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承载了越来越多
的社会期望和重要使命。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加强实践,创新思维,打
造更好的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广泛覆盖和深刻影响。
然而在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不足,例如资助政策制定不够
科学、资助标准过低、资助范围狭窄、缺乏评估体系等。
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充裕,考生数量也不断增加,高校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新生和学生群体,以及不同背景和需求
的学生。
在这些背景下,高校必须不断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思路,优化模式,提
升质量,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要求并实现更好的资助效果。
二、创新高校资助育人的思维和方式
1. 倡导全员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育人资源,帮助学生获得全面、优质、
个性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倡导全员育人思想,将育人工作纳入到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生干部和学生群体之中,构建多维、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实现主动、全面、
定向和跟踪管理。
2. 实施全方位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不仅仅需要关注经济和费用支持,还要注重智力和能力支持、心理和认
知支持、社交和人际支持等方面。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别,高校应该提供多层次、多
元化、个性化的全方位资助,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往和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
均衡发展。
3. 建立目标导向的评估体系。
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施和效果需要科学化、定量化的评估体系作为辅助,用于反馈、监
管和改进。
基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高校应该制定目标导向的评估指标和标准,构建科学、精准、公平和适应性强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和反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激发育人创新
活力和提升育人质量。
三、实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措施
1. 完善资助政策和标准。
高校资助政策和标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要求。
例如,对于贫困家庭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资助标准和拓宽资助范围的方式来实现经济支持;对于
优秀学生,可以通过提供学术研究、实习就业、兴趣培养等机会来实现智力和能力支持。
2. 创新工作机制和体制。
高校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和体制,提高育人工作的效能和效果。
可以通过设立育人专门
机构、加强教师培养和建设、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等措施来强化育人力量。
3. 构建多样化的育人模式。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高校应该构建多样化的育人模式,实现有机化的育人过程。
需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倡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
术研究和创新实践等,以实现有机化的学生育人。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实践、注重效果。
高校需要根
据学生需求和社会要求,综合运用教育资源,多维度、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高校资助育
人工作,实现育人目标和使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有价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