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后的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后的质量分析
●学生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我校2013届学生加试政治学科的人数比较多,加试学生人数34人,其中美术加试15人,编导加试意向人数6人。
在非艺术类的学生中,语数英三门成绩在历次考试中基本稳定于A、B档的学生约3-4人。
其中有5—6名学生偶有起伏,还有1-2名学生高二下半学期成绩呈上升趋势,具体情况还在跟踪观察中。
艺术加试学生中约10人成绩始终在D、E档徘徊,虽然经过艺术专业考试,通过了本科最低线,文化课要求300分左右,加一学科作为抓分主学科目标基本在90—95分左右。
所以,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情况,在政治加一班级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成绩目标。
第一组对象为前三科成绩稳定在A、B档和在B、C档之间偶有起伏的3-5名左右学生,我为他们设定的成绩目标为105-115分,顶尖学生最好能够120以上的高分。
但现在存在的难度是这5名同学对政治学科的投入度也各不相同,有些参差不齐,造成了教学上很大的难度。
第二组对象一部分为前三科成绩基本可以稳定在C1档前,学习态度认真,有坚定的本科加试信念,加一学科有潜力的3-5名同学;另一部分为艺术专业学习情况较好,前三科在C档间起伏,希望考入较高层次艺术类本科的3-4名同学。
两部分人数相加约7-8人左右。
这些同学因要弥补前三科的分数不足,在加一学科上较有潜力或相对优势,就要靠加一学科拉分,故而我对他们的定位在100-105之间。
第三组对象为坚定加一而前三科成绩起伏较大以及艺术专业刚过关,前三科成绩能稳定在D3档前的约12-15名左右学生。
这些学生前三科成绩和水平基本稳定,上升空间不大,精力可能主要需要放在语数外学科上,我给这组学生的成绩定位在85-90分左右。
但因为这组学生学习基础和态度比较差,主观努力不够,其中有一部分裸考生并不适合加一学科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观望态度,适时劝说学生放弃加一学科,而美术加试的本组学生则比较需要采取人盯人,加强基本复习等的战略战术。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这次二模考政治试题按照高考要求,知识范围与题型与考纲要求一致,试题从内容到形式乃至难易度都完全与高考接轨,命题立足书本、关注现实、体现能力。
就整体而言,此次考试成绩基本能够反映高考成绩,既能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有效依据,也能为
教师和考生的考前第三轮复习明确方向。
一、试卷评价
试卷以高考重点知识点为指导,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了解应考可能遇到的试卷难度和了解加一试卷具有指导意义并对下阶段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迎着热点出题。
试卷重点两会、中国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内容,不回避热点出题,有利于指导下阶段的教学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战略性转移。
2、注重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
整个试题特别是主观题,以热点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角度设问,系统地考查了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问题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一部分主观题符合第二轮复习抓基础但又有一定思考量的特点。
做好本卷,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储备是不行的。
特别是选择题,想凭纯粹的所谓解题技巧就能做出来的题几乎没有,从而有利于学生把目光转向回归教材的轨道上来。
二、得分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得分率0.69,没有满分的考生,得分率最高考生为0.87,原因是知识基础、时政内容掌握还不够厚实,或者解题方法,解题心态存在问题,说明了考前第三轮复习必须注重解决知识、能力如何“厚实”问题,比如第5、13题,得分率不足0.1,反映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拓展能力存在不足,对国家重大政策、权威提法还不熟悉,还有阅读理解能力尚须提高。
第二大题简答题32题,是识记题,得分率达到了0.9,说明基本知识的记忆已经达标,但简答题33、34题涉及的都是基础内容,得分率未到及格线,说明思维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提高。
分析说明题出了哲学题,得分率尚可,达到了0.71,考生对于明示的哲学原理分析题,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论述题得分率0.57,还正常,考生答案的文字量够多,但逻辑完整的论述还是不多,但我们对
本届考生的素质或潜力应当充满信心。
备注:本次考试区平均分为100.16分,考生最高125分,最低60分,与定位考相比,底部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题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得分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2、由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存在多选和少选把握不准的情况。
3、对时事及材料的缺乏大致了解,导致做题出错。
4、解选择题的分析能力较低,方法单一。
(二)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看,学生表现出对联系热点很紧的试题的解答不好掌握,导致得分较低,但在主观上,我们的教学也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分析的要点不全。
如简答题33、34题涉及的都是基础内容,得分率未到及格线,说明思维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提高
第二,对一些考查书本知识记忆的“傻瓜题”,我们普遍做的不够。
如第32题,普遍答题不全,这反映出我们的同学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不愿或不屑于下苦功夫去记。
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有类似这样考书本记忆的“傻瓜题”,不可因为提倡素质教育就忽视了基本的背诵。
第三,缺乏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由于学生做题较少,缺乏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如,回答材料中反映的什么现象,实际上就是把材料中的信息把它组成一句话照搬到你的答案中去,这就是“就地取材,生成答案”的技巧。
第四,就是答题格式不够规范,如经常有同学将政治类的解答题和哲学类的解答题的答题格式搞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四、接下来复习措施
现在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段复习时间,这段时间要做的功课就是“回到考点,熟悉热点,掌握方法”。
1、回到考点,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对上海卷《考试手册》中所列的知识点烂熟于心。
当学生把知识点内容背得烂熟时,其实就已经理解了。
理解了考点的内涵与外延,建立起程序性的知识网络,再通过做题训练,真正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全面而透彻的把握,于是取得高分的基础就夯实了。
2、熟悉热点,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主流、权威的提法。
3、掌握方法,即对政治高考各题型的解题方法了然于胸。
4、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充满自信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