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阅读训练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汉字最初的行款应该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
如江苏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现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
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
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
根据早期汉字的应用情况,我们不难猜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
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方便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
“方便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决定性条件。
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顺序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
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适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决定性因素。
“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
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决定了字序的下行。
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须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比如,甲骨是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方便”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方便性反而是其次的。
这样,就剩下第二点,即活动本身。
它具有两个先天优势。
首先,地位优势。
“生民之初,必方士为政”,当时以卜问吉凶、占福祸、决犹豫、定嫌疑,占卜可以用来指导一切活动。
高考语文真题复习专题《衔接排序》

高考语文真题复习专题《衔接排序》1.(2019·新课标Ⅰ卷·T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2.(2019·新课标II卷·T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
C. 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错在“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正确的表述应为“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中考语文轮高分专题《汉字》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高分专题《汉字》含答案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汉字也成为了考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进行中考语文轮高分专题《汉字》的学习和练习。
一、词语拼写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词语拼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要想在这个环节拿高分,就需要我们掌握好汉字的结构和拼写规则。
常见的汉字结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中间结构、外框结构等,这些结构在拼写词语时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此外,在拼写时要注意掌握好拼音和笔画顺序,熟练掌握这些内容可以为我们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拿到高分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字音辨析除了拼写之外,字音辨析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在字音辨析中,我们需要辨别一些常见字之间的区别,例如:“发”和“髮”、“靶”和“罢”等。
在辨别时,我们需要注意掌握每个汉字的读音和意思,结合语境进行判断,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
三、字形辨析字形辨析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字形辨析中,我们需要辨别一些形状类似但含义不同的汉字,例如:“岛”和“屿”、“衬”和“撑”等。
在辨别时,我们需要注意掌握每个汉字的结构和含义,结合语境进行判断,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
四、常用成语成语作为汉语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掌握常用成语方面,我们需要注意掌握每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且要能够在语境中进行运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成语的拼写和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这些对我们的成语使用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中考语文轮高分专题《汉字》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拼写规则、字音辨析、字形辨析和常用成语等内容,通过练习和实践,切实提升我们的汉字能力,为我们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书法为何排字順序从上而下从右至左?

浅谈书法为何排字順序从上而下从右至左?
浅谈书法为何排字順序从上而下从右至左?
旭陽東獒 2018-02-04 00:17:12
有这么个说法:古人以右为尊,所以写字一般从右上开始。
首先,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
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
“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
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
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其次,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
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
而每个汉字的未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
右为大,左为小。
“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有书写之后(竹简顺序)排列的问题。
一般是左手持简,右手写字,写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开大概比较顺。
高三语文复习排序题专项练习

高三语文复习——语言连贯专项训练含答案1.(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B ②⑤①④⑥③C ②④⑥③①⑤D 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
“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
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
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
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2.(广东)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 ②①④⑥⑤③B ②①⑤③④⑥C ④⑥②①③⑤D ④⑥③⑤②①答案:A(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注意语意的衔接)3.(湖南)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shǎnzhuó:闪耀),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 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 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答案:C 瞻前:先进再向北;顾后:“皆隐于”必须是两者,所以选“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2020年南昌市新建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南昌市新建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2020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欢迎参加中考。
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题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题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执笔青春,书写梦想。
七月,带着缤fēn的色彩飘落在我们身边,万绿从中,荷花初绽,一尘不染地笑着、美着,诗意了学子生命拔节的日子。
盛夏的阳光,亦洒满岁月的故事。
镌刻进岁月的年轮,________(激荡激动)起童话般的记忆。
在通往成长的路上,我们热爱生活,奋力奔跑。
这,就是人间最绚烂的七月天。
①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热爱生活奋力奔跑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执:________ fēn:________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答案】①热爱生活(奋力奔跑)②zhí纷③从丛④激荡【解析】①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热”“奋”“奔”的结构要安排好。
②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执”在这里是意思是“拿着”,应该读zhí;“缤纷”意思是繁多而错杂,“纷”是绞丝旁。
③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万绿丛中”的“丛”意思是“生长在一起的草木”,应该把“从”改为“丛”。
④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了文字的雏形。
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其他民族的文字雏形,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它们还不能逐词地记录语言,因此也不能被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
成熟的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童年时期的汉字。
虽然甲骨文中还残留着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属于可以严格记录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了“六书”的造字理据,字形丰富多彩。
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
甲骨文总字数已有4000多个,可以自由记录语言。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这是古人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手段,借助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所得,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
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化倾向。
很多甲骨文的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古人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
其形体体现出对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的饱满匀称的追求,更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摘编自《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材料二)1899年,甲骨文沉睡数千年后被发现。
它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为中华文明史铸就了坚实的一环。
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
甲骨文历经三千多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以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印证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书法的来龙去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书法的来龙去脉书法从仓顿造字以来,由书而至书法,上下达几千年。
这期间,无论是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还是秦、汉的小篆、隶书,基本上是从象形进化到抽象笔画结构的过程。
隶书出现时,字形的演化已经进入完成时期。
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得以发明和使用,使得书写的方便性快速提升,这时“草行楷”应运而生。
魏晋时期,广大士人不再倾心仕途,而是“越明教而任自然”,才出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王羲之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代至今,我们现在的字形、风格就是王羲之那个时候形成的。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人在楷书和草书方面不让古人,直达巅峰。
出现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与张旭、怀素为代表的法度严谨的大书法家,成为后人追摹的偶像。
宋人传承了唐代文化余韵,在意态上自由发挥,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不刻意讲究法度,而是以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尚意书风。
元明清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像赵盂頫、鲜于枢、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若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历史长河,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绕开这些经典,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了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所谓“流”,学习“流”永远难以超越“流”,而欲取法乎上,还必须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
44.“草行楷”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45.选文中书法的“源”与“流”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学好书法应怎样做?46.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答案】44.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的发明和使用。
45.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是“源”,后世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流”。
专家解释汉字顺序不影响阅读--人脑自动排序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汉字顺序颠倒错乱后,读者地阅读理解正确率仍为,这说明读者识别到那些词素位置颠倒地错词以后,仍能激活正确地词,从而获得语义.“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地字全是都乱地.”这两天,一道有趣地测试题勾起了众多网友地求知欲.为什么汉字顺序错了,人也能读懂?日,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人眼一次能看六个汉字,把六个错乱地字理解对了,其实是种心理问题.利用好这点可加快人地阅读速度,但在看合同、药方等重要文字材料时,可千万要克制,以免酿成大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网络热点汉字排序有误容易被疏漏一道趣味测试题勾起众多网友求知欲“以为只是‘序顺’两个字错了,看了大家地评论才发现整个标题都错了……”,对于这两天在网上热传地“错句”,不少网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没发现句中存在地猫腻.有网友还贴出了一条很多人不知道笑点在哪地笑话,证明汉字排列顺序有误很容易被人疏漏.“他大吼一声,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车面包人来揍你!”乍一看,没觉得这句话有何好笑,仔细一看才发现,“一面包车人”被写成了“一车面包人”了.一字之差不妨碍阅读,意思却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容易“眼花”呢?这勾起了众多网友地求知欲.果壳网、知乎网等国内多个科普类网站上,大批大批地网友展开了讨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专家释疑顺序不对,为何能读通?人与生俱来就“自信”眼睛粗略扫描后大脑便按记忆顺序自动排序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语言学老师陈庆荣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其实是人与生俱来地“自信”心理造成地,忽视细节,只通过“外貌”就匆忙对事物做出结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庆荣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地,而是成区域地扫视.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地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地个汉字,右边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个汉字.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如阅读熟练,能够多看几行,甚至“一目十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看到“研表究明,汉字地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这句话时,因内容常见,眼睛粗略扫描后,潜意识便默认这句话是一句简单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脑地浅层意识会按照记忆中地顺序,自动对文字排序,以自认为正确地形式解读,并记忆.就如同看到一个长发飘飘地背影,不上前确认就推断是位女子一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整体性知觉优于细节一句话,一张图,连起来看更容易忽视细节“人在自己熟悉地领域,整体性知觉会优先于细节成分地知觉!”陈庆荣表示,人与生俱来就喜欢忽视细节,尤其是在自认为对某一领域已经很熟悉地情况下.比如“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这句话乍一看,完全没有问题,如果让你念出来,想必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地顺序来.因为人在阅读时,已经将这两句错误地诗词与记忆中相似地场景进行重合,对一个句子地内容很熟悉,看到结构,就能够“脑补”出其正确地形态.陈庆荣告诉记者,心理学中有一张很著名地图(上图):一个看起来既像数字,又像字母地图案,左右分别写着和,上下分别写着和.从左往右看中间地图形更像字母“”,但从上往下看,又像数字.“人对图形地理解也有同样问题,在圣诞装扮地餐桌上放只烤鸡,人会自觉认为这就是一只火鸡,因为圣诞节吃火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熟悉领域地自动“脑补”全新领域不易看错,古人外国人都会惯性阅读“‘晋通心理学’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能发现哪个字错了,但学心理学地人就容易把它看成‘普通心理学’”.陈庆荣告诉记者,“脑补”不是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测,必须基于一定地语境和上下文环境.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已经接触过地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领域,联想地“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甚至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就不会出现看错字地情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庆荣告诉记者,人地惯性阅读取决于人所处地语言环境,和不同语言以及文字地排列方式没太大关系.只要人对某种文字熟悉了,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现代人看古人地竖排版,看得比较吃力,再加上没有标点符号,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看,但古人看习惯了同样会“一目十行”,也会忽略文字地顺序.英语也有这种情况,“ ?”相信略懂英文地人都能看懂是“你明白吗?”地意思.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顺序不对,不影响阅读?虽然顺序不对也能读通但其实加大了用脑量降低了阅读速度表面看,“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这句话读起来很顺畅,但其实陈庆荣通过眼动分析就发现,相对于阅读正常顺序地句子,词素位置颠倒地句子人读起来明显更加困难,在阅读这些句子时,阅读时间会延长,眼跳幅度变小,回视次数增加,这些指标均表明句子阅读理解地难度增大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为人脑需要对顺序错乱地汉字进行重新排序,这不仅体现在时间地增加还加大了人脑加工信息地负担.所以读这些汉字顺序混乱地句子,人更容易疲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然,汉字顺序颠倒错乱后,读者地阅读理解正确率仍为,这说明读者识别到那些词素位置颠倒地错词以后,仍能激活正确地词,从而获得语义.不过读者对词素位置颠倒地高频词地识别明显要快于词素位置颠倒地低频词,这印证了之前说地,人对自己熟悉地事物更容易做出自我判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你两招如何高速阅读读一句话地中间,余光可补看两边“像黄蓉她妈那样,看一遍《九阴真经》就过目不忘地人现实生活中很少地.”陈庆荣告诉记者,除非天生智力超群或经过后期训练,大部分人地瞬间记忆差异并不大.但如果掌握一些技巧还是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刷微博看标题.最短时间做好选择题,分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从一句话地中间开始读.人眼余光可看两边地文字,获取地信息也许并不充分和精确,但可以逐渐锻炼自己.、扩大知识储备.相关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地理解就越深刻、越全面,知觉也就越来越迅速、完整、正确.同一领域地书看得越多,看书地速度就越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用晃脑袋看.人眼晃动地速率和效率比脑袋高得多,而人眼地构造也决定,人左右看比上下看,看地信息量更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锻炼右脑.左脑擅长语言,右脑擅长空间关系.如能左右脑并用,能提高对文字摄取地速度,而汉字是空间感很强地文字,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是有这方面优势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何仔细阅读心理暗示自己要逐字阅读对待合同、药方这些重要地文字材料,一个汉字地疏漏往往导致大祸.山东济宁某羊绒服装公司就曾遭遇过,签合同时没发现对方将月日写成了月日,并最终导致发货时间出现偏差,白白损失了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陈庆荣提醒,对自己熟悉地领域“麻痹大意”疏于细节,是人地天性,只能通过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谨慎对待,养成习惯,尤其是看自己熟悉领域地文章时,最好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以免出现疏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新闻链接家长们要注意儿童阅读跳字、漏字,有时是一种病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王博士提醒,大部分地误读误看与个人习惯有关,但也确实存在因个人生理原因带来地阅读障碍症,这种病症主要存在于儿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些人阅读时会出现跳字、漏字、顺序混乱等现象.王博士介绍,造成阅读障碍主要是儿童脑部主管阅读地神经出现问题,可能是脑部受到损害造成地.“看见一句话中地几个字认识但读不出来,导致跳字.”王博士提醒外界地刺激,也会导致孩子在遇到一些敏感词句时,产生障碍,无法正常阅读,这些家长也要注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家解释汉字顺序不影响阅读--人脑自动排序

专家解释汉字顺序不影响阅读:人脑自动排序“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
汉字顺序颠倒错乱后,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仍为92%,这说明读者识别到那些词素位置颠倒的错词以后,仍能激活正确的词,从而获得语义。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
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
”这两天,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勾起了众多网友的求知欲。
为什么汉字顺序错了,人也能读懂?5日,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人眼一次能看六个汉字,把六个错乱的字理解对了,其实是种心理问题。
利用好这点可加快人的阅读速度,但在看合同、药方等重要文字材料时,可千万要克制,以免酿成大错!网络热点汉字排序有误容易被疏漏一道趣味测试题勾起众多网友求知欲“以为只是‘序顺’两个字错了,看了大家的评论才发现整个标题都错了……”,对于这两天在网上热传的“错句”,不少网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没发现句中存在的猫腻。
有网友还贴出了一条很多人不知道笑点在哪的笑话,证明汉字排列顺序有误很容易被人疏漏。
“他大吼一声,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车面包人来揍你!”乍一看,没觉得这句话有何好笑,仔细一看才发现,“一面包车人”被写成了“一车面包人”了。
一字之差不妨碍阅读,意思却相差甚远。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容易“眼花”呢?这勾起了众多网友的求知欲。
果壳网、知乎网等国内多个科普类网站上,大批大批的网友展开了讨论。
专家释疑顺序不对,为何能读通?A 人与生俱来就“自信”眼睛粗略扫描后大脑便按记忆顺序自动排序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语言学老师陈庆荣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自信”心理造成的,忽视细节,只通过“外貌”就匆忙对事物做出结论。
陈庆荣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地扫视。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的1-2个汉字,右边2-3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个汉字。
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
“汉字发展规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为什么古代汉语是自上而下

为什么古代汉语是自上而下,从右到左读写的?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你知道吗》节目如果去读一本中国古代的线装书的话,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恐怕就是那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阅读顺序了。
那么,为什么古汉语的书写阅读顺序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如此之大呢?关于古代汉语形成字序向下,行序向左这样的排列方式,历来都有很多种猜测和假想。
为什么要竖着写字?从右向左书写的话,对于使用右手的人来讲,手臂难道不会遮挡已经写好的部分吗?关于这一切的解释,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从古汉语的书写载体——竹简所入手的。
根据台湾文字学家许进雄所著的《简明中国文字学》的说法,在使用了竹简这种书写材料之后呢,被截成长条状的竹片,出于纹理的原因,适合自上向下书写,同时,对于被卷成筒状的竹简来讲,竖着拿,横着展开是最适合人阅读的装订方式。
因此,文字自上向下竖着排列,是最适合竹简的。
而行序自右向左,也是和竹简的特殊装订形式有关。
在使用右手写字的时候,左手向左展开竹简,是恰当的配合书写的动作,一行写完,下一行自然从左边开始。
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汉字下行向左的书写及阅读顺序。
再后来,虽然纸取代了竹简,毛笔取代了刻刀,但是长久的习惯使得这种写法延续到近代。
直到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改为横排汉字,引发全国响应,我国的汉字书写习惯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右行向下。
不过,港澳台地区和日本,则继续使用古汉语的排列方法。
此外,很多学者还试图从中国古代的尊卑、上下观念来解释汉字的排列。
不过这些说法也都仅仅是猜测,不是定论。
除了现代汉语的右行向下和古汉语的下行向左以外,还有阿拉伯语国家和以色列所采用的横排向左,行序向下的排列方式;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在书写蒙古语时,则是文字下行竖写,行序向右的。
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奇特的书写排列,叫做牛耕式转行书写法,是一种一行左起,下一行右起,再下一行再左起的类似耕牛犁田的书写方式。
这种书写方法短暂的出现在古希腊和中东地区,不过,由于它方便盲人朋友转行阅读,现今的盲文,采用的就是这种排列方法。
2021届北京市十八里店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届北京市十八里店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山东省发布的《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成为国内首个餐饮业分餐制省级地方标准,其中专门明确了公筷公勺设计标准,让顾客面对两双筷子时不再“难辨雌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教授萧放介绍,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汉魏之前都是分餐制,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饮食简单,就是一锅煮,一个人就有一个小陶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人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
无论是《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还是东汉晚期壁画《宴饮观舞图》里一人一案、踞坐宴饮的描绘,都清晰可见分餐制在古代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
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分餐与共食开始并存。
正如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既有分餐,也有共食的座次安排。
(摘编王君平《分餐是个好习惯》,《人民日报》2020.05.02)材料二:近日,张文宏医生提倡“分餐制”:传统中餐,大家习惯于用筷子在公共莱盘里夹菜,其优点是进餐气氛亲密、其乐融融;而缺点是一双筷子既夹菜,又直接进口,在每次夹菜之余,都会有少量唾液沾染在筷子头上,然后进入公共莱盘。
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有大量细菌,在患流感之类病毒性疾病时,还会有病毒等病原体,尤其是引发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通过口口相传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分餐制”,对时下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重启经济,尤其是重振餐饮业的意义很大,我们每人都应该重视起来。
当然,也应该对餐饮行业提出运营管理规范:在保持传统中餐的圆桌式聚餐、向心式布菜、觥筹交错式取菜宴饮等习惯的同时,推广“两级取菜”,杜绝唾液交换,使中餐餐饮不但美味,而且更加卫生、健康。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发出全面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指南。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自序》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
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汉字书法》阅读答案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字书法》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1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语文排序及答案

语文排序及答案本篇文章为一篇语文排序及答案,共有2000字。
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探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汉字文化。
下面将按照正确的语文排序给出文章内容和答案。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被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当时人们用骨头和龟壳等器物上刻写文字,以纪录事件和事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在文字上的不断探索,汉字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和行书等六种不同的阶段。
其中,楷书和行书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为常用的字体。
二、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中,汉字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起到了记录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信息等多种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方式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汉字,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书写方式的新兴形式。
此外,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汉字的多样化需求,汉字的使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例如,有的人将不同的字拼起来创造出新的词语和造字等。
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传承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汉字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汉字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技能,更要了解汉字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例如,汉字中很多字形象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属性,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而许多成语、诗词等则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同时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让这一代汉字文化的传承者能够为弘扬汉字文化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总之,汉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笃信传承。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为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时练【写作导航】“文从字顺”一是指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二是指句与句之间要顺从畅达,井然有序。
在作文中要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平时就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能正确运用标点断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写错别字。
2.培养通顺感。
在平时的交谈或阅读中,注意判断句子的通顺与否,多强化思考,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更加通顺。
3.培养连贯感。
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连接,这就是连贯。
为了使文章连贯,要注意说话的顺序,要围绕一个中心,要注意意思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照应。
序原创习题及答案

《xx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绣闼(tà)翼轸(zhěn)睇眄(miǎn)xx捧袂(mèi)B.xx(ōu)越潦(liáo)水多舛(chuǎn)梓(zǐ)xx丘墟C.东隅(yú)舸(gě)舰请缨(yīng)叨(dāo)陪鲤对D.懿(yì)xx(lǐ)盛筵(yàn)逸兴遄(tuān)飞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xx顶食失之东xx高山流水B.潘江陆海鱼舟唱晚穷且益艰xx之志C.涸辙之鲋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落霞孤骛俊采星弛3、下面四组加点词语的解释各有一个错误,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①胜友如云(高贵的)②躬逢胜饯(盛大的)③胜地不常(优美的)b.①穷岛屿之萦回(极尽)②穷且xx(贫困)③穷睇眄于中天(尽眼力)c.①识盈虚之有数(定数)②彩彻区明(彻底)③舸舰弥津(满)A.a① b② c② B.a② b③ c③ C.a③ b ① c① D.a① b③ c②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xx B.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xx潭清C.xxxx视\ 有酒盈樽D.临帝子之xx \ 下临无地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远B. 宇文xx之懿范美好C.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刚、顿时;迅速D.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6、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奉宣室以何年②处涸辙以犹欢③臣死且不避④穷且xx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C.xx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xx数目C.数罟不入洿池D.数xx叔侄为逆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A. 奏流水以何惭\ xxxx,躬逢胜饯B. 访风景xx \ 奉晨昏于万里C. 都督xx之雅望\ 腾蛟起凤,xx学士之词宗D.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渔舟唱晚,响穷xx之滨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xx采星驰xx采:指人才\ 都督xx之xx xx:好名声B.宇文xx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 时维九月维:句中语气词C.披绣闼,俯雕甍披:披着\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D.xx绿竹,气xxxx之樽xx:超过\ xx虽赊,扶摇可接赊:远1、下列各组句子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A. 窜xx于海曲\ xxxx于xxB. 徐孺下陈蕃之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C. 襟xx而带xx \ 目xx会于云间D. 宾主尽东南之美\ xxxx,xx采星驰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序属三秋\ xx且为所虏B.纤歌凝而xx遏\ 浪遏飞舟C.即xx之体势\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气凌xx之樽\ 会当凌绝顶3、《xx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物华天宝,xxxx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
汉字最初的行款应该是自由的,字序、行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则。
如江苏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的黑陶贯耳壶,腹部的4个字呈横斜状排列;而江苏高邮龙虬发现的刻文陶片,可以分为两组,4个字的那组应是竖排。
不过,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
对新行款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新需求。
根据早期汉字的应用情况,我们不难猜测,它就是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
所以,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甲骨和竹简本身,二是活动性质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甲骨常被略去,因为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对于自上而下的字序,尤其是单简书写时,无论是“方便说”,或是“持简习惯说”,都略显牵强。
“方便说”认为,汉字字形便于竖写,所用的竹简宜于竖写,这是汉字书写的决定性条件。
但事实上,尚没有真正讲究书写顺序的初期汉字,是无所谓竖写横写的,这时候的书写是为字形服务,而非字形为书写服务。
而就竹简而言,客观上也没有明确的适宜横写或竖写,同样构不成竖写字序的决定性因素。
“持简习惯说”认为.古人应是席地而坐,左手持简,置于胸前,右手执笔而书。
正是持简的习惯性动作决定了字序的下行。
这个说法的前提条件是古人必须有竖向持简的习惯,而这其实是很难确定的。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所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不是别的,就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比如,甲骨是种不易写也不易刻的“不方便”材料,却被选为早期一个重要的书写载体,可见古人有时候对书写的目的更为重视,方便性反而是其次的。
这样,就剩下第二点,即活动本身。
它具有两个先天优势。
首先,地位优势。
“生民之初,必方士为政”,当时以卜问吉凶、占福祸、决犹豫、定嫌疑,占卜可以用来指导一切活动。
其次,亲缘优势。
很多学者认为,汉字的诞生与巫及其活动有密切关联。
那么,汉字应用相关规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会遵循巫相关活动的需求而甲骨占卜是先民最重要的巫术活动之一。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来看,它绝大部分是占卜的结果,即神意由甲骨兆相表达出来的文字呈现,是一种来自神灵的从天而降的“天垂象”式的昭示。
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从形式上正好吻合这个特点。
对于这种“天垂象”式的自上而下,我们还可以找到几个辅证:
其一,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
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就是从下一段开始,按照次序逐段上读。
这正好切合处于下方的占卜者先问问题,然后逐步往上,高居在上的神灵给予昭示的过程,也与占卜活动的性质相契合。
其二,对应“上达”“下传”方式。
古代常用火烟作为祭祀“上达”的媒介,它是自下而上;那么表示“下传”内容的神昭示文字。
自然就是自上而下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最初的行款是自由的,字序没有明确的规则,是因为早期需要书写的汉字不多。
B.汉字早期应用于甲骨文占卜、竹简记录等活动,这对新行款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决定了汉字行款采用什么样式。
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对汉字新行款的形成,不像竹简那样有决定性
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明确反对竹简在汉字行款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观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式,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明确了甲骨在汉字行款形式形成中的作用。
D.文章引用李零教授的话,是为了说明“持简习惯说”难以令人信服,其预设的前提往往主观,未必准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便说”和“持简习惯说”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它们作为一种假说的存在意义。
B.远古先民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占卜来指导,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内容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说法。
C.用甲骨来占卜是先民重要的巫术活动,与之相关的需求对汉字应用规则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D.甲骨骨板上的汉字,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这是符合神意从天而降的“天垂象”的形式的。
参考答案:
1.B /A.“是因为早期需要书写的汉字不多”概括不全,根据原文第一段“这种自由式的行款在面临字数增多,或是有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时,不足就非常明显,新型的行款必然出现”可知,原因还有当时尚无“其他更高功能需求的记录”。
C.“甲骨和竹简材料本身及活动性质的影响两个方面决定了”不全面,根据第二段“能对行款样式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可知,选项忽视了“主要”。
D.“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根据第三段“甲骨本身对字序、行序没有多少约束;而竹简常受关注,学者们常从持简习惯、书写习惯等方面入手,认定竹简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可知,是学者们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更看重活动本身的影响。
2.C.“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首段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汉字字序为什么从上至下”,而是只列举了考古中字序的特点。
3.D.“书写时要自上而下,阅读时要自下而上”错误,根据第十段“骨板上多个段落阅读次序的设定。
一个完整骨板上,如有若干段卜辞,那么这些段落的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可知,“自上而下”是指阅读多个段落时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