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鬼针草
【建议或评论】【推荐给朋友】【大中小】【打印】【收藏本页】【关闭窗口】【供稿】
鬼针草《本草拾遗》
鬼钗草《本草拾遗》
粘身草《闽东本草》
刺针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鬼针草的释名
《本草拾遗》云:“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北人呼为鬼针,南人谓之鬼钗。
”
中药鬼针草的基原
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中药鬼针草的植物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婆婆针(《中国植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
茎直立,具四棱,基部略带紫色,上部分枝。
茎下部和中部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细齿或锯齿,两面
略有短毛;叶柄长;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
头状花序直径5-10cm;总苞片1层,条状椭圆形,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1-3朵,雌性,不育;筒状花黄色,
两性,能育,裂片5。
瘦果条形,具3-4棱,有短毛,冠毛芒状,3-4枚。
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边、荒野或住宅附近。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此外,同属植物在产地作鬼针草药用的尚有:
①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四川;
②小花鬼针草B.parviflora Willd.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河南、四川。
中药鬼针草的采集
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晒干。
中药鬼针草的药材
鬼针草Herba Bidentis Bipinnatae茎略成方形,幼茎有短柔毛。
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脱落。
茎顶有盘状花托,着生瘦果10余个,呈条形,具3-4棱,有冠毛。
有
时具头状花序。
气微,味淡。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中药鬼针草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总黄酮4.035%,叶中较多,占6.26%。
另含金丝桃苷(hyperoside),异奥卡-
宁7-0-葡萄糖苷(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奥卡宁(okanin),海生菊苷(maritimetin),水杨酸(salicy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又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polyacetylene)及多种强极性炔类化合物。
还含多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等,以及香豆精、生物碱、蒽醌苷、糖、胡萝卜素、多元酚类和维生素等。
果实含
油27.3%。
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
根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Ⅰ、Ⅱ、Ⅲ、Ⅳ。
中药鬼针草的作用(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
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
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
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
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
镇痛作用。
3.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
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
发生率。
4.抗癌作用:
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5.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
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中药鬼针草的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切段,晾干。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中药鬼针草的药性
味苦,性微寒。
归肝、肺、大肠经。
1.《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
2.《药性考》:“寒。
”
3.《青岛中草药手册》:“微寒。
”
中药鬼针草的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1.《本草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绞汁服。
”
2.《纲目》:“涂蝎虿伤。
”
3.《药性考》:“疗虫伤,风热烦躁。
”
4.《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消肿,截疟退热,止泻除痢。
”
5.《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捣汁敷,止血。
”
6.《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管扩张
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
近用治盲肠炎。
”
7.《杭州药用植物志》:“强壮剂,活血,通经。
”
8.《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
”
9.《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祛风活血。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
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胃肠炎,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
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
中药鬼针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
附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臭梧桐、粘身草各120g。
水丸。
每服9g,开
水送服,每日2次。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2.治偏头痛。
鬼针草30g,大枣3枚。
水煎煮,温服。
(《江西草药》)
3.治急性胃肠炎。
刺针草15-307,车前草9g。
水煎服。
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
曲2个。
(《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
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分钟。
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
(《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胃气痛。
鲜鬼针草全草45g,和猪肉120g同炖,调黄酒少许,饭前服。
(《泉州本草》)
6.治痢疾。
鬼针草柔芽1把。
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3次。
(《闽
东本草》)
7.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鬼针草100g,金钱草60g。
水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急性肾炎。
鬼针草叶15g(切细)。
煎汤,和鸡蛋1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1次。
[《福建中医药》1961,6(2):19]
9.治尿血便血。
鲜鬼针草叶15-30g,煎汤服。
(《泉州本草》)
10.治阑尾炎。
鬼针草15-30g(鲜草45g),煎液内服;或加冰糖、蜂蜜。
如加牛乳
180g同服,疗效更佳。
[《福建中医药》1959,(3):8]
11.治疖肿。
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2-3天后,外搽局部。
(《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蛇伤、虫咬。
鲜鬼针全草60g,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
日如法2次。
(《福建民间草药》)
13.治汤火烫伤。
鬼针草鲜叶,捣汁涂之。
(《泉州本草》)
14.治气性坏疽。
鲜鬼针草全草,冷水洗净,水煎汤熏洗。
(《福建民间草药》)
15.治跌打损伤。
鲜鬼针草全草30-60g(干品减半)。
水煎,另加黄酒30g,温服,日
服1次,一般连服3次。
(《福建民间草药》)
16.治金疮出血。
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
(《泉州本草》)
临床报道
1.预防感冒、流感野菊花30g,鬼针草60g(鲜品倍量),浓煎至50-100ml,每周1次,连续服用。
共用于248例,经5个月观察,在有严重流感疫情的情况下,只发生普通感冒
3例,发病率为1.2%。
对照组206例,发生流感5例,普通感冒8例,发病率为6.3%。
2.治疗小儿腹泻40%鬼针草糖浆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服药期间均不并用
抗生素,个别病例加用艾灸肚脐,有脱水者给予补液。
共治疗39例患儿,总有效率为
76.9%,痊愈的20例多在服药后4日内大便次数与性质恢复正常。
从中医辨证分型看,本
药似对脾虚泻(相当于迁延性或慢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而对湿热泻(相当于肠炎)效果略差。
3.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牛木叶60g,鬼针草全草60g,水煎至300ml,成人每次口
服150ml,每日2次,儿童酌减。
20日为1疗程。
共观察43例,治愈39例,好转4例。
治愈率为90.7%,治愈时间平均26.6日。
另设对照组,使用静滴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肌注肝精和维生素B12,口服肝泰乐、肝维隆等。
观察40例,治愈25例,好转15例;治愈率为62.5%,平均治愈时间为40.3日(28-43日)。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
差异(P
4.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20%-40%鬼针草液直流电透入法。
令患者仰卧,将鬼针草液浸湿二极衬垫,置于作用极100-200cm极板上,放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接阳极;非作用
极150-250cm二极板置于腰骶近肛门部,接阴极。
电流强度10-30mA,以患者能忍受为限。
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14次为1疗程。
每疗程结束后休息7日再行下一疗程。
治疗106例,痊愈26例,好转7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4%。
经7-14次治疗后,绝大多
数患者排尿异常、尿道流白色分泌液、以及腰部、下腹部、耻骨上、腹股沟疼痛等症状均
不同程度好转,尤以排尿异常和尿道流白色分泌液改善最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