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黎明前的谍报英雄谢士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牺牲在黎明前的谍报英雄谢士炎
作者:于继增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3年第11期
于继增
1948年11月19日清晨7时许,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大门对面的一处荒地上响起了一阵枪声。

五位打入敌人内部的谍报英雄光荣地倒下了。

他们中的一位叫谢士炎,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保定绥靖公署作战处少将处长,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秘咪情报员。

曾亲自参加过谢士炎入党宣誓仪式的叶剑英动情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能文善武的战将
谢士炎,又名光熙,字上达,化名谢天纵。

1912年2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双江村厚堂冲。

1926年7月,谢士炎在白山高小毕业。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兴师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所属第八师张发奎部,经由南岳衡山,向湘潭、长沙进军。

谢士炎与当地人民群众,一道欢迎北伐大军。

他看到官兵们雄纠纠,气昂昂,一齐高唱着《北伐军歌》,十分钦慕。

北伐军过后,他早晚都放声高唱这首歌,曾对人说:革命军唱着这样的歌多么神气!这支歌非常之好,好就好在打倒列强军阀,我们的国家也就独立强大了。

这年秋,14岁的谢士炎抱着“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目的,投考了国民党南京“军辎学校”,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校期间,他不仅军事成绩优异,且通俄、英、法3国文字,立志于“报效国家”。

几年后,谢士炎又考入中央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立志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职业军人。

1937年夏在陆大毕业,正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他目睹国土沦丧、民众遭受惨杀和蹂躏,悲愤不已,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乃奋袂而起,毅然请战。

历任陆军科长、团长、教官、参谋主任等职。

谢士炎在浙江出任第三战区第十六师的步兵团长时,仅率1个团的兵力,与日本侵略军1个旅团作战。

战斗持续了两天两晚。

后来谢部被日军团团围住,主力已被冲散,他身边只剩下勤务兵谢新明。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他急中生智,用一条浴巾扎住腰,由勤务兵抓着他的浴巾,横渡大河,终于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这次战斗伏击歼敌2000余名,并击毙了日军1个旅团长。

由于他勇敢善战,深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赏识,誉其为“壮年有为,能文善武”的一员战将。

1944年,谢士炎出任第六战区(辖湖北,司令长官孙连仲)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各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计划,大多出自他的“荩筹硕画”。

1945年6月,谢士炎在湖北恩施第六战区长官部晋升为陆军少将副参谋长。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谢由恩施飞往武汉,奉命新任武汉前进指挥所办事处主任,负责接收日伪部队,参与芷江受降工作。

当时,武汉的国民党先遣部队指战员到机场迎接。

他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中外各报均以显著位置报导了这一重要消息,颂扬他为“风华正茂,文武双全”的风云人物。

弃暗投明生死抉择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各地负责接收的国民党要员,大都贪污腐化,抢夺民财。

蒋介石的“御林军”军统特务在武汉一带更为厉害。

对此,谢士炎十分愤怒,严加抵制,因而得罪了一大批特务。

谢士炎严于职守,与趁接收之机大肆贪污的军统特务进行斗争,却反被诬告为“发接收大财”。

对此蒋介石竟偏听偏信,下令将谢撤职查办,关进军事监狱。

幸亏军队里同僚好友们都知道谢士炎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将领,多方奔走为之鸣冤,并通过宋美龄说情,3个
月后予以释放。

这一挫折,给谢士炎的思想震动很大。

他深感在如此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黑
暗社会里,中国是没有出路的。

由此,他陷入了苦闷与榜徨之中。

此时,孙连仲接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负责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

由于过去与孙长官相熟,于是谢士炎1946年初赴北平投奔孙连仲,被安排在十一战区长官部任高参,后任军务处处长、保定绥靖公署作战处少将处长(此后化名谢天纵)。

谢士炎虽然得到孙连仲的信任,但内心深处对国民党官员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早已深恶痛绝,思想上十分苦闷。

在此期间,谢士炎与同在十一战区任外事处副处长的陈融生
交往甚密。

陈融生是大银行家陈光甫的儿子,黄埔军校13期毕业,曾留学美国。

但谢士炎并不知道陈融生是中共地下党员,只是阅读他送来的《大众哲学》、《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进步书籍。

“你是真正的三民主义信徒,陆军大学的高材生,绝不会受这些书的影响。

”陈融生故意这样说,又向谢士炎推荐了鲁迅和茅盾的一些著作。

谢士炎因为曾横遭军统特务的
暗算,所以看完了茅盾的《腐蚀》之后,表示了对军统特务的极大愤慨和仇恨。

但是,对于陈
融生平时的谈话以及进步书籍的看法,他从来都是隐而不发,只字不提,使陈融生一时难知其
真实想法。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根据协议,在北平成
立军事协调处执行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军事冲突,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令。

美方委员是罗伯特
中将,国民党委员是郑介民中将,中共委员是叶剑英。

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任代表
团秘书长,协助叶剑英开展工作。

此间,他们利用和各色人等接触的机会,抓紧在联系人和国
民党要害部门中物色为我所用的情报人员。

谢士炎就是这个时期成为中共情报员的。

当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众叛亲离,谢士炎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蒋家王朝的穷途末路。


当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人民革命战争逐步显示威力时,谢士炎看到了出路。

其实
他从阅读革命书籍中也受到不少启发,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作出了自己
的抉择,决心弃暗投明,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怎样去找共产党呢?谢士炎凭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及仔细的观察,认定曾为自己提供过进步
书籍的陈融生,是潜伏在国民党营垒里的中共地下党员。

因此,他决定用“破釜沉舟”的办法
去试探这位老朋友。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融生曾写过一篇《一个特殊的国民党将领》,记述了
谢士炎“找党”的离奇过程。

1946年8月的一天夜晚,陈融生在北平中央银行招待所睡觉,突然一个身影闯进屋内,一
支左轮手枪对准了他。

那人喝道:“起来,老实说,你到底是什么人?”这声音好熟,陈融生
一阵紧张,难道我的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了?当持枪人拉开电灯,陈融生发现这位持枪对准自己
的人,原来是朝夕共事的好友谢士炎!“谢老弟,半夜三更,你开什么玩笑?”陈融生责备地问。

却见谢的枪口仍在紧逼,“我要送出一份厚礼,如果你拒绝或办不到,我们两人就只好同
归于尽!”谢士炎盯着陈融生的双眼说。

陈融生莫名其妙又十分紧张,他厉声喝道:“什么厚礼?我们是多年的好友,你为什么要拿枪逼人,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融生兄,老实说,
我看你不像个国民党,说确切一点,你是个共产党!现在,我要找党,呈交一份国民党军队进
攻张家口的详细计划。

这件事非同小可。

弄不好,你我都要死;如果我把你看错了,我也不想
活了!”他激动地讲着。

“我不是共产党,我是一个民主主义者。

”在没有完全弄清谢士炎的
真实意图之前,陈融生只好敷衍着说,“你这样逼人,又让我到哪里去找共产党呢?”
谢士炎见陈融生仍对他不吐露真情,忙说:“融生兄,你不用怕,只要你帮我寻找共产党,我一定保护你。

我们行动时,由我来驾驶汽车!”说着,他从口袋里迅速掏出几张公文纸,上
面写着进攻张家口的详细作战计划。

“这份计划是我替孙连仲拟定的,已经获准付诸执行,不
到十天会有行动。

现在,我要你将它送到叶剑英将军手里。

你不肯干,我们就一起去死!”他
的话音带着坦率和诚恳。

陈融生假装为难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唉,那就设法试试看吧。


他俩迅速离开招待所,走入漆黑的夜幕里。

陈融生让谢士炎把汽车开来,并立即用电话约
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在北京饭店见面,将那份作战计划交出,嘱他交给叶剑英,然后乘谢士
炎的汽车返回住所。

二人高兴地喝了一整瓶白酒,庆祝自己的胜利。

很快,谢士炎又写了一份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作战方案,由陈融生送交叶剑英、李克农,供华北地区解放军参考。

李克农把谢士炎的情报迅速传送到中共中央,周恩来副主席十分重视,立即传给聂荣臻司令员,以做好应战准备。

同时,复电称赞谢士炎是对我党忠诚的好同志,还
嘱咐说,为了保密与安全,以后只要提供情报,不必写反击的方案。

随后的战况很快证实了谢
士炎所提供情报的准确性。

从9月29日到10月12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从东线进攻张家口,第十二战区从西线进攻张家口,晋察冀军区根据获得的情报,在张家口怀来、大同一带布置防御战线,歼灭国民党军
队两万余人,并在平绥铁路东段与平汉铁路北段打击国民党军队,赢得了重大胜利。

激战进行时,傅作义组织国民党部队从北面偷袭张家口。

10月11日,我军撤出该市,部署新的战斗计划。

整个战役中,我党我军情报工作受到党中央的好评。

延安致电北平告诉李克农:“从今春
以来,你们的情报工作已建立很好的基础,取得很大的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

”北平军调处
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凭着这份“作战计划”,有力地戳穿了国民党当局假谈判、真备战的阴谋。

此后,谢士炎被我地下党吸收为秘密情报员。

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利用谢士炎的合法身份,在北平第十一战区展开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

谢士炎为自己能够真正为国为民出力而深感荣幸。

他还曾巧妙地将胡宗南部准备突袭延安的情报及时报告到中共中央,使党中央得以有充分的时
间转移。

谢士炎又陆续提供了国民党特务在解放区设立秘密电台,以及美国为国民党政府拟定
的训练特种部队的计划等一批重要情报。

随后谢士炎又将蒋介石在涿州军事会议上对全国的军
事部署情况,完整而又及时地通过地下党组织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叶剑英亲临
入党仪式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严格考验,中共党组织认为谢士炎已成长为自觉地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
奋斗的忠诚战士,决定考虑发展他入党的问题。

陈融生代表党组织找他谈话,他十分感动,恳
切地向组织倾诉了自己的入党要求。

不久,他向中共地下党组织正式递交了自传和入党申请书。

1947年初的一天,陈融生接到通知,晚上由他陪同谢士炎到郊外某地等待党组织谈话。


们到达后,一辆小汽车开过来。

从车上下来的北平军调处的马次青请他们上了车。

只见车内端
坐一位身穿黑色长袍、戴黑呢帽的长者,那人对谢、陈两人说:“我是叶剑英,你们两位同志
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

”他俩情不自禁地“呀”了一声,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叶剑英语气
舒缓,有着洞察一切的睿智,“我要给你们强调指出的是,你们现在为之努力奋斗的,是伟大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个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起人民自己的红色
政权。

你们也知道,当前形势很复杂。

搞地下工作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还要有牺牲
的精神。

”谈话约进行了半个小时,最后陈融生和谢士炎都表示了不怕牺牲、誓为中国人民解
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叶剑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年2月4日下午,东直门南小街海运仓胡同的一幢二层小楼上,谢士炎的住室里,门窗
紧锁,房间墙上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桌子上燃着一支红烛,叶剑英将军亲自到现场主持和监
督宣誓。

入党介绍人马次青介绍了谢士炎的经历和表现情况。

谢士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誓词稿,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宣誓:“余誓以至诚,拥护共产主义,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加入中国
共产党,为无产阶级革命,尽终生之努力。

”然后把誓词呈交叶剑英。

叶接过誓词(这份入党
誓词至今仍保存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递给在场的同志传阅。

“祝贺你!谢士炎同志,我们党从今天起,又增加了一个战士。

”叶剑英紧紧地握住谢士炎激动得颤抖的手。

临别
之时,叶剑英坚定地说:“党中央已经确定了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把解放战争进行到
底的战略方针,中央最近指示,在过去七个月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解
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
民大革命毫无疑义地将要到来,并将取得胜利。

”叶剑英深情地嘱托,“我们马上就要返回延
安了。

你们留下来的同志,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之下,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斗争。

胜利是属
于我们的!”
然而,一场始料不及的大逮捕使谢士炎身陷囹圄。

原来,自从国共内战再次爆发后,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由军统局改名)的特务便加紧破
坏中共在国统区各地的地下组织。

他们在各大城市里部署了从美国进口的先进的无线电侦测电台,用以侦查中共的地下电台。

1947年9月24日,保密局的特务在北平侦破了设在京兆东街
24号的一处中共秘密电台,抓捕了陈布雷的女儿、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的陈琏以及她的丈夫袁永
熙(中共党员),还有该地下电台的台长李政宣及其妻张厚佩(电台报务员)等人。

李政宣与
张厚佩在被捕后贪生怕死,无耻叛变.供出了中共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军事情报系
统的许多重要线索及地下党组织的秘密。

在南京的保密局局长郑介民、副局长毛人凤得讯后,立即当面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大为
吃惊和震动,一叠声地命令道:“一律逮捕,一律逮捕,一律逮捕!”蒋介石的声音里带着愠怒,“务必竭尽全力,彻底清查打入各军政部门工作的地下共党,宁可错抓,也不能放过一个!”郑介民决定亲自飞往北平,坐镇指挥这次行动。

保密局的特务们顺藤摸瓜,在北平、沈阳、南京、西安、兰州、承德、保定等地逮捕了
120多名中共地下工作人员。

而在北平被捕的这些人员中,竟有四五名是第十一战区本部的将
校级军官!这使敌人大吃一惊,恐惧异常。

他们是:国民党保定绥靖公署作战处少将处长谢士炎,保定绥靖公署军法处少将副处长兼河北省政府机要秘书丁行,十一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少校
参谋兼作战科科长朱建国,十一战区司令部二处少校情报参谋石淳,北平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
上尉情报参谋赵良璋。

蒋介石听完郑介民的详细报告,极度震惊,狠狠地骂道:“你们尽是饭桶!共产党钻到我
们的上层军事机关,甚至是主管作战的参谋处等部门,我们怎么会不打败仗!今后,一定要严
密防范!”但毕竟是破获了一桩大案,老蒋又欣喜异常,亲自为有功人员颁发“宝鼎勋章”和
一万块银元。

保密局头子郑介民、毛人风兴奋地宣称:“搞垮了中共情工半壁天下。


谢士炎是被保密局北平站特别行动组组长谷正文(后为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特勤处”
少将主任、曾参与策划“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抓捕的。

在谷正文后来的回忆录中,对谢士
炎有大段记述。

该回忆录通篇极尽自我吹嘘之能事,唯独对谢士炎这个对手,极为恭敬激赏。

谷正文写道:“我不是一个轻易以貌取人的人,可第一眼看到谢士炎时,却被他那从容凛然的
气势给震慑住了。


在北平第一看守所头一道铁门前,谢士炎穿着整齐的军服,操着湖南口音高声抗议道:
“我是国家的一名将官,我为国家立过战功,你们就这样对待我吗?”谷正文写道,谢士炎
“对看守兵那种侮辱人格的搜身做法不能容忍”。

谷正文在第一看守所审讯谢士炎,两名刑警一前一后地把谢士炎带进刑讯室。

“当谢那坚
毅的双眼向四周逼视过来时,我顿时心慌意乱地犹豫起来,草草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便匆匆
从后门‘逃走’了。

”次日上午,二人再次交手,谷正文亲自为谢士炎冲泡了一杯咖啡,以此
作为这次特殊对话的开场。

“通常我只是一个人喝咖啡,只有碰上自己欣赏的人物,才会共饮。


谷正文问谢士炎,为何以国军将领身份替共产党做事?谢士炎答道:“党的名称并不重要,它们只有好坏之分。

我在国民党部队很多年,经历过很多阶层,所以我有资格批评它没有前途。

至于共产党,我至少欣赏它的活力、热情、组织与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因此,我选择我欣赏的党。

而且,我认为国民党是妨害共产党早日建设新国家的最大阻力,所以,我用国军中将(注:少将)作战处长的身份,帮助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由谷正文引述的这段话,道出了谢士炎等
人投身革命的崇高信念。

1947年11月30日,谢士炎等五人被解往南京,先关进宁海路19号国民政府军法局,后
被关入“木笼大厦”看守所,继又作为重犯严密关押在中央军人监狱。

在狱中,谢士炎等受到
严刑拷打,历尽种种折磨,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刑讯
逼供虽持续达半年多,但他们坚不吐实,毫不屈服,只是义正词严地说:“你们今天张牙舞爪,将来中国民众会向你们清算的!”
谢士炎等人在狱中保持革命凛然正气,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连特务看守都怕他们。

谢士炎常常仗义执言,斥责敌人,维护战友。

狱中饭食粗劣不堪,他挺身而出,带头抗议,斗
争多日,终于迫使敌人让步。

谢士炎还带头抗议敌看守长每天要“犯人”点名报数,侮辱其人格,经过抗议斗争,终使敌人取消了这种做法。

他对同志则关心备至,经常以亲友送给自己的
食品分赠难友,帮助难友解决困难。

在狱中他学着自理生活,学做洗衣等事,他说:“坐牢对
我是有好处的。

过去我在军队里做将军,从不洗衣,现在才有了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他爱好
写诗,常常用诗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揭露敌人的凶残,欢呼革命的胜利。

难友们都记得谢士
炎曾经写过一首视死如归的诗:
华夏神州炮声隆,
英雄效命为工农。

生死一线咫尺外,
青春原是血染红。

刑场上的谍报英雄
在辽沈战役中,蒋介石虽亲抵沈阳督战,也没能挽救47万国民党军被歼的命运。

1948年
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攻克沈阳,标志着东北全境解放。

蒋介石极为惊恐,恼羞成怒,便旧案
重提,再次追究搁置了一年多的所谓“谢士炎泄露军机”要案,亲自下达“处决令”。

1948年11月19日晨,南京城西江东门外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沉重的铁门打开了,全副武
装的国民党军警跟着典狱长来到这里,点名提取5名“共产党要犯”,要进行处决。

第一个被
点名的是谢士炎,约三十五六岁,眉宇间闪露着凛然不可侵犯的英武之气。

谢士炎很安详地穿
好绿呢军大衣,扣好风纪扣,穿上鞋,一声不响地昂着头走了出去。

接着是朱建国、石淳、丁行、赵良璋。

他们的步履坚定有力,具有军人的风范。

5人被押向狱外的一处菜园荒地刑场,
听取死刑执行令。

只见这五位昂首挺胸的“犯人”竟都穿着整齐的国民党将校军服。

一个姓方的军法官宣读了所谓“死刑执行书”,罪名是“共党间谍”、“泄露军机、颠
覆政府”,然后摆上“送行酒”,问有什么话说,让他们利用最后15分钟安排身后的事情。

谢士炎斟了一杯酒,怒视着军法执行官说:“我的遗书早就准备好了,在监房里我的衣服口袋里,你们可以去拿,交给我哥哥。

我遗物中还有我太太的相片,她已经去世了,希望你们将它撕毁了,不必让一个去世女人的相片在外面流落。

”军法官答应了。

谢士炎又说,“你们今天把我
们枪毙了,没有关系。

可是我告诉你们,国民党是一定要垮台的!今天蒋介石杀我们,明天全
国人民就会同你们清算!”其他4人也义正词严地指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然后,他们昂首
阔步地走向行刑地。

刽子手吼叫着:“死囚们跪下来!”年仅26岁的赵良璋转身回头,怒目圆睁,狠狠啐了他一口,厉声骂道:“混蛋东西!要我们跪下,没那么容易!”谢士炎高声冷笑,说:“我们从来没有跪过,死,也要站着死!”5个人互相鼓舞,谁也没有跪下。

谢±炎又对
战友们说:“来,同志们,我们呼口号!”他一边说,一边举起右臂,手铐叮当作响,“中国
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新中国万岁!”这悲壮的呐喊声,既像火山爆发,又像夏
日的惊雷,回荡在刑场上空……
枪声响起,五位英雄倒下了。

这就是中共情报史上著名的“北平共谍案”事件,被称为
“北平五烈士”。

事后,人们在谢士炎将军的裤袋里,发现了一首血迹斑斑的遗诗,这是他临刑前写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况复男儿失意时。

多少头颊多少血,
续成民主自由诗。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八兵团跨越长江天险后,胜利地攻占南京。


在当天下午,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接到叶剑英从北平发给他俩的专电,务请他们
派人在敌人监狱里找到谢士炎。

进驻南京的三十五军奉命立即派人去中央军人监狱寻找,最后
从狱方的行刑记录上查到了谢士炎等已于几个月前遇害。

陈士榘立即给叶剑英回了电报。

时任
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拿着电报的手微微抖动,动情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一个国民党将军选择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并成为中共秘密党员,为他所热爱的
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谢士炎和他的战友牺牲在黎明前夕,没能看到祖国的解放,然而共
和国的旗帜上永远闪烁着烈士们血染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