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7课《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第一框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拓展
延伸
图片展示:
(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神舟”六号发射的图片)
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的图片说明,我国自建国以来,违背自然规律乱砍滥伐的行为,带来了伤害人民利益的严重后果。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神舟”六号发射的图片说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采取的科学举措带来的后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繁荣成果。
④体育活动课上,华平和陈琛因小事争吵,华平打伤陈琛。
2.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
活动七: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因为先思而后行带来好结果的事例。(略)
师: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承上启下)个人行为带来一定的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
反思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先考虑后果而后选择行为。)
活动五:案例分析:张斌、张磊同时收到某彩票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举办首届“2006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赠送的彩票,刮开对奖区,两人同时中了“二等奖”,是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张磊按要求汇去邮资费,结果被骗,没有得到电脑却带来烦恼。而张斌拨通了该中心的电话核实,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揭穿其骗局,捣毁其中心。
课题:第七课第一框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
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交流中经历未知知识点的发现,感悟探究合作的方法,从而建构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相关的知识体系,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知识

技能
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过程与 Nhomakorabea方法
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交流合作,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重点
难点
重点
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难点
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教学准备
收集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
个人复备
一、
复习
师:张斌、张磊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后果?
生:(略)
活动六:请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过程略),旨在教育学生选择行为时应从点滴小事做起,避免因冲动、任性带来不良后果。
①上学路上,时间紧急,前面绿灯换红灯,只有闯红灯;
②上课前,突然发现自己没带地理书,在课前悄悄拿走邻桌的书;
③课间,张欣与李青在楼道内追逐打闹,你推我搡;
旧知
引入
新课
活动一:展示漫画创设情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从彼此的行为态度引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活动二:请学生谈谈下棋时调兵遣将的感受。正所谓“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师:我们在探讨时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正是本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活动三:主张“偷药”和“不偷药”的同学对书中P76当事人海因茨的行为、选择行为的理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辩论:说明理由,并设想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四、
课堂
小结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后果,要选择具有正义感的事业;选择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五、
布置
作业
补充习题有关练习
板书
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 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一、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二、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师: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会产生后果。只是有些行为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而有些行为则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些行为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有些行为的后果会随着行为的发生而发生,有些行为的后果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产生。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行为时,要首先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
走进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带来后果。)
活动四:剪辑播放某校师生走进社区活动的录像片段和中央台拍摄的教育片《交通安全伴我行》的录像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作为”和“不作为”,品味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后果。
师:请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当为而不为”的事,并分析其后果?
生:医生见死不救、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警察接警不出、父母遗弃子女、子女虐待老人、“拾金而昧”等不履行义务的现象。
师: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的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请说明理由。
生:(略)
1.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师:上述的分析说明: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有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行为是无意识进行的,从行为动机看,有的可能是在善良动机下做出来的,有的则出于不道德的目的。从法律上讲,有的是合法行为,有的则是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就是做法律鼓励做的和要求做的,也包括做法律反对的甚至禁止的行为。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没有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