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88Vol.1 No.6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探究
张 玲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 徐州 221151)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无线传感网络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和普及,不仅促进了国家生产科技的发展,而且还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文章主要论述了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的含义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同时还分析了现代无线传网络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定期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12.9;TP3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06-0088-02
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从诞生到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商业以及军事行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更加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就需要了解什么是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以及如何应用,同时还要了解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的含义
1.1 无线传感网络构成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个综合体,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有: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传输结构。

硬件环境主要是指无线传输网络体系所必需依赖的载体,包括传感器节点、存储器等。

无线传感网络包含了众多的传感器节点和若干的存储器。

传感器节点作用是采集、处理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并实时传输给存储器。

存储器的作用是中转站,接收从众多传感器节点收集的信息,并存储、加工和打包。

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再发送给使用对象。

软件环境是指无线传感网络所依赖的系统环境,类似于电脑的操作系统,需要有一套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媒介,这样才能保证使用者熟练运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并且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所存在的不足,对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

网络传输结构是指构成无线网络传输的各种传输媒介,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有形的如雷达、监控等,无形的如互联网等。

1.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色
1.2.1 无线传感网络覆盖范围广、数量多
因为无线传感网络是由若干个传感器节点构成,传感器的布置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若现场场地富裕,则可以选择分散布置。

若现场场地紧张,则可选择密集布置。

覆盖范围可增可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

也可以选择缩小覆盖区域,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效率。

充分发挥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

1.2.2 无线传感网络拥有自我调控的优点
因为无线传感器节点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节点差异较大,节点数量较多。

因此使用者无法提前预判和规划传感器节点的布置位置,这就对无线传感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

简单的说,这种自我调控的能力就是要求在传感器节点过多、过密的情况下,系统仍能够清楚明了的进行规划和预判。

合理布置各个节点,有条不紊的进行无线网络传输和无线网络管理。

1.2.3 无线传感网络形式多样
无线传感网络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升级和改造。

可以广泛运用于军事和民用。

不同的使用者,传感网络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

但是不同的领域传感网络也有相同之处,必要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它的适应能力很强。

1.2.4 无线传感网络稳定性强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系统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

其硬件系统结实耐用;软件系统可以不断的升级优化,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实时的做出调整,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高效。

无线传感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方便、快捷,可以以最小的人力投入,得到最大的信息产出。

作者简介:张玲,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产业科技创新 2019,1(6):88~89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89第1卷 第6期
2 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2.1 合理组织、定期培训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近年来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具有许多优势。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内容庞大,组建内容多,前期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有规划的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平台。

对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组建参与人员,要严格审查他们的基础知识,并组织技能培训和考核。

既保证无线传感网络搭建过程高效,也能保证质量过关,不会出现各种传感问题。

即便出现了网络传感问题,也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人员可以去解决和跟进。

因此合理组织、人员定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2 合理选择无线传感网络结构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死板的照搬照搭。

而应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选择。

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使用对象、不同的需求会导致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选择不同。

因此要通过调研、做好使用分析、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传感网络系统。

保证结构合理,切合实际。

2.3 定期检查维护
虽然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具有自身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还是要定期做好检查和维护。

因为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庞大,传感器节点数量多,养成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做好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可以保证系统不会出现重大的问题。

同时定期的检查可以快速的发现问题出现在哪个结构上,即便是数量众多的节点,也可以快速定位。

减少了检修的成本,也可以大大缩短系统修复的时间。

2.4 做好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无线传输网络结构搭建好之后,在运用中会收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给使用者。

系统的使用者在接收到这些庞大的数据信息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

从中选择对自身有用的数据。

这些数据根据使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工厂生产数据、燃气流量监测数据、能源管理数据、医学监测数据、农业环境监测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每时每刻都会通过无线传感网络传输到终端,使用者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和筛选。

3 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
3.1 传输节点多,传输能耗高
无线传感网络需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传输路径多,因此会存在多余的路径而不容易被察觉。

个别节点失去作用后仍然占据资源,造成浪费。

同时,传输节点过多,传输数据也会存在着过多、过杂、数据质量下降的问题。

因此过多的传输节点和路线,不仅增加了传输的能耗,同时还降低了数据可用性。

3.2 传输系统繁杂,维护成本高
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建立一个完善的无线传感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的媒介,更是一个丰富的数据库。

从中可以提取到使用者想要的各种有价值的数据。

因此对于这个系统,不仅要从硬件方面去做好定期的维护保养,包括传输节点,众多的储存器等等。

还要不断的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使无线传感网络更加贴近实际,满足使用要求。

过多、过于庞大的系统,必然会增加其维护成本。

它需要定期的对各个组成结构进行检验和排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3.3 无线传感网络安全性问题
同互联网一样,无线传感网络也同样存在着网络安全问题,因为它是收集和传输数据的重要工具,因此,有价值数据存在着被盗的风险。

需要为无线传感网络配备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

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窃听无线传输数据和病毒破坏、感染数据的问题。

病毒变种多,难以完全抵抗攻击。

需要不断的总结以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方便了各行各业人们获取数据,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而且还能促进国家无线传输领域科技的进步。

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改造,完善和升级。

同时,要合理的运用这项技术。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准确。

参考文献:
[1] 赵伟. 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探讨[J]. 无线互联
科技,2018,15(12):34-35.
[2] 潘伟. 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研究[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2018,13(1):184-185.
[3] 王漫漫. 无线传感网中基于能耗的QoS研究[D]. 合肥:安
徽大学,2018.
[4] 孟珍,何悦,王军,等. 基于LDSW无线传感检测的云平台
智能农业系统[J]. 南方农机,2018,49(14):122.
张 玲:计算机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