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写生技法汇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写生技法汇总1
很多学油画都容易走偏路,画着画着就画成了宣传画,原因就是对正宗的油画技法不了解。
在国内,这么认真努力的教学生油画技法的只有天津美院的于小冬了,讲的很仔细,学油画的不可不知。
真的是学大师,取上法,走正路,得真经啊。
想学油画的,把下面这几行字好好看看,牢记应用,你就不会走弯路。
油画写生技法
(详见《三堂课》及博客)
颜色
进口温莎牛顿和伦博朗。
格里芬速干颜料:象牙黑、钛白、肉色、土黄、朱红、凡戴克棕、茜素红。
媒介:马利无味松节油、进口贝毕欧罂粟油。
油画底
a:底料:凤凰在雨露麻上均匀刷2-3遍。
b:雨露麻成品油画布。
底层画
直接画法。
格里芬速干颜料松节油,第二天干透。
中间层
深入刻画,油画颜料配稀释的罂粟油或生亚麻仁油,加一点点达玛树脂溶液,稀释的比例是一份罂粟油两份松节油。
光学灰
半透明的“光学灰”不是调出来的某一个特定的灰色,是底层色与半透明的表层色叠加出来的,只要是符合这样的叠加,便会出现这样的光学反射现象,是对所有这样的“灰”色的统称。
调灰是简单的,黑加白“扫连”。
衔接颜色用另外一只干净的笔。
一、写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写生是一个画家走向成熟的一段重要历程。
不会写生的画家是一
个不成熟的画家。
在创作中,要想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必须随时观察生活,提高自己感知美的能力,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创作灵感,这样的作品才会打动人、激励人、感动人。
任何坐在画室里闭门造车的愚蠢行为,创作出的作品都注定是干瘪的、苍白的、毫无生命力的失败之作。
二、写生离不开生活
深入生活、体味生活不是装点门面的口号,而是真正把自己融入大自然,随时琢磨自然、研究自然、找出表现生活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以此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的行为。
那些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没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能力的人,奢谈深入生活,仅仅是既骗人又骗己的美丽谎言而已。
三、明明白白的写生
做一个明白人重要,做一个明白的画家更重要。
一个画家,要知道自己所做功课的学术定位。
看看你做的功课在哪个学术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完成所做功课后你会有什么进步,将来借助所做功课会取得什么成就。
这样你才能明白所做功课的意义和价值,你才会有做好功课的热情和动力。
四、从个体到群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做什么都要循序渐进,都要把基础打牢。
“磨刀不误砍柴功”,开始从基础做起,看似慢了,实则快了。
武术家有句话叫作“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齐白石画虾,没有千百次的重复,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达·芬奇画蛋的启发我们也应时刻牢记。
实践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
首先用铅笔构图,一朵花在整幅画面是不用太多考虑构图,只是对花朵的结构加以适当的调整,因为照片的角度和我们用眼睛观察的角度不同,而且还要考虑画面的美感,对花瓣的造型有些改变,考虑实物中只有一片叶子,过于单薄,为了美感和平衡而适当的增加了一片,然后用浓墨勾线。
在过稿的时候对左边叶子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同时创作两幅不同色彩的作品,本图用白粉分染花头;
白粉平涂花头;
花茎反叶平涂淡草绿偏黄,正叶平涂草绿偏蓝
花茎反叶平涂淡草绿偏黄,正叶平涂草绿偏蓝
赭石+藤黄分染花头,朱磦+藤黄染雌花蕊,雄蕊平涂四绿,反叶、花茎用淡墨分染并平涂四绿,正叶用中墨色分染
花头里面(正面)用胭脂沿着花筋分染,然后用淡朱磦分染正反全部两次,叶筋不用让开,曙红分染正面花瓣,
朱磦+藤黄染雌花蕊,雄蕊平涂四绿,
正面花头藤黄分染,白粉提亮整个花头,用淡赭石勾线,白粉勾花丝,雄蕊平涂草绿,雌蕊处两边,胭脂墨用点厾法点染,表现花粉的质感,叶筋用淡草绿平涂一次,正叶用胭脂墨勾线,反叶用淡赭石勾线。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必须具备用各种技法记录自然界中生动形象的能力。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通过写生才能了解各种花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形象特征,通过写生还能锻炼作者的观察思考、分析记忆能力,为创作积累真实的形象和素材。
植物写生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认识对象的阶段,然后是表现对象的阶段。
思维、认识的程度决定作品质量和高度,眼到才能手到。
我们画不像未必是手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观察即认识的问题,
很好的表现对象。
第二章工具与材料
写生整理与创造收集素材做准备。
花瓣写生注意事项
(1)现花瓣结构的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时,一条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线条相交处留有空隙,这样就能体现花瓣的前后关系,就能够体现空间感。
(2)缘线与结折面线的处理与质感的表现。
花瓣呈现轻薄的片状。
花的轮廓线分为两种线条,
①一种是花瓣转折时体现空间感的折面线条和花地筋。
这样的线条要体现花瓣变化的圆滑时,要求线条是饱满具有弹性的弧线,所以在写生画这类线条时要线条流畅、用力均匀,不能出现方折的用笔。
②一种是花瓣的边缘线。
因为花瓣边缘的不同状态,所以线条会有运转起伏折皱,表现时要运用起伏、顿挫、粗细,有变化的笔触来描绘花朵。
我们要把这两种线的表现方法统一于花朵的表现之中,体现花本身的丰富变化的节奏韵律。
然而绘画并非做科学研究,画花也不是制作植物教学挂图,最终,理性是为感性服务的,画画要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感性。
如写生芙蓉花,开始对芙蓉花会有一初步的感觉,即芙蓉花大,色彩妖艳,是高大的灌木,这只是感性阶段;然后不规则对芙蓉花的生长规律及组织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如其花瓣特征如何,在观察分析后再带着感觉去画,画出的芙蓉花就不会只是表现的僵硬轮廓了,而是能把其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
观察方法为:整体——局部——整体,首先要看到对象整体的面貌,包括株型、势态、高低、大小等;再细看局部如花头的大小、花蕊的形态、花瓣的质地、叶片的形状、叶序、叶脉的走向、枝干的老嫩等等;在画的时候要从细部着手大处着眼,每画一笔都要照顾到整体布局和势态。
动笔之前我们要先选择最能体现花型美感、花朵动势的角度。
一般来说,多采用稍低于视平线的角度。
此角度能最好地展现花的体积、花蕊的形态、花瓣的层次,尤其是画面花头较多时,作为主角的花头常采用此角度。
当然作画不可千篇一律,都是主角也就没有了主角,正侧俯仰都要根据画面需要来安排。
写生时所画的花卉,不仅要表现质感和形象,而且必须表现出它的特征,要表现客观真实,避免盲目凭主观想象去画。
可是自然形态的花虽然很生动,但它的生长是繁杂零乱的。
因此,
不能看见什么就画什么,见到几个瓣就画几个瓣,否则就会将写生形象画的零乱不堪。
所以写生必须在加强分析、提炼、取舍(加强美的,特征明显的,符合规律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把自然形态加工为艺术形象,取舍要防止盲目性,不能无根据地剪裁取舍,取舍的目的是加强花的本质特征,使之更加典型。
花的画法是选择较完整、不被遮挡的一瓣为起点,此花瓣往往处于花头的中间位置,最能体现出透视变化,向里可逐层画至花心部位,向外则可逐瓣递加。
这样所画出的花,结构就会紧凑不致松散,做到“瓣瓣聚心”,整个花头就会有很强的凝聚力,从形象透出精神。
叶子的画法是先画出主脉再画叶缘,最后画辅脉。
因为主脉是整片叶子的骨架,同时决定了叶子的生长方向和动势,叶子的姿态主要是由主脉的运动所主导。
要注意的是叶尖部位的主脉和两侧叶缘的收笔不要交于一点,否则显得机械、刻板。
叶子写生,要从一片叶子画起,然后在扩大到整组叶子。
首先对一片叶子进行多个角度的写生,进行透视变化的研究。
画叶先画主筋,主筋要健,有力量,流畅自然,起笔之时要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一气哈成。
叶子的边缘线要体现叶子的起伏、顿挫、粗细变化,这种边缘线的表现要实、要曲、要灵活。
叶子的转折要光滑有弧度。
二:构图方法
1:主次分明
我们要明确所表现事物的主题,并突出强调主题,无论在形象上,面积上、色彩上对比都要加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主次是呼应的,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所以主次是不能分离的,他们是相互联系,衬托、彼此呼应的。
2:聚散得当
在画面上往往会出现形象的疏密集散,这样画面会形成对比,形成节奏,才能突出主次关系,表达主题思想,如果有密无疏,画面则显得紧张杂乱,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如果有疏无密,则会显得松散,没有联系,因此,要聚散得当,疏密合理,布局恰到好处,画面才能生动,优美,有节奏。
3:虚实相生
画面之中的自然形象谓之”实“,空白之处谓之”虚“。
画面中主题为实,客体为虚,前为实,后为虚。
三:构图形式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现代绘画中称为构成,所谓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
1:折枝构图
花卉写生如木本花卉多取局部,画一枝样式有美感的枝杈通常取折枝势。
折枝构图
2:三线构图势
三线为奇数,奇数就是有多少之分,聚散之变。
三线构图势
3:交错构图势
用纵横交错的线条来分割画面,进行组织构图的画面。
4:s形构图势
顾名思义形如s,这是中国传统构图方式。
5:平面构图势
现代中国画的构图大量运用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组织画面。
四:写生技法与用途
1:局部特写
特写一般用于重点写生花卉的局部结构,如特写花瓣,以便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准确的造型参考。
2:大景写生
写生就是从局部开始,逐步到花的整体,包括花,蕊,茎,叶,干,芽。
写生要局部和整体兼顾,注重构图。
3:快速记录
速写是快速记录的一种方式,是对花鸟草虫的结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后,用较短,较快的速度,简约的描绘对象,目的是收集不同花卉的形象,为创作准备资料。
4:默写
在充分掌握了花卉的结构和生长规律之后,凭记忆画出,并组织构图,这是为了进行创作准备的。
图片 5
图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