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及答案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临近毕业,想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纪念下我的大学生活,也留供大家记忆的过往,同时更多的是感恩母校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某大四学生魏重阳这样说。
爱好画画,擅长摄影的24岁男孩魏重阳,希望在毕业前,用一支笔记录下学习4年的美丽校园,珍藏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1)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和评价。
请写出你的赞语。
(2)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哪些方法收集?(至少列举两种)(3)青春易逝,青春美好。
请写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案】(1)极具创意的纪念方式,让我们无比怀念。
谢谢你的画让我们又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2)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等。
(3)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解析】【分析】(1)注意情形是“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让你写出赞语。
要赞赏“手绘的学校景观”的独特之处和对欣赏者的意义。
(2)方法很多,可选其中两种。
此题考查知识积累的途径和手段。
(3)写一句青春的赠言。
首先要考虑好写给谁,在内容上要说些鼓励的话,最好在语言上也用些修辞。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2017·北京)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
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
【答案】(1)老舍
(2)D
(3)自创
;屈原
(4)①句中的“。
”改“?”
;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
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的入手点,即文常考查。
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
“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
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 《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
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点评】(1)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2)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
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4)注意积累标点符号的用法。
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观察《西游记》连环面,完成下列题目。
(1)图A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________》。
请从以下提示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
将上述回目补充完整。
行者大圣窃人参果五庄观天竺国闹天宫
(2)李卓吾评点八戒的“吃”:“凡形容八戒饮食处,都俗,且重复,可厌!”你赞同这种看法吗?结合上述图文及《西游记》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1)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2)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解析】【分析】(1)由题干中的“万寿山”可知此山中有个道观—五庄观,由此可以知道孙悟空曾在里面偷吃人参果的事件。
(2)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人物在作品中的主要特点,结合题干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不赞同,可以从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跟主题表达的关系上分析;赞同就单纯从他的吃相难看上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
⑵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不知其味;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情节上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猪八戒在“吃”上大显神威,把一个害了馋痨的猪八戒描写得可谓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
同时,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
示例二:我赞同这种看法。
《西游记》里说他是“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的角儿。
猪八戒在取经路上的吃相:吃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八戒“不论生熟,拿过烧果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通过与唐僧等人的“吃相”、“吃法”的比较——唐僧先念斋经再吃,猪八戒却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
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
【点评】⑴本题考查《西游记》经典情节的积累。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
八戒会同悟空、沙僧,瞒着师傅偷吃人参果,闯下大祸。
悟空还逞强,毁果毁树。
恼怒了镇
元子大仙,把唐僧师徒捆绑在五庄观大殿前受罚。
镇元子要唐僧医活仙树,方可放他们上西天取经。
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医活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才顺利西去。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6.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与小说人物对话”的读书活动,请你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都是你们惹的“祸”】在小说人物艺术画廊中,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穿越时空,永远飞翔在文学的天空。
这不,简·爱和林黛玉就这样相遇了,她们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惺惺相惜。
可偏偏来了个多事的猪八戒,他硬是要对两人做一番评头论足。
于是吸引了一群好事之徒的热议,她们的“粉丝”竟然互相攻击起她们来了,请你为她们写出相应的理由。
①简·爱的“粉丝”:我不喜欢林黛玉,理由是:________。
②林黛玉的“粉丝”:我不喜欢简·爱,理由是:________。
(2)【活动二:我为你正名】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以致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中的原型有很大的出入,曹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试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学习历史的体会,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________。
历史中的曹操:________。
(3)【活动三:他的心思向谁说】范进、孔乙己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一个喜极而疯,一个悲惨而死,这天他们结伴而行,来到了法院,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控诉,请你帮他们拟好诉讼词。
【答案】(1)任性,多愁善感,不坚强,动不动就流泪;太桀骜不驯了,太坚强独立了,缺乏女性的温柔
(2)是一个诡计多端、嫉贤妒能、生性多疑的奸雄;是一个胸襟坦荡、有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林黛玉和简·爱的评价,所不同的是要写出人物的缺点。
这就需要考生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有一个自己独特的认识,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2)本题除了考查小说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还考查历史中的曹操,这就不仅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历史宽度,还要能把准确的表达出来。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内在的思想性理解能力。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用名著中人物的口吻,去揭示批判封建科举才是关键,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做好此题。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分析人物优缺点;正确评价名著中人物形象和课外知识延伸扩展。
这类题型的意义在于强化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唤醒阅读在个人精神成长中的独特滋养。
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
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________喝小巷(yōu)________深,院子里(fán)________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_______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宁海民间有“③________”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1)吟;幽;繁;酣
(2)C;A;B
【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吟”“酣”等字书写。
(2)注意语境,“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故①处是C项:冬至一阳生。
“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故②处选A冬至大如年。
“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故③处选B:过了冬至大一岁。
故答案为:(1)吟幽繁酣
(2)C A B
【点评】(1)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2)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学习时注意分类积累。
8.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2月25日乘坐贵公司13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
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
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④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2018年3月1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信中的第_____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答案】(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解析】【分析】(1)不管是什么应用文,署名和日期必须放在右下角,且一定要记住: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修改语病。
第③句成分残缺,残缺主语,所以要在“令”之前加上“的精神”。
(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
“表扬信”,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所以既然是“表扬信”,就应该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故答案为:(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扬信格式的把握能力。
一般格式为:①标题,写成"表扬信"即可;②称谓,一般写给被表扬人的上级领导单位;③事迹,一般要写清楚被表扬人的姓名、单位,或标明身份;表扬内容,要写清楚为什么表扬(原因),表扬他什么(经过),向他学习什么(表扬目的);④落款,署名、日期,写在稿纸右下方。
9.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
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________。
夏之韵:________。
秋之魂:________。
冬之味:________。
(2)【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
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
(100字以内)
【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
比如,春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志南,夏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秋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冬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白居易。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
比如:春天不知不觉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脑袋,木棉树上开满了火红的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操场封得严严实实的,那两棵老槐树像两把撑开的绿绒大伞,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
秋天,老槐树的叶子变黄了,逐渐落下,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
冬天,寒风刺骨,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那鹅毛般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在阳光下,耀人眼目。
故答案为:(1)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如海,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金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开放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平时掌握的古诗词名句,选取描写四季的句子作答。
(2)本题考查片段写作。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场景或景物细节。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
夏日炎炎,草木特别茂盛,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冬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
10.(2017·绥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
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
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
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案】(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3)注意与“孔子”和“孟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