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纹与日本皇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纹与日本皇室
作者:王曼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0期
摘要:当今日本皇室使用的家纹为菊花纹,由于日本目前在法律上对国章或国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依照传统均是用代表皇室的“十六八重表菊纹”作为国章使用。
菊花由中国传入日本,其在日的文化含义也多来自中国。
但随着菊纹的产生和发展,它与皇室发生了联系,并对日本人来说开始逐渐有了特殊意义。
本文将从菊及菊纹的历史沿革角度来探讨日本皇室与菊纹间的关系,明确菊纹作为皇室御纹发展至今的各种变迁,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亲植物性,同时也可看出日本人在注重保存传统文化内涵方面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菊纹;家纹;日本皇室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2
一、引言
在日本,家纹也被称作纹、纹所等,但它并不只是单纯的花纹,而是代表“家”即“宗族”的徽章。
每个家纹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与历史沿革,不能够随意创造。
很多家纹早已被大家所熟知,如德川家的三叶葵纹,长野县诹访神社的诹访梶纹等。
一般认为,在江户时代以前一种花纹代表一个贵族或武士宗族的姓氏。
在江户时代以后,日本人开始广泛拥有姓氏,其时也产生了更多五花八门的家纹,现代人大多都可以通过调查自己宗族的历史来了解属于自己姓氏的家纹。
其中有某一类纹被很多姓氏使用的情况,如葵纹,除德川葵纹,在战国时代,三河的本多、岛田氏都采用葵纹。
另外,也有同一姓氏的本家及各分支使用不同类纹的情况,如最初以藤纹为代表家纹的藤原氏一族,其旁系的近卫、鹰司两家则使用“牡丹”。
在日本最早的家纹事典《见闻诸家纹》中,记录了室町第八位将军足利义政时代(1449~1473)约三百家共二百六十一个家纹。
到了近代,因一般平民也被允许可以使用家纹,江户时代编纂的《宽政重修诸家谱》中的家纹已经增加到了二千一百三十三家。
家纹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代产生的不同样式的家纹,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文化背景。
当今日本皇室使用的家纹为菊花纹,由于日本目前在法令上对国章或国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依照传统均是用代表皇室的“十六八重表菊纹”作为国章使用。
那么,在号称“樱花之国”的日本,为何樱花没有成为皇室的专用家纹?菊纹又是如何衍变为独一无二的皇族纹章?菊对于日本人到底具有何种意义?本文将对菊纹与日本皇室的历史进行考察,力求解开这些谜团。
二、菊种传入日本及菊纹的产生
菊并非日本本土植物这一点,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日本现存的最古和歌集《万叶集》可以提供有力证据。
该书全书4516首歌中,提到植物者157种,却完全没有关于菊的记载。
[1]关于菊花何时传入日本,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古事类苑》中植物部菊科的记载:“按仁德天皇七十三年、始渡异朝青黄赤白黑菊种也(异朝者百济国也、其黑色者未审、今亦有绀菊、此乃近年所出之一种也)”即公元385年传入日本;另一种说法由于“菊”字的日文发音是对汉字音读的汉音读法,所以推断它的发音是同菊种一起,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由中国唐朝传入日本,由何人传入已不可考。
相传菊最初是作为药材使用,之后因其盛开之时繁花似锦,色彩素雅明丽,逐渐也被培育,供人观赏。
菊花高贵典雅,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健康长寿的象征。
平安时代的嵯峨天皇(786-842)在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举行宴会,与群臣和宫人一起赏菊、饮菊酒。
[2]这些活动其实都来源于中国。
日本的能乐作品《菊慈童(枕慈童:邯郸的枕梦)》也改编自中国的古典传说,讲述了少年喝了菊水而永葆青春的故事。
这都体现了日本人在接受了中国传入的菊花后,也同时受到了中国菊文化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有关菊的描写。
比如《枕草子》中有如下记载:
九月九日は、暁がたより雨すこし降りて、菊の露もこちたく、覆ひたる綿などもいたく濡れ、移しの香も持てはやされて。
つとめてはやみにたれど,なほ曇りて,ややもせば降りたちぬべく見えたるもをかし。
[3]
“覆ひたる綿”即指“菊的丝绵”。
这段话描述了日本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用菊花上的露汁水浸过的丝绵涂抹身体,不仅可以使身上留下菊的香味,更是为了祈求长寿。
随着菊越来越受到平安贵族们的喜爱,人们更将它的花纹用在衣料上面,比如《紫式部日记》中有如下描写:
打物どもは、濃き薄き紅葉をこきまぜたるやうにて、中なる衣ども、例のくちなしの濃き薄き、紫苑色、うら青き菊を、もしは三重など、心々なり。
大海の摺裳の、水の色はなやかに、あざあざとして、腰どもは固紋をぞ多くはしたる。
袿は菊の三重五重にて、織物はせず。
若き人は、菊の五重の唐衣を心々にしたり。
[4]在这段对服装的描写中,有多处提到了不同颜色的菊纹。
因作者紫式部在当时担任宫中女官,这段描写表明在当时的皇宫中已经出现了包含菊意象的花纹,并作为装饰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一时期也有很多以菊为题的和歌、汉诗,此处不一一列举。
在《源氏物语》中,提到植物共九十多种,也有多处提到衣饰上的花纹。
不过,紫式部生活的年代尚未出现家纹,这些花纹也还不能算得上正式的家纹。
家纹真正兴起的时间在二百多年后的镰仓时代。
三、镰仓至近代的菊纹
从镰仓时代开始,有不少武士家族都使用过菊纹作为自己的家纹,关于菊纹的命名,一般仅有花瓣的情况来说,如果花瓣数是10则称为“十菊”、12则称为“十二菊”;有多层花瓣重合则为“重菊”(比如六重、八重);菊花花瓣朝外的是“表菊”,花瓣朝里花茎朝外的即为“里菊”。
现代的皇室御纹为“十六八重表菊纹”,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断它的样子。
最早使用菊纹的天皇是平安初期的醍醐天皇(885-930),这种说法来源于镰仓初期的绘卷《北野天神缘起绘卷》(承久本),在卷4的20~21纸中,题为“恩赐的御衣”这一幅图描绘了道真在太宰府的贫苦生活,画面中还有醍醐天皇赐给菅原道真的御衣,而装御衣的盒子外侧,可以清楚看到十六瓣菊的花纹,区别于平安时代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包含菊意象的花纹。
虽没有记载显示此时天皇是否在用菊纹象征自己的地位,但这份绘卷表明菊纹与皇室用品首次产生了直接联系。
在江户时期的百科事典《古事类苑》、《古今博文业谈》记载菊花御章的由来时,均提到了镰仓初期的后鸟羽上皇:
後鳥羽院、剣ヲ好ミテ自鍛冶ヲ為シ給フニモ、菊花ヲ刻ミ給ヘリ、其後終ニ混ジテ、御在位ノトキモ、猶菊ヲ標トシタマフト見エタリ
——出自《古事类苑姓名部七家纹菊桐御章篇》
後鳥羽院自カラ刀剣ヲ鍛冶シ玉フニ菊ノ花ヲ刻ミ給ヘリト承ハル是等ノ事ヨリ後世ニ至テ御在位ノ折ニモ用井ラレ遂ニ連綿今日ニ傳ハリ皇室ノ御紋章トナリシ者ナリトカ暫ク記シテ世ノ博識ニ質ス
——出自《古今博文业谈》
这两段话都是说后鸟羽上皇亲自铸刀并在刀上刻上菊花,他用菊纹来代表自己在位,据记载刀上的菊花纹即为十六瓣菊纹,这种刀也被称作“菊御作”或“御所烧”。
自后鸟羽上皇开始,菊纹就变成了皇室的御纹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后来,天皇把不同花样的菊纹赐给有功的臣子,如后醍醐天皇赏赐给楠木正成“菊水纹”,以奖励他对建武新政所做出的功绩。
桐纹在这一时期也被当做御纹菊纹的替纹或副纹使用,被天皇赐予臣下,足利尊氏和丰臣秀吉等都曾得到过这种赏赐。
菊纹发展到此时,开始逐渐脱离了中国菊文化的影响,被冠上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菊所代表高贵、长寿的意味已不再重要,它更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四、近现代的菊纹
尽管十六瓣菊纹在镰仓时期就已经被约定俗成为代表皇室的家纹,却一直没有法典来进行规定和约束。
最早颁布政令禁止随意使用菊纹的人是丰臣秀吉。
天皇下赐菊纹给众多功绩显赫的武将,同时它也是更多人梦寐以求的纹样,有些大名在没有得到皇室允许的情况下就擅自使用了菊纹。
时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本人也很喜欢用御赐菊纹来夸示自己的权威,面对当时混乱的局面,他在天正十九年(1591)颁布了“菊桐禁止
令”[5],禁止得到特许以外的人使用菊、桐纹。
他借这份法令来确立丰臣家太阁桐纹的地位,同时也被推测为是确立秀吉太阁政权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但随着社会动荡,丰臣秀吉的禁令逐渐被人们忽视,甚至连平民百姓都加入了乱用菊纹的行列,所以从明治元年开始,政府分阶段对菊纹的使用做了详细规定:
1868明治元年(慶應4年)3月28日195号「会符傍示杭等ニ禁裏御料禁裏御用ノ文字ヲ書シ及ヒ提灯器物等ニ菊章ヲ絵クヲ禁ス」[6]
这是太政官布告1868年第195号的法令名,也是第一条禁止乱用菊纹的政府法令。
这一条中首先禁止了在灯笼、陶器等物品上使用菊纹。
对菊纹的禁令还远不止如此,1926年(大正15年)政府颁布了皇室令第7号皇室仪制令。
这份法令对朝廷举行仪式时皇室的纹章、旗章、卤薄和宫中席次等进行了规定。
其中第二章——纹章及旗章部分对皇族如何使用菊纹做了详细的说明,并配有图片。
比如:
第12条天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孫皇太孫妃ノ紋章ハ16葉八重菊形トシ左ノ様式ニ依ル
第13条親王親王妃内親王王王妃女王ノ紋章ハ14葉一裏菊形トシ左ノ様式ニ依ル
另外,旗章的规定更加细致,连花瓣的大小比例都有说明。
至此菊御纹的地位被推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不仅平民百姓使用菊纹会受到惩罚,就连皇室成员都不能罔顾法令随意使用了。
菊纹本身作为一种象征健康长寿的装饰花纹却不能发挥它最初的作用,这对菊纹本身与家纹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946(昭和21)年日本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自己“现人神”的神格。
从而上文中引用的一系列法令虽实施一时也都随着新的日本国宪法的颁布和实施全部遭到了废止。
只有在现今实施的商标法第四条第一项第一号中提到:
国旗、菊花紋章、勲章、褒章又は外国の国旗と同一又は類似の商標、商標登録を受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也就是说,菊纹和与之相似的花纹不能用来注册商标,并且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与菊纹的使用有关的现行法令了。
这样的规定,在法律上表达了对菊纹这个流传已久的皇室御纹的尊重,又人性化地使菊纹又可以重新发挥它祈福和装饰的作用。
五、结语
日本人自古代起就对植物有着特别的感情,从传统到现代,除了家纹,漆器、陶器、屏风、和服、甚至木屐带上都被饰有数不清的植物图案。
这种亲植物性[7]早已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每一种植物和它的花纹都是日本人美意识的表现,体现着他们纤细、沉静、幽玄的感性的内心世界。
而从古流传至今的皇室菊纹更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日本人论名著《菊与刀》以菊为题,除了日本皇室使用菊纹为御纹这个原因外,也源于她认为菊更能代表日本人的精神上偏柔美的一面。
通过对菊纹与皇室关系历史沿革方面的考察,我们知道菊初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对菊的认识大多受到中国的影响,对菊所象征的典雅及长寿的认同,使当时的日本天皇选择了菊作为自己的标识。
其实家纹发展到现在并未在日本文化中消失。
日本驻外的大使馆、公使馆,还有公民出国的护照上都有相似的十六瓣菊纹。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保持的文化持续性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1]《植物の世界》,朝日新闻社出版局,1997年。
[2]《凌云集》中收录有嵯峨天皇所作汉诗,题为“九月九日于神泉苑宴群臣各赋一物得秋菊”,其中有“旻商季序重阳节。
菊为开花宴千官”之句。
[3]“九月九日从破晓稍为下点雨,菊花上的露水也很湿的,盖着的丝绵也都湿透了,染着菊花的香气特别的令人爱赏。
”以上译文出自《枕草子》周作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褂衣着菊色的三件套或五件套,用无纹的面料。
年轻的女官们在菊套色的褂衣上面加穿了各自喜好的唐衣。
”以上译文出自《王朝女性日记——东瀛美文之旅》林岚、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在1594年(文禄三年)的另一份掟书中,丰臣秀吉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禁令。
[6]法令内容均引自《法令全书》内阁官报居编原书房复刻版刊 1976。
[7]韩立红编:《日本文化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参考文献:
[1]植物の世界[M] 朝日新闻社出版局 1997
[2]古事類苑姓名部家纹[M] 神官司厅藏版吉川弘文馆刊行 1914
[3]河野圭司编古今博聞叢談[M] 文林堂 1892
[4]韩立红编日本文化概论[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5]丹羽基二主编孟靖译家纹事典[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6]习谷日本皇室的菊花章[J] 现代日本经济 1989年02期
[7]张佳梅试析菊花与日本文化的关系[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年15期
[8]徐习文论日本对中国菊文化的接受[J] 东疆学刊 2010年1期
[9]刘立善日本的菊花文化[J] 日语知识 2010年09期
[10]丁瑞媛从日本“家纹”看文化渗透与身份归属[J] 日语知识 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