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与雷公藤多苷对比治疗中重度湿疹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孢素与雷公藤多苷对比治疗中重度湿疹的疗效观察目的:对比观察采用环孢素治疗中重度湿疹的疗效。
方法:将入选的9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孢素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环孢素组予环孢素,4 mg/(kg·d),口服;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60 mg/d,三餐后口服;8周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8周结束后,环孢素组病情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前者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后者(P<0.001);此外,环孢素组患者治疗第1周和第2周的症状改善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环孢素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湿疹,其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
标签:环孢素;雷公藤多苷;中重度湿疹;疗效观察
环孢菌素是雪白白僵菌产生的一组环状十一肽物质,其主要的作用成分环孢素是临床常用的高效免疫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肾病、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湿疹等免疫性皮肤病等[1]。
环孢素发挥临床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环孢素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再与钙调磷酸酶作用,抑制激活T细胞核因子去磷酸化使其不能进入核内,从而抑制IL-2的产生和T细胞的生成[2]。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和反复发作性瘙痒为特征的免疫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自身免疫性变态反应密切相关[3]。
临床上,湿疹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类药物(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康体多等)、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麦考酚酯等)、免疫调节剂等;其中环孢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4]。
中药雷公藤多苷是从植物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故有“中草药激素”之称;其临床应用亦较广泛,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性蛋白尿、干燥综合征、甲亢等,近年来也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等免疫性皮肤病[5]。
笔者将本院皮肤科90例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孢素和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为本院皮肤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共入选90例中重度湿疹患者,入选标准:(1)临床确诊的中重度湿疹患者;(2)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3)患者自愿使用试验所用治疗药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已知对环孢素或雷公藤多苷过敏或不能耐受者;(2)高血压控制不稳定者;(3)肝肾功能差者;(4)严重感染者;(5)器官移植术后或肿瘤患者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6)孕妇、哺乳期妇女。
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环孢素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7~64岁,中位年龄2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9~56岁,中位年龄25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所有入组患者均完成试验,无退出和失访病例。
1.2 治疗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在知情同意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
法随机纳入环孢素治疗组或雷公藤多苷对照组。
环孢素组予环孢素,4 mg/(kg·d),口服;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60 mg/d,三餐后口服;8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的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每周复诊,由医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SCORAD评分[6];采用视觉模拟尺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评分法,由患者对瘙痒程度和影响睡眠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P值均取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周治疗结束,环孢素组病情改善率为88.9%(40/45),对照组病情改善率为64.4%(29/45),两组间病情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周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5.6%(16/45)、4.4%(2/45),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两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53.5%、37.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环孢素组的SCORA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3 讨论
临床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反复发作性、瘙痒性皮肤病;多数轻度湿疹患者经过药物或物理治疗可短期内治愈,少数患者因效果不佳可进行性加重,甚至可以发展成皮肤溃烂感染而危及生命[7]。
急性期湿疹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湿疹则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湿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其中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临床应用更起到了重要作用[8]。
环孢素的作用机制为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的转录,降低IL-2生成,从而抑制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1]。
环孢素的常规应用剂量为4~6 mg/(kg·d),它可选择性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副作用较少,特别是诱发感染或肿瘤可能性小,无骨髓抑制,疗效确切,效果迅速,但停药后易出现复发,且有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中药雷公藤多苷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表达作用而发挥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上用于风湿性疾病、器官移植、肾脏疾病、癌症、糖尿病、哮喘、强直性脊柱炎等方面疾病,也可用于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5]。
本研究显示,在8周治疗结束后,环孢素和雷公藤多苷均有效改善了中重度湿疹患者的病情,病情缓解率分别为88.9%和64.4%,而环孢素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
从起效时间分析,环孢素组在第1周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组,表明环孢素和雷公藤多苷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湿疹,但环孢素疗效更佳,起效更快。
研究表明,在控制红斑、渗出、糜烂、丘疹、苔藓化和瘙痒等湿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环孢素控制最快的症状是红斑、渗出和瘙痒,而雷公藤多苷组控制最快的症状是渗出和瘙痒,该结果亦显示环孢素对湿疹的急性炎症症状控制更为迅速,可能与其迅速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
关,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初步证实,环孢素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湿疹,其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
参考文献
[1] 李新.浅谈环孢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152.
[2]伍艳萍.环孢素A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45-46.
[3] 李英顺.派瑞松乳膏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89-90.
[4] 赵静.紫草油外涂治疗小儿渗出型湿疹4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69-70.
[5] 刘芳.雷公藤多苷临床应用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26-27.
[6] Kunz B,Oranje A P,Labrèze L,et al.Clinical valid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the SCORAD index:consensus report of the European Task Force on Atopic Dermatitis[J].Dermatology,1997,195(1):10-19.
[7] 王良明,赵丽萍,刘超,等.湿疹的诊治进展[J].实用乡树医生杂志,2003,10(4):4-5.
[8] Schmitt J,Schmitt N,Meurer M.Cyclospo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topic eczema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7,21(5):60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