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眉妩新月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妩》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沂孙及词作的背景与内容。
2、感悟王沂孙怀着故国之爱的文人深长的忧思和对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3、赏析本词隐喻象征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王沂孙对故国之爱的深长的忧思和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2、学习借景抒情、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总喜欢对月抒怀,可是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也有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苏轼的“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的美丽……而王沂孙面对新月更是无限感慨。
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走进诗词。
2、简介作者
王沂孙的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讲究章法、层次,词致深婉,盛传于世,然有意旨隐涩之病。
人们多认为王沂孙的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
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
其词层次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
然而用意过深﹐又好用典使事﹐作品往往流於晦涩﹐有伤真率自然之美。
入元以后作品﹐情绪尤为低黯﹐被称为亡国哀音。
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
3、背景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南宋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统治者征歌逐舞,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
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特别是金人统治的北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不欲生。
而北方的金人却伺机而动,希望把南宋消灭。
国难当头,时局危急,具有强烈爱国之情的王沂孙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词,曲折的表达了对时局的哀伤情绪和对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
课前检测
1.王沂孙,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___________,一名《碧山乐府》,存词60余首。
他的词在语言上注意雕琢,故国之感十分深沉。
答案:圣与碧山《花外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渐新痕
..穿花()
..悬柳()(2)淡彩
(3)依约破初暝
..()(4)叹慢.磨玉斧()
答案:(1)一弯新月(2)淡淡的月色(3)天刚黑下来(4)同“谩”,徒然之意
3.请用斜线为下列语句标画正确的节奏。
(1)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2)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3)千古盈亏休问
(4)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答案:(1)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2)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3)千古盈亏/休问(4)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4.王沂孙多以咏物词寄家国之慨,《眉妩》一首所咏的是_______________,寄寓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月对亡国的哀思
5.《眉妩》一词,上篇写物,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下篇抒情,抒发____________的感慨。
答案:初生新月的妩媚动人山河破碎、金镜难补、回天无力
6.这首长调咏物词,题为“新月”,但通篇不著一“月”字,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通篇不著一“月”字,隐去标题,更像是一首谜语词,这就使得整首词更带有一种朦胧色彩,再加上全词多用隐喻,使得词人的感慨表现得更有韵味。
7.“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这三句是如何来刻画初生的新月的?
参考答案:这三句由“渐”字领起,刻画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
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悬挂柳梢之上。
月色轻笼花丛,轻柔的月色像无力笼花,若有若无地穿流于花间,不断升腾仿佛分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霭。
三句充满新意地写出新月
的独特韵致。
对如此清新美妙的新月,自然生出团聚的祈望。
8.“深深拜”一句写出词人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出词人对“团圆意”的殷切希望。
9.“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作者把新月写成未画完的蛾眉,在拟人化的象征意象中概括了新月的形色特征,又由月及人,借嫦娥懒于梳妆写出自己孤独感伤之情。
10.“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词人反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
11.“太液池”原是历代宋帝赏月之处,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由此感发,在强烈的盛衰对比中,反衬今日物是人非不尽凄凉的情景。
12.多用隐喻是这首词的一个主要的写作技巧,请找出文中运用隐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全词充满了隐喻。
例如“团圆意”寄寓故国恢复的希望,“带离恨”蕴涵旧朝覆亡的怅恨,“千古盈亏”为人世沧桑的对语,“难补金镜”乃无力补天的别称,而慨叹“老尽桂花影”则是词人在元朝黑暗统治下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总概括。
精彩句段默写
1.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2.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3.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参考资料
一、简析《眉妩》的思想内容。
提示:上阕描绘新月,刻意渲染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
极写它的妩媚动人。
“便有团圆意”表层写闺情,包含山河一统的愿望。
下阕望月兴叹,借月抒怀。
“千古盈亏”既指月,又喻历代兴亡。
“太液池”三句写回天无力的沉痛和复国无望的哀叹。
“故山”数句又升腾起新的希望。
全词将赏月观月、因月感怀作为线索,绵绵君国之思,全借咏月写出,托物寄怀,耐人寻味。
二、主旨:王沂孙生当宋末元初,作品多以咏物词来寄托家国之慨,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以“难补金镜”感叹国土破碎,以盼望月圆寄托了重整河山之望。
三、具体分析此词反复缠绵,深微婉约的抒情特点。
本篇以“渐”字领起,三句写新月,还足题面。
新月虽新,但已有团圆之端倪。
“画眉未稳”,承新月而实写,“素娥”、“离恨”则渐关合人间离恨,接着又藏而推开此意,仍就“新月”以“银钩”、“宝帘”赋之。
下片明显转出托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
太液虽在,清景谁赋?隐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照,可见哀感低回。
“故山夜永”,回到自身,虽月圆可待,但国圭沦丧,老尽桂影,真使人感恨无穷。
全篇反复缠绵,深微婉约。
上片开篇以“渐”字领出初升新月。
“便有”五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新月虽然微弱,但毕竟是满月的一部分而且将来必然会成为满月。
暗示国势衰弱,复国一事,虽有希望,但无人促其实现。
二是这新月宛如未画完的成的眉,远远望去似有嫦娥背井离乡的愁怨。
这里隐喻国破家亡之恨。
下片转出寄托之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
“休问”是无可奈何之词因问无益,不如不问。
“太液池”三句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比,可见哀感低回。
“何人”又将锋头一转,指向当朝者。
“故山夜永”至篇末,从人间着笔,反映人民盼望复国的强烈愿望。
三、说明词中使事用典的含义和特点。
此词通篇运用暗示象征手法。
以“新月”象征国土大部分沦丧,金瓯破碎,难得重圆,借咏新月寓托故国沦亡的伤痛。
由月之圆缺联想到人之悲欢离合,再由人之悲欢离合进一步衍伸到国家兴亡。
化用前人诗词成句的有:“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太液池”两句,出陈师道《后山诗话》,“端正”出唐韩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