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7⽉10⽇,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1.试题不仅考查学⽣的历史知识、历史基本线索和脉络,还考查了与学⽣相关的社会⽣活实践以及⾃⾝的情感体验,以有利于学⽣价值观转变和⼈⽂素养的提⾼,体现历史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2.?历史试卷题⽬呈现⽅式⽣动活泼,从学⽣的兴趣⼊⼿,内容、版式对学⽣充满吸引⼒,新颖别致,⼀返过去题⽬枯燥、单⼀、死板的特点。
学⽣看到题⽬后好奇、亲切、⾃然,易于激发学⽣学习历史的兴趣。
3.?试题内容符合学⽣的认知⽔平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是使学⽣掌握⼴⽽浅的历史知识。
4.试卷分析概况:
第⼀⼤题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25道选择题涉及课本的基本知识。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的对⽐分析能⼒。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起,训练学⽣的联系、⽐较和分析能⼒。
第⼆⼤题连线题(满分10分),表⾯看此题是考查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灵活运⽤,但有部分学⽣做题不认真,⽋思考,⽆法进⾏归类整合。
第三⼤题材料解析题(满分23分),失分较多,原因是学⽣不能准确把握考题意图,对历史⼈物的⽣活年代和活动掌握不够全⾯,同时⼜缺乏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可见平时教学中教师不太关⼼对学⽣思维能⼒的教育和培养。
第四⼤题问答题(满分17分),考察的是学⽣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失分率最⾼,原因是⼤部分学⽣这⽅⾯能⼒较差,今后应加强培养。
普遍存在的问题
1、书写潦草,乱涂乱画,错别字多。
?2、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答题含糊不清。
3、审题不清,对题意不理解。
4、在答题过程中,不能灵活运⽤所学知识,缺乏答题技巧和概括问题的能⼒。
今后历史教学的建议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课改意识。
当前历史教师亟应克服的问题,教师以⾃我为中⼼,只重知识传授,满堂灌;严重忽视能⼒的培养或缺乏培养能⼒的⽅法和⼿段;思想教育空洞落后,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
讲课枯燥没有激发(或保护)学⽣的学习兴趣。
严重忽视地图、插图等的运⽤。
历史教师应明确初中历史课程是促进学⽣全⾯发展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性、实践性等特点。
教学应体现三维⽬标的要求,不仅使学⽣获得基本知识和能⼒,还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格。
要注意处理好课程内容精减与课程开放性之间的关系,课堂知识信息量与思维容量之间的关系,转变教学⽅式与发挥传统教学⽅式优势之间的关系。
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和评价⽅式的多样化。
只有实现了教师“教教材”向“⽤教材教”的转变,真正改变学⽣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引导学⽣在学习中⾃主探究,学⽣学会了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的新形势。
2、要进⼀步地体现以教材为依据,灵活运⽤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并加强对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中历史教学在⽴⾜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能⼒培养。
历史教学要改⾰死记硬背的教学⽅法,正确处理好教学⽬标中知识与技能、⽅法与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学习能⼒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知识迁移能⼒,分析、综合、⽐较、归纳概括、审题解题、创造性思维能⼒,独⽴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能⼒的培养。
3、进⼀步重视对学⽣的学习指导。
①加强学习⽬的、学习态度的教育。
从学业成绩上看后进⾯⼤,有的学⽣对最基本的知识都未掌握,反映出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因此,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加强思想品德、优良传统教育和世界观、⼈⽣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的潜能,教书育⼈并重,以提⾼教育质量。
②教师的指导应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层次性,要有助于学⽣全⾯、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突出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较、迁移、表述等能⼒的培养。
③加强学习⽅法的指导,提⾼教学效益。
要紧扣课标准组织学习,以减轻学⽣的课业负担。
要抓基础,抓重点、关键、热点,加强制表制图、材料解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视⾮智⼒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后进⽣的辅导,切忌⽆的放⽮地教学。
4、加强书写基本功的训练,多注意引导学⽣审题,有的放⽮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