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结课质量调查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肿胀(zhàng)嗥鸣(háo)炽痛(chì)亘古(gèng)
B . 叮嘱(zhǔ)狭隘(ài)宰割(zǎi)歉疚(jiū)
C . 骊歌(lí)默契(qiè)磐石(pán)管辖(xiá)
D . 花圃(pǔ)污秽(suì)哺育(pǔ)田垄(lǒng)
2. (2分)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当白昼的一切迷雾都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
②我们不能于那片秋之收获,要把自己的汗水融人泵天的缓冲与再造,让我们憧憬的春天更富有魅力。
③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充满快乐。
A . 消散沉醉五彩缤纷
B . 消逝沉醉姿态万千
C . 消散沉溺姿态万千
D . 消逝沉溺五彩缤纷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近30%左右。
D .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4. (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
B . 他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C . “你已经让班级丢了好几分了,你好好反省一下吧。
”班长沉重地说。
D . 我非常喜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5. (2分)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
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
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
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A . 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
B . “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
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
C . 要离是春秋时刺客。
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D . 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承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6. (6分) (2019九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
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先从媒体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入手,先述了什么是崇尚英雄,紧接着论述了为什么要崇尚英雄,最后论述怎样才能崇尚英雄,成为“自己的英雄”。
B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在高风险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的奉献者的关注。
C . 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各个行业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本文运用纵式结构层层推进,既列举事实,又引用诗句,语言朴素凝练,又一气呵成,体现了议论文的严密的语言特点。
(2)下列不能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的一项是()
A . 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B . 在“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发起之际,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同一主题活动。
C . 为捍卫英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D . 孙建博,原山林场党委书记,认真执行“两山论”,带领原山林场从绿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3)联系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80~100字)
材料:5月14日,国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
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7. (18分)(2017·邵阳) 议论文阅读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 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 7 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8. (6分)(2019·广东)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 .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 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9. (11分)(2012·聊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②不蔓不枝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0. (7分) (2018八下·望奎期末) 诗词默写与赏析。
(1) 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
(2)青青子衿,________。
(《诗经·郑风》)
(3)《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2016八上·莆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提问
文明旅游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1.17亿人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
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人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城市快报》)
【数据调查】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
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
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
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新华网)观点二:一个真正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
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
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
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
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
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网友评论)(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2)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3)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有哪些观点?请作简要归纳。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12. (1分)名著阅读。
老舍的代表作《________ 》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
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主人公________ ,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_ 次起落,最终堕落到生活的谷底。
13. (10分) (2019九下·和平模拟) 阅读《骆驼祥子》中的两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起初的祥子把买到新车的日子算作自己的生日,觉得买到了新车,自己就获得了重生:车与人就是一样的。
——第一章
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
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
车只是辆车,拉着它呢,可以挣出嚼谷与车份便算完结了一切:不拉着它呢,便不用交车份,那么只要手里有够吃一天的钱,就无须往外拉它。
人与车的关系不过如此。
——第二十一章
(1)这两段文字分别展现了祥子怎样的精神状态?
(2)是什么原因使祥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6九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4年10月,风靡全球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被成功地搬上了北京四中的舞台。
剧中28名演员全部是本校学生,39首英文歌曲也演绎得原汁原味。
而导演该音乐剧的刘珅只有13岁,当时才上初一。
音乐老师感叹刘坤聪明,当天就背下别人十天才能背下的曲子。
可她不知道,这是因为刘珅一晚上就背了200遍。
此外,刘珅已经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场现场版的《悲惨世界》,观看 DVD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最终,一场有“百老汇”专业风范的《悲惨世界》在中国的中学舞台上诞生了。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5-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8-1、
8-2、
8-3、
9-1、
9-2、
9-3、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0-1、
10-2、
10-3、
10-4、
10-5、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11-3、
七、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12-1、
13-1、
13-2、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