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长智慧 ——《降落伞》实验教学一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上长智慧——《降落伞》实验教学一得
作者:李笔锋
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3年第5期
江苏省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214407)李笔锋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可以交给学生什么?教给的是知识,教给的是能力。

知识传授当然重要,可是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似乎更为重要。

所以笔者认为,方法的授予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降落伞》课程是典型的动手做的课型。

综合考量学生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对比实验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证据、获得结论的能力,还有学会小组合作、交流等能力。

但是,学生能力的考量更需要前期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思维能力的考量:提出问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根据需要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实验能力的考量: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始向对比实验、探索性实验过渡。

学生需要什么智慧?就是在懂得知识的前提下,会自觉地利用学过的已成为自己的知识或者已自发成为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

1前概念的激发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
课堂实录:《降落伞》导入部分教学。

课件演示“鸡蛋下落”。

师:我要把这个鸡蛋从3楼直接让它掉下去,鸡蛋会怎样?
生:会碎。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出个办法,让鸡蛋从三楼掉下去不摔破,鸡蛋怎样才能安全着地?你们有办法吗?
生:在下面的水泥地上垫上垫子。

生:把鸡蛋包起来。

生:把鸡蛋放在降落伞上。

……
师:给鸡蛋加上降落伞,鸡蛋会怎么样掉下去?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加上降落伞,鸡蛋下降的速度会变慢,这样,碰到地上的力就会变小,鸡蛋就不容易碎了。

生:不对,鸡蛋壳很脆,轻轻一碰就会碎掉,鸡蛋直接落到地上肯定是不可以的,碰到水
泥地还是会碎的。

师:想法非常好。

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质疑的态度。

生:我想,鸡蛋要是很慢的往下掉,那肯定就不容易碎。

师:(适时追问)那谁能够实现让降落伞下降得更慢呢?
生:可能是空气吧。

降落伞下降会受到空气的阻力。

……
怎么实现让鸡蛋安全落地,学生有许多想法,在学生讲到利用降落伞时就直接切入课题。

降落伞为什么能实现让鸡蛋缓慢下降的目的,在学生掌握前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引领,
引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降落伞》一课是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5课内容,也是4年级科学学习临近
结束的课程内容。

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运动和力”的概
念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用一个鸡蛋引入新课教学,旨在恰当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接下来探究降落伞所
蕴含的科学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兴趣。

降落伞虽不常见,但总有学生在媒体上见过或者在科学书
上看见过。

所以,降落伞对于学生来讲不是陌生的。

只是,降落伞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学生可能
并不知道,所以,降落伞又是神秘的。

深入了解降落伞的更多知识,也是学生急切想弄明白的。

鸡蛋的引入,也为学生课后的探究确定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降落伞为什么会慢悠悠的降下来?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空气里运动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也叫做阻力。

降落伞正是利用了空气的阻力,从而实现了让鸡蛋下降变慢的目的。

寻找合适的途径,层层深入解答有关让鸡蛋下降变慢的理由,适时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
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期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实现智慧的生成,这是让
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学会从合理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预设,让学生从更小的或者是从能够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设计问题,
学生才会有话说,才会合理围绕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

2潜能力的唤醒智慧在合作与探究中生成
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合理引领,更需要教师给学
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的机会,在动手和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

3~4年级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有很多参与动手实验的机会,但是动手制作某个实验材料这样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虽然降落伞就只有两个部分构成:伞面和伞绳,但是对于4年级的学生来讲,制作难度较大。

如果真的让学生自行制作,估计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制作降落伞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此,教学材料选择的是预制品,制作降落伞时,学生只需要把伞绳整理好简单的打个结,挂上重物
就行了。

在研究完降落伞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有着自己思考和想法的降落伞,这时候制作
降落伞,学生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够从自己的制作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在制作降落伞的环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教学片段:制作降落伞。

出示降落伞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降落伞有哪几部分构成?
学生:交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降落伞的半成品,你们能制作好这个降落伞吗?
学生:观察准备的预制品。

师:我们试试看,把降落伞做出来。

学生:制作降落伞并试着放飞。

师:你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困难与发现。

教师板书。

降低了降落伞的制作难度,既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急于动手的欲望。

由于
制作的是半成品,学生制作的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如降落伞下降的状态
会不会因此改变等,这些通过动手发现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改良制作降落伞的欲望,能留给学
生更多的思考的余地。

譬如:4根伞绳是不是只要打1个结就可以,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解
决了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能更好地保证降落伞的下落。

虽是简单的思维碰撞,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学生在观察和动手中发现的,这比简单的回答教师的提问难度更大。

在每个组的学生同时到讲台放飞降落伞之后,教师追问放飞时的发现,学生就能很容易地
找到现象:降落伞下降速度有快慢!通过现象找本质,学生能很快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降落
伞下降的速度有快慢?下降的快慢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问题的产生,就会伴随学生解决问
题的欲望产生。

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和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通过直接对比这些降落伞,
发现有降落伞伞面大小的不同、伞绳的长短不同、重物的质量不同等因素。

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前面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以,在随后的教师追问中,教师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来尝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这就是唤起学生的潜能力。

因此,随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研究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就会自觉利
用学过的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合理地进行。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不断
地研究中获得的,这更需要教师合理地引领,由指导探究逐步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将又
会提高一个台阶。

3知识迁移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
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是最终能实现让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来
解决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

《降落伞》的教学,在整堂课中充斥着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力促成的过程
也是智慧生成的过程。

有些问题很小,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就可以解决的,如鸡蛋掉下来怎
么会不碎,鸡蛋装上降落伞为什么下降的速度会变慢?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是学生能理解的。

但是,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降落伞的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就相对比较难。

虽然,
前面已经有过对比实验的学习,譬如《小车的运动》的教学,就已经让学生尝试过学习用控制
变量来进行研究,可是降落伞的研究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新问题的出现,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
欲望,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的研究中来,就为解决新的问题做好了铺垫。

4年级的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又比3年级的学生上了一个台阶,也为后面的科学学习做了
良好的铺垫。

所以,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让学生提出想法的机会。

在学生讨论研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时,要给学生充分交流、表达的机会,从可能因素的假设、材料的选择、实验的注意点及实验的方法等,给学生充分自主交流表达的
机会。

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讨论做恰当的总结,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已经
生成的可能因素,探究时尽可能不走弯路。

尽可能从实验规范预设上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但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应做硬性的规定。

接下来的探究过程学生是完全自主的,学生需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有着清晰的思路,在小
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会循着既有的目标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学着做实
验记录,思考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数据,由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活动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前提下结束,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学生汇报。

在汇报中,教师还可以提高汇报的要求,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表达,而不是照着实验记录读结果。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实验结果意味着学生对探究过
程中获得的知识总结,关键还是要能领会实验结果对科学学习的作用。

也就是,现在研究降落
伞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使人或者物体安全着陆。

4小结
回到本节课的导入,那么要使一个鸡蛋安全着陆,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降落伞呢?通过将近
一节课的研究,在让学生充分认识降落伞有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真正能使鸡蛋安全
着陆的降落伞,让自己获得的知识迁移,最终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中去,
从而使学生的智慧进一步得到提高。

可以相信,通过一节课的阐述,把教师一贯的做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学生的科学素养
必定有明显的提高,也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科学课上长智慧。

收稿日期:2013-08-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