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13黄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13. 黄鹤楼
(唐·崔颢)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12课;◎语文九下第15课;◎苏教七下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前两联四句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写登上黄鹤楼远望之景: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
中鹦鹉洲上长满了凄清荒芜的杂草,令人伤感。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
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空寂之情。
D.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
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
也生波澜。
B. 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照应开头,以起伏辗转的文笔
表现缠绵的乡愁。
C. 颈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
音乐美。
D.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内容、炼字:从神话传说起笔,增加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再从古代回到现实,现在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
内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的情感。
情感:以抒情作结。
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乡之情。
13. 黄鹤楼
1.(2分)B 【解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江中鹦鹉洲上长满了茂盛的草木,
心情应是愉快的。
B项中“而江中鹦鹉洲上长满了凄清荒芜的杂草,令人伤感”赏析有误。
2.(2分)A 【解析】这首诗首联、颔联写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颈联写登楼所见的明丽景色,
尾联写傍晚时分朦胧凄迷的江面景色。
A项中“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赏析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