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揭东县白塔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揭东县白塔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 TP的水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 如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相对分子质量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的水溶液(红色)。
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是()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D.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3.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彻底水解之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B.性激素在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其元素组成与磷脂的不同
C.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多聚体水解的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并消耗一定量的ATP
4. 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无活性的RNase P通过与前体tRNA特异性结合被激活,激活的RNase P剪切前体tRNA,所得的成熟tRNA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
以下关于RNase P 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
B.RNase 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
C.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
D.pH、温度都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
5.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细胞的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
B.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线粒体、核糖体都能产生水
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D.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某些植物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
B. 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 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
D. 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7. 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
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 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 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 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8. 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B.a、b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c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C.c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b、c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9. 下图为一组有关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
A.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C.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10.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性外激素同种雄蛾
D.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
11.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C.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D.在发挥作用后,要立即被灭活
12. 真核细胞中的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它能识别靶mRNA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BC1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miRNA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靶mRNA降解而抑制翻译过程
B.miRNA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在细胞凋亡、个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细胞内的RNA均由DNA转录而来,只有mRNA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
D.MIR-15a基因缺失会导致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降低细胞癌变可能性
13.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
D.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5.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
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③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17. 假性过敏是机体内稳态部分失调的结果,在临床上的症状类似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但缺乏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下列关于假性过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假性过敏可能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
B.患者的血液中浆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C.患者皮肤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
D.人体初次接受抗原就能诱发假性过敏
18. 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 T)和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催化的,HA T和HDAC催化的乙酰化反应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酶通过对核心组蛋白进行可逆修饰来调节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与延伸。
一般来说,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
染色质包括具有转录活性的活性染色质和无转录活性的非活性染色质,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可以被乙酰化,下图表示部分乙酰化过程。
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活性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蛋白质
B.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
C.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可改变染色质的活性D
D.细胞中HA T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
19. 人类红绿色盲和蚕豆病是X染色体连锁的两种隐性遗传病,分别由色盲基因(b)和蚕豆基因(g)控制。
根据双杂合母亲所生儿子中有关性状的重组情况,可以计算重组率,从而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而母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以由外祖父的表型得知,该方法称为“外祖父法”,是遗传学上进行X染色体基因定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调查发现,双杂合母亲所生儿子有正常、只患一种病和两病皆患等表型。
双杂合母亲的基因型可能为下图中的甲或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外祖父正常,则母亲的基因型为甲
B.若外祖父正常,则其外孙表现为两病皆患的原因是:外祖父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含X bg的精子
C.若外祖父为蚕豆病患者,则母亲的基因型为乙,其正常儿子为重组类型
D.若外祖父为色盲患者,则母亲的基因型为乙,其正常儿子为重组类型
20. 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可储存能量
B. 可构成膜结构
C. 可调节生理功能
D. 可携带遗传信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A TP是细胞内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l)A TP的合成一般与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相关联。
生物体对ATP的需求较大,但细胞内ATP的含量较少,细胞能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的含菌多少进行检测,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腊肉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放入发光仪(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
第二步: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第三步:测算出细菌数量。
③荧光素接受________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③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A 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③根据ATP含量可大致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________________。
22.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细胞吸水或失水、生物体内水分的转运主要是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决定水分渗透方向的是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即水分是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这里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分子的数量。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其中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现象得到验证。
(2)一个底部中央可放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U型管,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都为10%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两侧液面等高且稳定,若在两侧各加等量的、浓度相同的麦芽糖酶溶液,则适宜温度下U型管____________溶液一侧液面会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验证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液体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d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于_______________两种离子。
24. 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_;组成E的基本单位A是_______。
(2)若F可被苏丹③染液染成_____________,则F是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___,大约有_____种。
成人必需氨基酸有___________种。
(4)生物体内的H,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是______,它的基本单位D是_________________,特有的含氮碱基是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
(5)组成E、F、G、H四种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____________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真核细胞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
假说一: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
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
若假说二成立,则细胞内相应生理活动为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
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③15NH4Cl和14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氮源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③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NH4Cl和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____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右图所示。
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___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
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底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B
5. C
6. D
7. D
8. D
9. A
10. D
11. B
12. D
13. A
14. A
15. A
16. ACD
17. AC
18. BCD
19. ACD
20. ABC
21.
(1).放能
(2).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较快
(3).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4).ATP
(5).正比
(6).大致相同且相对稳
22.
(1).原生质层
(2).质壁分离及复原
(3).麦芽糖
(4).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单糖,但不能催化蔗糖分解,使麦芽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分子数量高于蔗糖溶液一侧,水分由蔗糖溶液一侧向麦芽糖溶液一侧渗透,使麦芽糖溶液一侧液面升高
(5).专一性
23.
(1).细胞内液
(2).组织液
(3).淋巴
(4).血浆
(5).蛋白质
(6).Na+、Cl-
24.
(1).糖原
(2).淀粉
(3).单糖(葡萄糖)
(4).橘黄色颗粒
(5).脂肪
(6).氨基酸
(7).20
(8).8
(9).DNA
(10).脱氧核糖核苷酸
(11).胸腺嘧啶
(12).C、H、O
25.
(1).真核细胞中DNA(或“基因”) 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
(2).不同
(3).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核糖体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4).核糖核苷酸
(5).没有合成
(6).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重”核糖体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