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蒋巍: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未来走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未来走向
文/刘蒋巍
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近十年中不断完善,基本己形成自己的风格。

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令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又要守正出新。

笔者结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的编写理念和江苏省各地级市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现状,对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未来走向做出以下推断:在选文上,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将更加重视课外文言选文,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要试题材料;在试题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同时强化文言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在试题形式上,非选择题将继续在试题题型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
经过对近十年的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十年中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都包含两篇。

这两篇文言选文虽看似取材范围不同,但实际并非命题者随意选取,尤其是乙篇课外文言选文。

近十年的乙篇课外文言选文与甲篇课内文言选文的相关度都极高,基本称得上是甲篇课内文言选文的延伸和补充,但乙篇课外文言选文的篇幅却较甲篇课内文言选文的篇幅长。

在依据选文提出的问题的数量和所占的分值比重上,乙篇课外文言文的题目数量和所占分值比重也都更多、更重。

2017年秋学季,江苏省统一在七、八年级投入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阅读提示上“强调要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理念阅读。

”温儒敏在多个会议和期刊上也都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不能只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议教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规定:“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文言文的考查,不能只是注重考生对课内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考查他们基于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利用注释或工具书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近年来文言阅读选材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阅读选材由课内选材为主逐步改变为以课外选材为主”。

2020年江苏省各市的中考文言
文选文,大部分取消课内文言选段,直接考查考生阅读课外文言选文的能力,以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宿迁、徐州八个地级市为代表。

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城市仍然保持着课内文言文选段和课外文言文选段一起考查的模式,以连云港、淮安和盐城三个城市为代表,但无论是选文的篇幅还是依据选文设置的习题,这三个城市的课外内容明显较课内内容比重大。

结合近十年来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课外文言选文所占比重更大,以及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编写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课外文言阅读能力,未来常州市也极有可能向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靠拢,减弱对课内文言文选段的考查,增强对课外文言文选段的考查。

但弱化课内文言选文,并不意味着忽视考生课内文言知识积累,相反是从课外文言选文着手,考查学生是否是死记硬背,是否能够联系上下文语境推出陌生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否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考生能阅读课外文言选文,才是真正实现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具有了文言文学习的素养,才能在文言文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建构起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仅需要达到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即可,既然是浅易的文言文,那么出现的文言用语绝对不会是生僻的文言用语,多为常见的、高频使用的文言用语,落实到试题中,即文言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都不会超出学生平时课内学习的范围。

实词的考查虽较为复杂,但即使稍有难度,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也可以正确知晓实词大意。

纵观近十年常州市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考查的文言知识无非就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三类,文言实词和句子有一半是来自甲篇文言选文,即课内文言选文,毫无疑问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内重要的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半源自乙篇课外文言选文的文言知识主要考查的也是基础的文言知识,就文言虚词来说,基本上从未跳出14个文言虚词的范畴,且对有争议的虚词含义不考查。

考查的文言实词也绝大多数源自课内,仅所在的句子载体不同。

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是特殊句式和非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考查学生对四个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以及文言翻译的语感。

非特殊文言句式则更为简单,只要学生能清楚的知道其中包含的重
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并通过一定的翻译技巧使之呈现的白话与原义相符并通顺、文雅即可。

纵观江苏省除常州之外的12个地级市的中考文言文题目,虽选文不同,但考查的文言知识,无一例外也都是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甚至可以说几乎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即使个别实词在课文中没有出现过,也一定是常见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实词。

如2019年南京的“故俗传恺之有三绝”中的“传”,意为“流传、传说”,虽然课文中没有出现这个义项,但是今天仍在使用,学生没有陌生感。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极重视学生对课内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积累,每一篇文言课文都会在课后习题部分集中考查学生对文中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掌握的情况,以便学生在阅读陌生浅易文言选文时,能利用课内积累的文言知识完成阅读。

一般说来,这些基础的文言知识即文言文常见的、高频率出现的文言知识,也是初中生在初中阶段要重点掌握的文言知识。

三、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力度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思考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

常州市近十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命题:
1.将文言文转换为现代白话文;
2.对文章的要点、观点态度作出简单解释;
3.对甲乙两篇文言选文进行比较分析;
4.鉴赏评价文章的艺术手法。

纵观以上几类题目,命题者是在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系统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阅读的课后习题有“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方面。

在思考探究中,要求学生能简要讲述课文、捕捉课文要点、分析文章细节,基于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在积累拓展中,教科书编者补充了相关的课外古诗文,要求学生能联系多篇文章进行比较研读,重在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时思维的广度。

从所设置的课后习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教科书编者重在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020年江苏省各市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几乎落实
在每一个题上。

在语言转换类的字词解释题和句子翻译题中,学生虽然己经在课文中学习过重点字词的含义,但由于选文的不同,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差异,考生不可能凭借简单的记忆就筛选出合适的字词含义。

2020年扬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句子翻译题有4题,总分占到了文言文试题总分的一半以上。

但是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并不容易,准确快速的从大脑中调出文言字词的含义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增、删、调、换”得方式使翻译的句子“信、达、雅”,如此才能稳拿分。

“诵读、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方面的题型,更侧重于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

苏州市、宿迁市的简答题,还强调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将甲乙两篇选文结合起来比较研读,得出答案。

以淮安为例的部分地级市,简答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还要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对文章的理解。

从2020年江苏省各市的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来看,没有哪一题是学生不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的,流于表面的思考也不能解答问题,只有考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思考、推敲、增加思维的深度,扩大思维的广度才能得出答案。

综合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课文的课后习题以及2020年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现状,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强调考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文章深入思考、多篇文章比较思考和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思考。

未来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将继续延续其对考生思维品质的关注,并在考查中逐步加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联系自身生活经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既要考查“是什么”,还要考查“怎么样”和“为什么”。

四、非选择题仍占主导地位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中,非选择题无论是题量还是分值都占到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在这十年之中,从未有哪一年非选择题题型有所缺席。

江苏省各市的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非选择题题型也同样占据了绝大部份比重。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课文的课后习题,一律都是非选择题。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非选择题题型主要有:字词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简答题,2018年还考过一次填空题。

未来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题型上势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与反思评价能力的强调,可以肯定的是,选择题题量和分值保持不变,非选择题依然在未来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简答题型为主,并可能尝试其他非选择题型,对已有的非选择题题型进行创新和改变。

在非选择题题型的题干设置上,命题者会尽可能的有意识地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阐述个人感悟,进行解释、反思、评价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还能用这种人生体验来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思,也更加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