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
题(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大发明”最早出现在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里,但里面只提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种。
(),此后便广为传播,妇孺皆知。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我们津津
乐道的“四大发明”居然不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讨论四大发明的时候,应当秉持什么态度?真的容不得质疑吗?
重新审视“四大发明”,审视我们的文化传统,要有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前提。
《中国三十大发明》主编华觉明先生说,“中国
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发明创造的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我们的话语权从哪里来,不就是从一个又一个讨论和质疑中得来吗?所以,与其“抱残
守缺”四大发明,摆出不容置疑的姿态,倒不如放开眼界,向中国科技史纵深处搜寻,这样才能避免不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1.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四大发明”最早出现在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里,但里面只提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种。
B.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讨论四大发明的时候,应当秉持什么态度?真的容不得质疑吗?
C.重新审视“四大发明”,审视我们的文化传统,要有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前提。
D.《中国三十大发明》主编华觉明先生说,“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要把它弄清楚”,“在发明创造的问题上,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书,其中提到了“四大发明”的说法。
B.“四大发明”的说法真正形成,源于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书。
C.“四大发明”的说法真正形成,源于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
D.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其中提到了“四大发明”的说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与其“抱残守缺”地固守四大发明,摆出不容置疑的姿态,倒不如放开眼界,向中国科技史纵深处搜寻,这样才能避免不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B.与其“抱残守缺”地固守四大发明,摆出不容置疑的姿态,倒不如放开眼界,向中国科技史纵深处搜寻,这样才能避免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C.与其“抱残守缺”四大发明,摆出不容置疑的姿态,倒不如放开眼界,向中国科技史纵深处搜寻,这样才能避免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D.与其“抱残守缺”四大发明,摆出不容置疑的姿态,倒不如放开眼界,向中国科技史纵深处搜寻,这样才不会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绿色技术创新以实现绿色发展为核心追求,注重通过创新来提供新的产品、工艺、服务和市场方案,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生态环境损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实现路径。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绿色技术创新不再局限于单纯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层面,而是强调通过建立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管理模式和调控机制,"倒逼”生产者将资源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对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绿色智能装备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推动相关领域深度研发和生态环保产品的有效供给。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加速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再生循环进程,持续引发各类生产组织在发展战略、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绿色转型,进而推动构建绿色、高效低碳的生产体系。
这将转变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
随着环境规制和生产体系环保标准的不断完善,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能够激发企业围绕产品生命周期来拓展绿色业务,通过寻求绿色技术创新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为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通过增加资本、智力和装备投入,扩展本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链条,在生产方式变革中增加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优质产品的供给。
与此同时,企业也会更加重视与国际环保先进标准的对接,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来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企业潜在收益和品牌影响力。
当市场中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就意味着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了竞争力,并促使我国产业逐渐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为绿色发展激发凝聚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追求,这将引导生产者重视生态发展规律,摒弃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取向,逐步确立起相应的社会生态责任,回应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
在创新发展中,企业在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循环共享经济、现代产业链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这些企业在创造良好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的同时,也会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进而增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保障持续发展能力,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互惠互利中谋求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的平衡点,激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
(摘编自高星、陈军《以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绿色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绿色发展。
B.如果将资源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加大资金投入,就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C.企业扩展自己的绿色技术创新链条,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D.确立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追求,将会引导生产者逐步确立相应的社会生态责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文章开篇先以创新引出“以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的观点,接着逐层递进地展开述。
B.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式来说明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富有逻辑性。
C.文章以环保标准的不断完善为前提,从内部改进和外部合作说明了企业所采取的措施。
D.文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是为了说明引导人们不懈追求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技术创新既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又能助使我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B.各类生产组织的绿色转型,能够加速企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再生循环进程。
C.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高环保标准,能够激发企业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
D.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是惠民、惠国的重要理念,会不断形成有益于社会各界的连锁反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在申办报告中,我国政府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
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市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冰雪运动,身心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三亿人。
上冰雪”:浙行漸近的目标》,2017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一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
(摘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状况调查报告》,2018年11月20日) 材料三: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取得不小成绩,但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
健全群众冰雪组织。
充分发挥各級体育总会、冰雪运动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
扩大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培训机构。
建设群众冰雪设施。
支持各地结合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加强公共滑冰馆、室外滑冰场、滑雪场、综合性冰雪运动中心等场地场所建设,并配建无障碍设施。
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公园或利用其他现有设施、场地,建设冬季临时性户外群众冰雪设施,同步做好安全保障。
支持社会力量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冰雪运动场馆。
丰富群众冰雪活动。
大力开展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健身
项目,推广民族民俗冰雪项目。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业余冰雪赛事,着力打造群众性冰雪精品赛事。
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努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二)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
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
鼓励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组织全国青少年冰雪赛事。
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相关组织建设,为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
发展校园冰雪运动。
推动全国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制定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
鼓励高等学校组建高水平冰雪运动队。
制定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
(摘编自《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019年3月31
日新华网) 7.下列对“三亿人上冰雪"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亿人上冰雪”是我国在申办2022年冬季奧运会主办权的报告中提出来的,这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宣告。
B.“三亿人上冰雪”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体现出我国不仅关注体育竞技运动,而且注重国民健康。
C.“三亿人上冰雪”的承诺意味着我国需要解决群众冰雪竞技水平不高、参与面不够广以及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D.“三亿人上冰雪”的口号对于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而社会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各地均有占比一半以上的人喜欢冰雪运动,而对此运动很不喜欢的人数占比也相差不多,因此,地域对冰雪运动影响不大。
B.我国市民从事冰雪运动的阻碍因素有很多,其中场所太远是各地市民进行冰雪运动的最大障碍,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亟待完善。
C.我国只有健全群众冰雪组织机构、建好群众冰雪设施、办好群众冰雪精品赛,才有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远大目标。
D.青少年是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培养时既要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又要采取多元化模式并不断优化。
9.材料一与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两者在逻辑上有什么关联?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琉璃
余秋雨
一条用黑色的木板砌成的长长甬道,里里外外全是竹子,杨惠珊女士和张毅先生找了这么一个地方和我见面,我一走进去就觉得飘飘浮浮,神秘得不知身在何处。
他们慢悠悠地告诉我有关琉璃世界的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点不可思议。
他说,有一次,他们得到一件汉代琉璃,小心翼翼地拂拭掉蒙封千年的泥垢,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端详,突然,轻轻的喀哒一声,它断裂了。
“为什么两千多年都安然无恙,偏偏就在这一刻断裂呢?”他们问得若有所思。
我说,它已等得太久太久,两千多年都在等待两个能够真正懂得它的人出现,然后死在他们手上,死得粉身碎骨。
我这么说,并非幽默。
琉璃当然是有生命的,要不然为什么会吸引两位艺术家耗费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悉心侍候?既然有生命,就必然等待知音、准备死亡,死亡在知音面前。
科学家也许会说,它的破碎是因为出现了共振,那么,共振来自何方?来自两位艺术家急剧的心跳、紧张的呼吸,而这,正是知音的征兆。
杨惠珊在琉璃前站定,不会言动。
她对张毅先生说,你坐一会儿,喝杯咖啡,我还要看。
张毅先生说,好,你看吧。
他知道,那儿要发生大事情。
既然看到,就放不下了。
她远涉重洋,多方拜师,尽倾资财,遍尝磨难,只想用自已的手去触摸、去塑造、去捧持。
一度,她身边堆满了烧坏了的废品,废品由财富转换而来,财富由生命转换而来,种种转换全成了废品,种种废品连成了废墟。
在失败得毫无希望的废墟上,她不茶不饭,静守静思,决不离去,直到奇迹终于出现。
青烟散去,炉门打开,慢慢冷却,细细逼视,哦,成了。
她的作品很快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极大注意,这没有使她过于激动,真正激动的是她听一位日本学者随意提起:这种工艺在中国汉代之前就已经成熟。
真的吗?杨惠珊急速转过身来,迷惑地眺望起遥远的黄河流域。
原来还以为是法兰西文化的骄傲呢,居然在异国他乡拾到了一部依稀的家谱,找到了自己远年血緣的印证。
这就终于理解,为什么自已会毫无理由地对琉璃世界如痴如狂?为什么以前毫无雕塑经历和冶炼经历只凭自己的摸索便取得奇巧配方?也许是接收到
了几千年前发出的秘密指令?几千年都是失传的荒原,荒原那边是影影綽绰不知名的伟大工匠,荒原这边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当代女子。
两边的窑炉烈火熊熊,像两座隔着千山万水的烽火台,烽火台传递的信号却准确无误。
其它多少座烽火台都与战争有关,唯有这两座不是,隔着三国的血腥、隋唐的搏斗、
宋元明清的厮杀,却只有两缕最干净的轻烟,遥相呼应。
此时的杨惠珊,已跻身数量极少的国际第一流琉璃工艺大师的行列。
一次又一次轰动的展出,一浪又一浪如沸的佳评,杨惠珊神定气闲,只向主办者提出一个请求,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边上,让出展览厅的中心部位,以最虔诚的方式将远处的烽火台——汉代的琉璃陈列其间。
展览厅一时烘云托月,她把全部荣誉献给了祖先,只想与祖先共享一个名称:中国琉璃,然后相扶相持传播给今天的世界。
其实,任何一段历史都太粗糙、太混杂,都需要烧冶,烧冶历史的结晶,烧冶历史的琉璃,而历史的琉璃就是文明。
用火烧,更用心烧,于是,在历史变成琉璃的同时,生命也变成了琉璃。
这两重窑变的成果,是人类真正的珍宝。
于是,当冲天的烟雾飘散之后,有一双纤纤素手在仔细检拾。
她无法删去历史和自身的坎坷和辛酸,只是深知既然经历了那么多,我的这一炉应该不同于汉代的那一炉,我的这一炉烧进了更多的历史灾难,理应用现代语言把它们升腾为更大的仁爱和慈悲。
杨惠珊的琉璃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奇瑰的精神仪式,很让国际同行震撼。
这种冰清玉洁的仪式,这种纯净明澈的震撼,出现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生活中,其力量早已远远超出案头摆设之外。
杨惠珊今后的计划如何?她不企盼明确的远景,只愿意在琉璃世界中专注修持,享受挫折,直至化作泥土,来肥沃历史和现实的荒原。
她的使命,便是创造美好,守候断裂。
永远的创造,永远的守候,没有休止。
就像那件汉代琉璃断裂在她的手上那样,她的作品也会在后代手上断裂,那么,想必也会有人手捧美丽的断片蓦然憬悟的吧!
(节选自《霜冷长河》,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张毅先生讲汉代琉璃断裂的故事,自然引出下文杨惠珊烧冶琉璃的曲折历程,并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作者写汉代琉璃等了千年后断裂在杨女士、张先生面前,然后认为汉代琉璃遇上了真正的知音,以此揭示知音难遇的主旨。
C.本文细节描写精彩,如“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端详”和“细细逼视”准确地表现出了杨惠珊女士的谨慎态度与虔敬之情。
D.文章语言生动,意蕴深刻,“拾到了一部依稀的家谱”,喻指终于找到自己的根脉,“秘密指令”,暗指继承文明的历史使命。
11.文章围绕“琉璃”介绍了杨女士的哪些事迹?刻画出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12.从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绦字长鱼,谨约有父风。
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
中黄门朝暮送谊粥。
服阕
........。
建武中,诸王既长,各招
..,就侍中丁恭受《公羊严氏春秋》
引宾客,以绦外戚,争遣致之,而绦清静自保,无所交结。
及沛王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绦以不豫得免。
帝崩,绦为复土校尉。
永平元年,拜长水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诚记①正《五经》异说。
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绦皆以为师友而
致之于朝。
上言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
..大贤多见废弃,宜救郡国简用良俊。
又议刑辟宜须秋月,以顺时气。
显宗并从之。
二年,弟鲔为子赏求楚王英女敬乡公主,绦闻而止之,日:“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
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
王,男可以尚主
..。
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
且尔一子,奈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
十年,绦卒,照赠甚厚,谥日哀侯。
帝遣小黄门张音问所遗言。
先是河南县亡失官钱,典负者坐死及罪徙者甚众,遂委责于人,以偿其耗。
乡部吏司因此为奸,绦常疾之。
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餳,每辄扰人,吏以为利。
绦并欲奏罢之,疾病未及得上。
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敕二郡并令从之。
初,绦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旬,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余人。
弟子颍川李俊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②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节选自《后汉书.樊绦传》) [注]①谶记,即谶书,记载预言应验的书。
②理能,治政的才能。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
A.弟子颍川李俊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B.弟子颍川李俊/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C.弟子颍川李俊/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D.弟子颍川李俊/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
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又叫服除、释服。
古时母亲死,称丁忧,子女要守丧三年。
B.《公羊严氏春秋》,汉代严彭祖编撰。
“春秋三传”分别为《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C.耆宿,特指社会上那些有名望或有学问的老年人。
耆,六十岁以上的人;宿,即年老。
D.尚主,古代男子与公主成婚叫“尚主”,文中樊鲔为子求娶敬乡公主,所以其子为“尚主”。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绦坚守孝道,清静自律。
樊绦侍奉后母很孝顺,后母死后,他因居丧过哀生病而不能支撑;樊绦虽为外戚,但因没有与诸王结交而避免了祸患。
B.樊绦善交儒者,治学显赫。
樊绦把《公羊严氏春秋》传投给丁恭,还结交海内大儒周泽、承宫;他纠正《五经》的异说,又创立了“樊侯学”。
C.樊绦善于建言,颇有远见。
樊绦向皇上建言应该在秋季执行死刑,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他还劝弟弟樊鲔不要与楚王联姻,后来楚王果真出事。
D.樊绦重视人才,痛恨奸吏。
樊绦曾指出郡国举孝廉的弊端,建言朝廷敕令各郡国简选贤良;他想奏罢河南县、野王县的一些奸吏,后因病而未上奏。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绦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
(2)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敕二郡并令从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谢敞王博喻
黄庭坚
高哉孔孟如秋月,万古清光仰照临。
千里特来求骥马,两生于此敌南金①。
文章最怨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
废轸②断弦尘漠漠,起予惆怅伯牙琴。
[注]①南金,出自《晋书.薛兼传》:“初入洛,司空张华见而奇之,日:‘皆南金也。
’”喻指优秀人才。
②轸,弦乐器上调动弦线松紧的轴。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句采用倒装和比喻手法来颂扬孔孟两位圣人,“高哉”二字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B.“清光"即月光,呼应上句的“秋月”,章法结构严谨,“仰”突出诗人对圣人的高度敬重。
C.诗人特地从千里之遥来寻求谢敞与王博喻,坚信他们一定可以把南方的优秀人才打败。
D.颈联传达出诗人的创作观与道德观,即求新求变之精神与重道德更求本心之观念。
18.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只有在“_____,_______”之后,才能奋发有所作为。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自已的师生观,他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别致,其中“___________”一句以景烘托出刘裕的住所环境,“_______________”一句用筑土为坛、祭天拜地颂扬了霍去病的功绩。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土壤中的氡,可以通过地面和墙的裂缝进入房子里,所以通常地下室和一楼的氡含量最高。
别墅的地下室如果通风不好,①_______,被人呼吸进入体内,就可能造成肺部突变,从而导致肺癌。
据检测,美国每15个别墅,就有一个氡气超标,氡气带来的风险相当大。
在中国,住别墅的人比较少,有地下室的更少,因此,②_________。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