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9月份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9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
25.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6.“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从哲学角度,以上论述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8.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绿色消费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③要遵循价值规律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9.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30.宋代徐于玑在《黄碧》中说, “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31.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A.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 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32.荀子曰:“天又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图2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33.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4.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
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
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
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文艺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7分)
材料二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9分)
材料三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37.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
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
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居”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13分)
材料二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
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
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结合材料,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3分)
24-30:BBAABBD 31-35:CDBDB
36(一)(全国)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3分)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3分)
(二)(福建)【答案】(1)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
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全国新课标)【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
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进行“论证和探究”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
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7(一)参考答案: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凋敝、南越割据等各种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分)主次矛盾相互影响。
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着力发展经济,而对南越采取安抚政策。
(4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国力强盛后,消除地方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统治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汉武帝平定内乱、设置郡县。
(4分)
(二)【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获得幸福。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
根本途径。
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或着在平凡的岗位仍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获得幸福。
即要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奉献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实现个人自由。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为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保持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顽强奋斗精神。
⑤自觉站住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⑥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实现理想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