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田忌赛马”“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
A.古典文献的流传B.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家充满智慧的意识D.人们的主观想法
2.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如果你还没走到你想要的境界,或是还没实现自己的希望,主要原因很可能出在你身上,而不是你的周遭。
负起责任、采取行动吧。
然而首先,你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能躲起来干等别人发现你,也不能坐等奇迹或"时来运转"。
请想象世界是一锅热汤,而你是一支棍棒——搅动起来吧!”—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残疾演说家)。
这一观点体现了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
5.下列说法中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相混淆的是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来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②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
③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④朱熹认为,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6.下列表述中,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有
①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④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7.根据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的观测,2017年11月19日到30日内将会有太阳耀斑以及黑子事件发生,同时还会有中等短波通讯衰退,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未来两周内的太阳活动和有关预报,做好应对预案。
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8.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才有了花的颜色,世界才会变的丰富多彩。
伴随我的离去,世界将会越发暗淡。
”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相同的是
A.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B.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C.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D.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变化起
10.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下列对“真正的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1.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一名言表明
①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④哲学的内容是虚幻的,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将其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相区别。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是
A.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1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5.“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
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6.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后,一直拖着不还,邻居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个月前向你借钱的我了,你怎么能叫现在的我为过去的我还钱呢?”。
下列选项中与欧布里德犯了同样错误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③ B. ①④C.②③D.②④
17.近日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
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做出复杂的调整,就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
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改变规律②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规律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
18.近期虽然国内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面临出现较大的利空事件,但是央行通过对冲操作,保持了利率稳定。
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需要条件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9.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加工和市场供应等情况,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要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定期发布粮油供求及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要求体现了①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④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一款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行动不便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给行动不便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
这一科学进展表明
①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②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意识新的特性
③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能转化为实践活动④科技创新使意识与人脑之间有了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1.3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肝日”。
某医院肝硬化诊疗中心主任强调,当我们的肝脏有异常时,它会主动发出诸如身体感到疲乏无力,肝区有疼痛,手上出现肝掌等信号,这其实在提示我们要釆取防范和治疗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肝脏有异常时发出信号表明人体能够对异常情况作出反应
②肝脏有异常时发出信号表明意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③肝区有疼痛等信号说明“第二信号系统”是确认意识的主要依据
④手上出现肝掌等信号是防范和治疗肝脏异常的客观依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人工智能(AI)领域再次出现惊人突破——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论文报道,一款新版的“阿法狗”(AlphaGo)计算机程序能够从空白状态起,在不需要任何人类棋谱输入的条件下,自学围棋,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有人因此认为人工智能会拥有自主意识,这一说法错在
①否认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②否认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的智力的物化④肯定了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3.2016年7月27日,网络约车新政正式出台。
但对网络约车新政,有人喝彩,网络约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运力资源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等问题,前景光明;但有人质疑,网络约车行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等,前景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真理性的认识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24.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拟古代的海水水样实验中发现,黏土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水凝胶,在几十亿年的过程中,水凝胶对各种化学物质发生复杂反应后形成的蛋白质、DNA,最终促使活细胞正常运行的过程起到了制约和保护的作用,直至包围活细胞的细胞膜发育完全为止。
黏土是可以使生命成为可能的复杂生化物质的起源地,这一研究成了中西方神话故事所说的神用“泥土造人”的科学佐证。
材料表明了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深化
②科学研究实验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新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动地认识世界和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5.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正值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将其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分为一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 ,并用于农业生产。
这表明
①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二十四节气”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③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④真理是在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26.2017年6月11日,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科技工作者经过20年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
可燃冰试采成功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7.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体温”比过去2000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高,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中,“认识到必须根据现有的最佳科学知识,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威胁作出有效和逐渐的应对”“认识到现有的技术部署和推广工作,缔约方应加强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合作行动”等等。
这些“认识到”可以说明:
①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④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8.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
据此该学生认为,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支持该学生观点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9.2016年9月25日,历时22年的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观天巨眼”——世界
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竣工,这个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建造的大科学装置投入使用后,对科学研究有极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可观测的天体数目将大幅度增加;它将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其中蕴涵着大量新发现的机会;它的研究涵盖广泛的天文学内容,甚至可以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观天巨眼”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表明:
①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人们可以利用认识工具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正确认识
③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依靠中介系统相互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
①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要紧密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③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31.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元大都外城常有无数商人来往止息,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
旅客按不同的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各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如今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这一“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着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重大战略构想,为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为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应怎样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海上丝绸之路”提出进行简要分析。
(16分)32.材料:“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12分)
参考答案
1-5 BCDAB 6-10DBBAA 11-15CDDCC 16-20DACBB 21-25CBCCA 26-30CCCBD 19.(1)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2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分)②意识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2分),应积极求同存异,和睦共处。
(2分)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能动地指导作用(2分)。
包容的文化有利于促进各国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2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大局的实际出发的。
(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
“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2分)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分),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2分)。
“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的提出,遵循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为推动我国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分)
22.①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2分),人类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2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分)我国的依法治国必须立足我国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分)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不能囿于既有认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