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学习版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情况,更需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可以将养成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西藏小学 道德与法治 良好习惯培养
西藏的小学综合学科包括道德与法治、科学和英语等科目,其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以国情和历史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更是西藏小学生报考内地西藏班考核的重要学科之一。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情况,更需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可以将养成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提高课堂专注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专注程度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极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避免学生思想不集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有效回答,判断正误,更正补充。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仔细斟酌,从语言表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提问设计上,尽量提高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应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与清晰的条理来提高课堂活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课堂笔记的重要内容及记录方法,并运用简短的语言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及要点记录下来。

如:教师的板书、重要知识点、关键知识讲解、课堂小结内容等。

为了让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需要对学生课堂笔记进行随堂检查和阶段检查,以便督促与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记录笔记良好习惯的养成。

3.认真完成与检查作业的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而及时的检查、更正、反馈是提升学科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学会认真检查。

举例来说:在完成作业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知识点混淆、答题不完整等情况。

总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粗心马虎,对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之后熟背,在作业完毕后,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一题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归纳、整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不仅做题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并且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在日后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提供有力保障。

4.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学生入学开始,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
姿势,训练学生字迹工整,保证格式的规范、答题规范。

要求学生所有的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作为教师,要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可以运用作业评比、展览优秀作业、表彰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规范书写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作业当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还要提供相应的思索资料。

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提出问题之后,根据问题难易程度选择举手的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差、反应能力不高的学生而言有着很大影响,这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无法及时的思考到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差距。

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习基础差、反应能力不强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而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产生新见解、新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索、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一个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积极地学习状态、设立学习目标、对学习有规划和安排、付出相应的努力、认真及时地对学习步骤进行落实等等。

但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更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向学生提出学习是为了什么?你对学习有什么样的要求?你对你现在学习状态还满意吗?你还能再提高吗?你将来的打算?等问题,让学生思考。

进而将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报考内地西藏班的目标相结合,与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相结合。

有了内驱力,学习态度才能端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最关键的时期。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当中,教师要基于学科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其养成教育发展,进而达到既教学又育人的目的,促使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次仁嘎姆.西藏那曲市小学综合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2]郭志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穿养成教育[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9):29-30.
[3]祝小华.如何把德育有效贯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
[4]吴爱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育,2008(5):80-80.(单位: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
浅谈西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文/刘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