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民居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民居规划设计
【摘要】:山地(坡地)项目地形复杂、坡度陡、交通困难;农村山地项目,交通更加严峻,村内经济条件较差,村民意识相对滞后,项目设计更加困难。
现状待解决的问题有:道路交通、土方平衡、挡土墙支护、排水防洪、房屋布置、人畜分离、消防安全、景观资源分配等问题。
力求做到依山而建、依山而行,交通便捷、最小填挖方、最少挖切山体、最少维护成本;同时能够合理分配景观资源,宅基用地分布合理、满足农户要求。
【关键词】:山地农村规划设计
图1 规划鸟瞰图
项目概况
项目地处某山区。
项目总用地面积84亩,其中民房建设用地60亩,街道用地24亩;规划民房72户,其中40户规划在民房用地区,每户净占地面积260平方米,32户规划在街道用地区,每户净占地面积113平方米。
另规划建设集中活动室1个,净占地面积75平方米,公厕两个,集中垃圾处理房一间;每户分区集中建设40平方米的牲畜房各一间。
场地现状
建设场地西北高,东南低,长条形山地,东西最长约550米,南北宽最长约160米;场地最高点高程为1825米,最低点1780米,建设范围内最大高差45米。
进入场地主路沿场地东南侧,由西北向东南顺山势而下。
场地内部现无可进车辆的道路,需边平整场地,边修建道路。
图5 场地现状图
规划设计
根据场地现状、高程及山形,分为七个主台和六个副台。
七个主台用作房屋建设场地;主台之间再分副台,每个主台净宽均不小于22米为基准,考虑了挡墙、房屋、绿地排水、道路等相关宽度,其中挡墙按1.5-0.5米设计,退让挡墙1.5米,每户占地进深12米为主台第一台,合计16米,绿地排水宽2.0米,道路宽4米,为主台第二台,合计6米,两分台间高差最大不超过1米,以保证农户车辆能入户。
七个主台之间又分为六个副台作为护坡挡墙,每个副台间根据高差再分小台,每个小台之间高差控制在2米内,或斜角不超45度的斜坡,以减少挡土墙支护工程量。
图6 场地分台设计平面图图7 场地分台设计断面图
(一)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根据已通主路,依据场台分台情况,综合设计为“一主多支”的道路网络格局。
“一主”:指联系整个规划区的主干道路,兼具对外交通功能。
主干道红线宽度为7米。
“多支”:规划村庄内部,结合空间发展需要,形成多个次级别道路网络,红线宽度为3-4m,满足通车需求。
图8 场地路网设计图
(二)道路断面规划
本次村庄设计为新建搬迁点,因此规划道路及整治道路断面设计均满足日常使用及消防要求;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规划新建道路车行道最小纵坡1%,最大纵坡8%;
2、停车场场地坡度1%—2%;
3、道路平面线型满足道路规范要求;
4、道路车行道横坡均采用1.5%;
5、村庄主道:7米,进入村庄道路,水泥路面。
6、村庄支路: 3米路为主,重要路段按4米设计,局部开阔地段设计错车带,错车宽度为2.5米,石块路面;道路外侧预留1-1.5米草地,满足消防通道要求。
粗糙毛面条石及水泥铺设路面。
7、步行道路:村民生活和游客游览的主要通道。
强化村庄内随地形起伏形成的丰富空
间特色。
路宽1.5—3米,以粗糙毛面条石及水泥铺设路面。
坡度过大地段的步行道采用台阶处理。
(三)道路照明规划
在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设置间隔为20—30米,同时在村内主要道路和场地节点处设计照明设施。
由于当地日照充足,能源使用采用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四)停车规划设计
公共活动中心区域集中布置停车场,停车场的建设以生态型为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机动车停泊均应严格管理,组织进入停车场集中有序停放。
机动车禁止临时停放在村庄风貌景观集中地区,禁止沿村内干道或占用公共空间停车。
(五)排水规划设计
排水与道路同步设计,根据道路走向,排水系统整体沿路内侧由场地高点西北向东南排放,雨污分流设计。
1、雨水系统:山地雨天山水流量较大,雨水沟分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排放场地内部水流量,沟宽为0.3米,深0.4米,根据现场情况,部分明沟,部分暗沟;另设计山水截洪沟,截洪沟沿场地外侧10米至15米范围,沟宽1到2米,沟深0.5至1米,确保场地外围雨水流量不进入新建区域。
图9 场地内部排水沟示意图
2、污水系统:污水资源化利用既是一项节水措施,也是一项治污措施,兼有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是一种新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不仅是系统的某个部分,而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工程,目标不仅是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且同时要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系统调控方面以生态系统自我调控为主,人工调控为辅,利用自然本身的净化能力,称之为—种自然处理生态工程。
本村庄采用“净化沼气池”处理新建区域生活污水。
具体措施,农户院子内自配一个小型沉淀净化池,粪便可用作肥料,无需粪便的经沉淀后再排入规划污水管网,集中排放至村庄集中净化沼气池。
污水管埋置深度不小于0.7米(以管顶至地面标高计);室外污水管干管采用HDPE管(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应提高回填密实度);施工时应复核标高,确保排水坡度;施工时,除设在道路交叉口处的检查井位置不能移除外,其余各井位置均以不截断管道为原则适当调整间距,井间距以不大于30米为宜;污水净化池采用自然净化的方式,利用水藻等自然水生植物种植于净化池内,自然净化污水,经净化后排入畜水池,待畜水池满后再排入排水沟。
民居建筑设计
(一)设计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平面布置上,依山形而建,按最少开挖,最少填方的设计原则,平整每家农户的占地平面,将新建房屋,山体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
2、以人为本的原则,户型平面设计中,进入农户家中问卷调查,落实农户具本所需要的使用功能进行平面设计,对农户所提不合理,不科学的想法进行引导;确保所建造新房满足住户需求,又符合新农村建设标准。
同时对农户的经济状况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根据具体经济状况建议建盖两层或是一层房屋;设计中,建盖一层房屋的,基础、一层构造柱等受承重部位,按两层设计,预留好相应的措施,将来加盖二层不受影响。
因当地施工队技术水平有限,出图时增加三维设计进行指导,确保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完全按设计图纸完成。
图11 SU三维结构示意图
3、人、蓄分离,卫浴入院的建设原则。
传统农宅中,习惯将牲口棚等蓄圈与主人房建盖在一起,同时厕所等卫浴设施随意建盖,这样既不卫生,又在热天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疾病;此此规划设计中,统一做到人、蓄分离,卫浴入院。
(二)民居房屋设计
建筑风格以当地传统彝族风格为主;坡屋顶,带披檐、柱廊,传统大屋架灰瓦屋面;建筑层数两层为主,局部一层;部分整体一层,设计按可加建二层考虑。
整体简洁大方,传统补实,用材精简的设计风格。
图12 一层民居效果图图13 二层民居效果图
民居色彩控制,限控:颜色单一、突兀,反差强烈的色调;倡导:遵循基本配色原则,形成风格统一、具有彝族特色的建筑群村落;主导色:白色,以粉刷的白墙为主导色;辅助色:灰砖、木结构、木构架及仿木漆为辅助色;强调色: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装饰线条。
房屋建筑材料设计,对有乡村风貌有较大破坏的材料禁止使用,如:外墙瓷砖、空心砖、简易石棉瓦等;鼓励对现有乡村特色的材料奖励使用,如:木材、烧制瓦屋面、石材门头、灰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