种子。

(2)从国家政策看,当时中国和社会状况还不是特别的稳定,再加
上中国正在处于抗美援朝阶段,国家的中心不是放在经济建设上。

这时的
中国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再加上这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这
直接导致了经济制度的不健全,所以,会计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所制定的会计政策也不是特别的稳定,
国家的重点没有放在会计制度上,也是一个较为正常的现象。

尤其是进行
了土改,大部分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这为社会的稳定有积极的贡献。

(3)从经济措施上看,由于这时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宪法,各种政
策法规都是以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来作为基础。

中国当时还要处理
以前遗留的历史问题,例如:外债问题,国民党政府遗留问题,处理地主
等问题。

当时中国的经济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没有对经济建设
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会计制度的建设也就进入到了一个瓶颈。

但是就是
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由于中国政府的政策得当,直接导致了经济的快速
恢复,中国的轻工业,重工业,尤其是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直接让中国的
经济实现了战前水平,这也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
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2.小结
(1)中国政府稳定住了社会稳定,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
基础。

(2)从效果上看,中国政府利用有效的经济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对各项经济制度实行了有效的实验,从而为社会主义的最后成功
改造奠定基础,会计核算制度也成功了进行了尝试。

(3)此时间段最大的成果是确立了制定中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最基本
类型,例如:对各行业草拟本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然后报请上级审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名称来公布会计核算结果。

(4)会计核算具有全方位性和具体性,即中国传统会计账本形式。

根据地传统会计经验和苏联会计核算基本模式综合具体体现在会计信息中。

三、会计核算制度的全盘苏化期(1953~1957年)
1.背景分析
(1)从背景方面来看,作为我们老大哥的苏联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类型,由于当时中国的各项经济活动刚刚有了起色,社会主义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刚刚完成,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中国学习的还是
20世纪30年代苏联时期的集体农业经验,这导致了会计制度建设处于一
个相当落后的水准,中国这时也接受了全面苏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这时的
中国的经济制度较为落后,脱离了世界的潮流。

(2)从国家制定的政策看,当时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主
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完成改造以后,中国逐步实行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下的计划经济。

再加上中国紧紧依靠苏联这个朋友,在国家实行的各
项经济措施几乎都是以苏联为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导致国家对会计制
度的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接受的大多都是苏联模式,这对以后的发展也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从经济措施看,中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所注
重的是重工业,这对当时的国有大企业的经济制度建设有很大了促进作用,由于重工业都是依托大企业,而当时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在会计制度的建
立和发展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初步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再加上
苏联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援助的制度建设的帮助,让中国的会计制度有了一
个较快的进步。

中国在这段时期的会计制度建设有了自己的成果,这个成
果现在看来并不是特别的重大,但是它对以后中国与会计相关的制度建设
埋下了一个种子,以后的会计相关制度的发展以此为开端,源远流长。

2.小结
(1)中式簿记的残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2)全盘苏联化的模式是对以后的经济制度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虽然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两国的国情并不相同。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中国,与苏联的地广人稀的坏境不尽相同,再加上经
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中国盲目模仿苏联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这个经验
也告诉我们:做任何改革,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该盲目进行
模仿,这样将对自己不利。

四、中国与苏联的决裂期(1958~1978年)
1.环境分析
(1)从背景来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场对社会有深刻
影响的政治运动,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再加上这时的中国和苏联
处于严重对抗的状态,致使中国的会计制度脱离了原来的那些苏联模式,
开始运用中国自己的相关会计原则。

(2)从国家政策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大跃进”时期,这时的中国的经济制度脱离了会计制度固有的正常规律,社会各个方
面的建设热情较为热烈,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然后是强调阶级立场和原则,这时的任何的经济行为大多都与政治挂钩,这种以政治思想指导经济
发展的模式严重脱离了实际,也给之后的混乱埋下了一个伏笔。

(3)从经济措施看,1957年10月,经过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讨论
和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制定了一些规章
制度,主要是指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的权利,让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适
当了进行宽松管理,简政放权,但是,再后来的时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
施;在企业管理层次,主张企业应该是国家所拥有的,企业的自行管理必
须严格的受到控制,企业还要参加相关的政治活动。

综合分析,会计核算
制度实际上并未中分发展,而是得到了束缚。

2.小结
(1)会计制度的含义被严重的曲解,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受到了严
重的阻碍。

(2)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建设从受到支持到不予支持,这使企业的
经营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变化是一种不合理的干预行为。

(3)之前的苏联的会计模式受到摒弃,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会计核算
制度建设,会计人员拥有的技能受到严重的质疑,人人都可以胜任会计这
个岗位。

五、中国会计核算制度对苏式会计的扬弃期(1979~1992年)
1.背景分析
(1)从背景上看,在这一阶段由于中苏关系仍然处于一个不好的状态,同时以苏联为代表的会计核算方式的缺点也显现了出来,再加上中国
已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中国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较
为广泛的改革,同时期由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也给刚刚实行改
革开放的中国带来先进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实行经济制度的改革,也给会计核算制度的进步积极的影响。

(2)从国家政策看,中国的内乱状态已经结束,经济建设的任务已
经迫切的摆到了国家的首要方面。

尤其是确立了改革开放这一项基本国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各种先进的会计制度不断涌现。

(3)从经济措施看,在经济方面,私有制经济的试点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允许私有制,以促进各种类型经济不断繁荣和发展。

另外,非国有经济也蓬勃发展。

在经济体制方面,即使未彻底的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但是,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1985年起,本格局,主要举措是实行市场定价,把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杠杆,摆脱了原有的以政府调节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方式。

从企业自我建设来看,1992年之前,经济体制改革最大的改革是支持企业进行市场经营,企业按约定上缴利润后,有权利留有自己的利润,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2.小结
(1)由于冷战思维的逐渐解冻,中国开始在经济领域进行了相关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有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从而促进自身会计制度的发展。

(2)在这个时期,中国之所以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是因为世界的发展形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如果总是处于那种冷战思维,肯定不会利于国家的发展。

而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中国进行了各项会计制度的学习,从而没被那个时代所抛下。

(3)这个期间中国又对苏联的会计模式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但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没有像以前那样照搬照抄。

六、中国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发展时期(1992年至今)
1.背景分析
(1)从背景看,随着苏联的解体,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失去了最大的
经济竞争,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时由于全球化趋
势的出现,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得到了有效传播,中国也从中借鉴了一些
先进的经验,促使了中国经济经济制度良好建设。

(2)从国家政策看,国家逐步实行市场经济,这让以前的那种僵硬
的制度彻底告别了我们的视野,中国利用这个时机飞速发展,逐步更大规
模的进行对外开放,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尝试,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手段
和措施,我们都进行借鉴,中国这时确定了对外学习的方针,学到了很多
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

这种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
有积极的作用。

(3)从经济措施上看,允许对各类企业的资产采用租赁、承包、拍卖、破产等形式来促进国有经济资本的流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禁区也得
到开放。

在经济体制领域,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
指向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和产品销售方面对政府的依靠,靠自己的经济模式进行各类尝试,政府减少了对经济领域不必要的管理,
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让企业自由的进行市场化的经营。

在企业会计核
算制度方面,讲求利润是每个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经
营能力存。

由于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核算的建设行过去那种泛泛之
论达到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更大程度的得到发展,股
份制、企业合并、物价变动、外币折算、融资租赁、股权变化、破产清算
等核算规则的研究和规范大规模的进行。

2.小结
(1)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国的先进经验需要中国进行
学习。

尤其是在中国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的时期,经常出现以下情况,例
如:在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一些规则全部照搬外国,而没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2)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该结合理论结构、实际工作经验。

在实践中发展的观点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

(3)这段会计核算制度变迁是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中国的正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享受到了改革给人民带来的好处。

(4)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争论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