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嘉定期中) 选择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A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 .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 . 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 . 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2. (6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技术与公共利益
张帆
一个崇尚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机械制造、电子设备、食品加工到金融领域,各种类型的技术专家赢得了空前的器重。

从就业岗位的占领到市场价格的竞争,工科学生屡屡胜出,一次又一次地巩固了技术至上的观念。

他们中流行:“学好英语,学好计算机,努力工作,好好挣钱。

”可见,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市场价格被看作评价技术的唯一标准。

因此,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专家联系起来。

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的制作到互联网诈骗,舆论同声谴责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技术专家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

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专家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

不少人觉得,技术必定是社会历史之中的“正能量”,技术与道德的关系远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大多数技术专家似乎未曾意识到公德对于专业工作的规约。

相当长一段时间,技术游离于这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之外。

可以完成卫星上天的难题而没有兴趣解决抽水马桶漏水,这种状况生动地表明了技术的远大志向。

当大部分技术专家簇拥在核潜艇研制、国家电网设计或者石油勘探等各种国家重大项目周围的时候,道德已经提前做出了首肯。

从电视机、电冰箱的更新换代到白木耳加工或者橙子保鲜,技术与各种民生问题的结缘是不久以前的事情。

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突破,技术与利润之间的联系立竿见影地显现;然而,技术与道德之间的思考并未及时跟上。

技术免遭道德问责的另一个原因是依傍于“科学”。

作为跨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历史地标,“科学”几乎都是作为褒义词出现。

许多语境之中,“技术”与“科学”相提并论,享有同等的尊荣——并且,“技术”常常由于显著的实效而远为引人瞩目。

尽管如此,“技术”与“科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科学”更多地从理论意义上考察自然界规律,“技术”注重解决某一个领域的具体目标。

正是因此,“技术”必须比“科学”更多地考虑具体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许多时候,这即是“技术”道德自律的重要内容。

人们没有理由忽视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特征——罪恶的技术含量正在与日俱增。

在我看来,现在已经到了谈论技术与公共利益关系的时候了。

公共利益通常指一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技术专家必须在专业工作之中意识到公共利益的存在,不能因为某一个具体目标带来的利润而放肆地损害公共利益。

如果个人或者某个利益共同体的局部收益可能以社会大多数人的损失为代价,这种项目必须坚决否决。

由于前景、适用范围以及后果尚未确定,某些技术项目对于公共利益的影响仍在争议阶段,例如生物技术克隆人类器官,转基因农产品充当人类的主要食物。

相对地说,另一些技术带来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用福尔马林浸泡肉类食品,将过量的抗菌素掺入动物饲料,或者研制消费者无法识别的假鸡蛋、假大米如此等等,作为技术专家,他们当然深知后果的严重。

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良知神情安详地默许了这一切?
不要将公共利益仅仅想象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

公共利益事关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那些技术专家。

如果电器工程师吃到的是地沟油烹煮的食品,制作假药者买到了冒牌的山寨手机,他们的愤怒决不亚于身边的大众。

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践踏公德的后果迟早也会落到自己头上——即使那些腰缠万贯的技术专家也不会例外。

(选自《民主》2014年1月)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在舆论谴责相关企业、商家、骗子和监管机构时,却容易忽略相关技术专家的责任。

B . 当不良社会事件爆发后,很少有相关的技术专家公开道歉,这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以为技术是“正能量”,不应受到公德的规约。

C . 相对于“科学”,“技术”更显实效,注重解决某一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因而需要更多地考虑具体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D . 技术专家不能因为利润而放肆地损害公共利益。

对于损害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项目,必须否决。

(2)下面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第二段用工科学生的流行语,证明当下技术与市场联系紧密,市场价格被看作评价技术的唯一标准。

B . 通过“科学”和“技术”的比较,本文强调了“技术”在涉及具体目标时,要考虑到公共利益,要有道德自律。

C . 通过举生物技术克隆人类器官、转基因食品的例子,来证明技术专家不应违背良知,参加这些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存在争议的项目。

D . 最后一段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公共利益事关每一个社会成员,践踏公德的后果迟早落在包括技术专家在内的每个人头上。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技术长期免遭道德问责的原因。

3. (9分) (2016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卢鹤绂: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

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

“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
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

1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

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

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

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

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

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

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

”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

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

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B . 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故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C . “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D . 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

E . 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
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这句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12分) (2019高二下·思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青果
曾瓶
父亲去世那年,栽了四十多株青果苗。

父亲说,以后这青果林,就是他和母亲的养老林!
七八年时间,父亲栽下的青果树有二十多株长大成林。

当初不足半人高的幼苗,足有碗口粗了。

花开时节,整个老家瓦屋都笼罩在淡淡的清香里。

二叔来找母亲。

他手里提着一个药口袋,背上背着一个喷雾器。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农活儿,时常靠二叔过来帮忙。

二叔满脸喜气,告诉母亲,看今年青果花开的样子,一株挂百多斤,应该没问题。

二叔替母亲算着账,一株一百斤,二十多株就是两三千斤,好几千元啊!
母亲也很高兴,似乎感觉到钱已装进她口袋了。

她说准备将卖青果的钱款,拿来安装天然气,入户费要七千多元。

二叔要母亲赶紧打农药,他已经带来了,不用母亲动手,只需帮忙就是。

二叔也种有二十余株青果树,他的树早两年成林,去年,收获了将近两千斤青果,商贩开车来收购,得了八千多元。

二叔刚给自己的青果林打过农药,很高兴,告诉母亲,今年,他家至少收获三千斤青果。

母亲不让二叔打农药。

母亲说你一打农药,那些采蜜的蜜蜂,不是就全死了?去年,二叔给花打农药,母亲就这样劝过二叔。

没有蜜蜂,怎结青果?
二叔耐心地做母亲的工作,告诉母亲,打农药,就是为了多结青果。

他拿出一本书和农药的说明,让母亲看。

二叔说,不打农药才没有青果。

二叔正告母亲,他是为母亲好,如果不打农药,她的青果至少掉一大半,不是亏惨了嘛!他要母亲好好想想。

那些农药,会不会跑进果子里?母亲说。

二叔说,自己吃的那株果树,不要打。

母亲听后坚决不让二叔打农药。

过了一些时候,二叔又扛着一个口袋过来,里面装着化肥。

二叔刚在自己的青果林里施了化肥。

他告诉母亲,现在正是长果子的时候,得赶紧施加一些化肥,结出来的青果个头才足。

他把说明书拿给母亲看,得意地指着上面的文字,告诉她,到时,产量至少增加三成。

母亲问是什么化肥?会不会钻进果子里面去?人吃了好不好?
二叔很不高兴,说他是为母亲好,你瞎操那些闲心干什么?到了卖青果的时候,还不是给那些来买的商贩说,从来没有用过化肥,都是施的农家肥。

母亲说她就施农家肥,反正那些粪水,在粪坑里,也快漫出来了。

二叔说,那要花多少人力啊!根本没有化肥效果好!
母亲不要二叔替她施化肥。

她迈着蹒跚的步履,半桶半桶地,挑着粪水,往林子里,给青果树施肥。

又过了一些时候,二叔再次背着喷雾器来到母亲的青果林。

二叔很着急,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够听母亲的了,必须给青果打药。

二叔解释说,这段时间,如果不打农药,那些虫子,会在青果上来来回回地爬。

母亲不高兴地说,那些虫子,要爬就让它们爬好了,惹你什么事情了!
二叔说,事情大得很,那些虫子,在上面爬来爬去,到时,弄出一些乱七八糟的疤痕,一点儿卖相都没有。

价钱差得很远。

母亲问,农药喷在青果上,人吃了会好?
二叔说他有一株青果树没有打药,到时,他家就吃那株没有打农药的。

二叔狡猾地笑着,问母亲,卖青果的时候,谁会说自己往青果上打农药了?都说没打过。

买青果的,谁不喜欢长相好的?二叔说,这农药厉害,喷上去,那些虫子,眨眼就死掉了。

青果成熟的时候,收购青果的商贩来了不少。

二叔家的青果以四元八毛一斤订出。

二叔一脸红光,他粗粗估算了一下,他家的青果,将收获四千斤,两万元将装进腰包。

二叔对母亲不听劝告很是痛心。

据二叔估算,母亲的青果,五百斤都成问题。

但二叔还是带了不少商贩来看母亲的青果林。

母亲说她的青果要卖十元一斤。

她的青果实实在在没有打过农药,没有施过化肥。

二叔也在旁边帮腔,确实没有。

商贩还了母亲两元三毛一斤。

母亲哪里转得过弯子?商贩不管母亲,那些长着斑痕的青果,谁要?他们是做生意的,不赚钱的事情,谁干?你说你没有施过化肥用过农药,商贩指着漫山遍野的青果,谁会说他的青果打过农药施过化肥?
母亲最终以两元七毛一斤的价格出售了她的四百余斤青果。

第二年青果开花的时候,母亲依然拒绝二叔替她给青果打农药。

母亲听了农技站的建议,早早地修剪枝条,深翻灭虫,还养了几箱蜜蜂。

母亲养的这些蜜蜂只是在那些没有打农药的青果花和野花上采花蜜,像是听懂了母亲的叮嘱。

秋天,那些收购青果的商贩又来了。

这一次,母亲的青果连同那些蜂蜜全都被一个戴眼镜的商贩收购了,而且那商贩还跟母亲签了长期合同,惊得二叔和村民们目瞪口呆。

母亲没有表现得很得意,只是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收购青果的商贩不愿以十元一斤的价格买母亲没打过农药、没施过化肥的青果,表明商贩们有眼不识真正绿色健康的青果。

B . 小说主要以二叔和母亲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节省了叙事性文字,也使得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叙述更加集中。

C . 小说语言平实,人物个性鲜明。

写母亲“迈着蹒跚的步履,半桶半桶地,挑着粪水,往林子里,给青果树施肥”,表现了母亲实诚、善良、勤劳。

D . 小说最后母亲轻吁了一口气,心情放松,这是因为青果林像父亲期盼的一样成了养老的依靠,同时人们又能吃上真正健康的青果。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叔的形象特点。

(3)文中画线句子是理解母亲这一形象和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 ,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

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

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

②阤(zhì):崩塌。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通“悬”,悬挂
B .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明:表明
C .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所以:……的原因
D .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掌权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B .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C .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D .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 . 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 . 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 . 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猛狗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②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6. (7分) (2016高二下·沁县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春暮
寇准①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②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①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

②菱花:指镜子。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情思)凄婉。

”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7. (3分)(2017·新疆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答谢中书书》描述山川之美以问候友人,其中对山水寂寞发出感慨的一句是“________”。

(2)
《行路难》中,李白借用典故来表现自己对重返朝廷仍有所希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 (5分) (2018高三上·泸州月考)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恩师好!时光荏苒,与您分别几年,我甚是想念。

您的音容宛在,常入梦来,令我寝食难安。

作为您的门墙桃李,深深感谢您高中三年的悉心教诲,对我倾尽绵薄之力,让我不孚众望,考入理想大学。

教师节来临,祝恩师身体康健,工作顺意!
9. (5分) (2016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描述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特点。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