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加速培育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升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加速培育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升级版
周兵林
【摘要】<正>从南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而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既可以为"
二、三产业并举"构建"连接杆",又可以为二、三产业内部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配置"加速器",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
【期刊名称】《服务外包》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智力投入;双轮驱动;服务外包业务;产业发展目标;“加速器”;低成本竞争;新兴产业;连接杆;泰豪软件
【作者】周兵林
【作者单位】南昌市商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8
从南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而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既可以为“二、三产业并举”构建“连接杆”,又可以为二、三产业内部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配置“加速器”,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增值效益最显著的一个产业。
从南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而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既可以为“二、三产业并举”构建“连接杆”,又可以为二、三产业内部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配置“加速器”,推动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
2009年南昌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后,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以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主体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
全省9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和业务收入集中在南昌,南昌成为江西省发展服务
外包产业的绝对主战场和主力军,起着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
2014年,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从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主向挖掘综合发展潜力转移,从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向知识流程外包高端环节提级,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
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中国服务外包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称号。
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0家,接包合同执行总额9.99亿美元。
一、南昌市服务外包业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南昌市在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中注册的服务外包型企业共有1045家,从业人员11.5万人。
从离岸业务来源来看,南昌市的离岸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占70.63%,业务流
程服务外包(BPO)占11.23%,知识流程服务外包(KPO)占18.14%,主要业务领域集中在软件开发、运营维护外包等传统ITO业务,BPO中的金融外包业务,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从外包业务领域和相关代表性企业来看,目前,南昌市在以下外包业务细分领域中已有或正在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以思创数码、中兴软件和先锋软件为代表的应用软件外包企业;以泰豪软件、博微新技术、金太阳教育为代表的行业应用软件外包企业;以英华达、金格科技为代表嵌入式软件和中间件开发外包企业;以江西省通信服务为代表的电信相关业务外包企业;以贝塔斯曼欧唯特、百盛为代表的呼叫中心外包企业;以中投科信、健华安德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外包企业;以昊威天承、奥森科技为代表的数据整理外包企业;以艾迪康、高新达安为代表的医疗临床检测外包企业;以泰豪动漫、泰豪游戏、浩瀚科技为代表的动漫及游戏制作外包企业等。
2.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目前,南昌市在商务部系统中注册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52家,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15家,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先锋、联微、中兴、泰豪等专业培训机构力量。
上述机构仅2014年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超过5000人。
(二)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
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外包队伍不断壮大,“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一是发展迅猛,企业数量成倍增加。
根据系统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市服务外包企业仅为21家,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045家。
五年来,
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量逐年递增,承接外包业务主体队伍日渐扩大。
二是实力增强,企业接包执行金额大幅增长。
2008年,全市服务外包接包执行金额仅为3046.21万美元;2014年,接包执行金额高达9.99亿美元。
六年时间,
产业主要指标呈几何式增长。
三是菁英聚集,行业从业人数稳步提升。
2008年底,全市服务外包行业从业人数不到0.5万,经过五年的发展和积累,到2014年12月底,全市该行业从业人数
突破11万,达11.5万。
从单个企业来讲,行业龙头企业员工数量也呈现出较好
增长态势。
以思创数码为例,2008年底公司员工300余人,到2014年底员工突破1000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企业接包能力逐渐增强,“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得到彰显
一是龙头企业形象提升。
2009年前,南昌市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接包能力较弱,在行业内知名度不够。
近些年来,企业开展外包业务能力有所提升,在行业内知名度提升明显。
如:思创数码于2013年连续第二次入选商务部“全国重点服务外包企业”;中兴软件、中投科信、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入选“全国服务外包成长性百强企业”;金格科技成为国内电子签章软件行业前两强并成功上市“新三板”;泰豪软件、博微新技术成为国内电力系统软件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全太阳教育在全国教育软件细分市场民营企业第一。
二是特色园区初现端倪。
南昌市服务外包园区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过程。
通过政策引导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逐步形成了企业在园区抱团发展的集聚效应。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江西金庐软件园、江西慧谷·红谷创意
产业园、青云谱区昌南服务外包产业园、东湖区江西师大科技园、江西浙大中凯科技园、699文化创意园、81楼宇群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七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以及用友南昌产业园、南大科技园、南昌高新国家软件科技园、昌大瑞丰科技园等一批市级服务外包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区为引领,各城区百花齐放、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态势。
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已经成为南昌服务外包企业集聚最为重要的载体。
三是实力县区不断涌现。
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城区、开发区(新区)均有一个省级服
务外包示范园区。
服务外包产业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新区为龙头和主战场,各城区、开发区(新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局面,服务外包的“星星之火”,已呈现出“正在燎原”的良好发展态势。
3.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灵活,“南昌模式”的经验获得推广
一是依托培训机构。
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专业机构运作”的形式,大力开展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是拓展发展路径。
为力争在示范城市队列中的本土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做优做精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南昌模式”,采取与国家政策的“互补式”资金补贴配套等措施,开辟了“先有人才、后有企业、再有产业”的发展路径。
三是发挥引导作用。
在市级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二、南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与路径
(一)实现发展新跨越
巩固在全省示范引领地位,建设在中部地区领先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力争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竞争力逐年提升。
“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做精保障;引进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做大增量;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做优存量;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优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做足冲量。
到2020年,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外包产业政策体系和服
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推动我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培育竞争新优势
1.明确产业多极化发展导向。
信息技术(ITO)、业务流程(BPO)和知识流程(KPO)外包服务同步推进,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从
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发展。
巩固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型呼叫中心、动漫及游戏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发展金融、文化创意、互联网+等领域服务外包;重点突破生物医药、物流等领域服务外包;积极培育医疗、批发零售等领域服务外包。
2.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
为适应全球服务业跨国加速转移的新趋势,根据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色和潜力,进一步开发市场空间,巩固日本、韩国、港澳台市场,主攻欧美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拓展新业务和营销网络,提高我市高端服务外包业务比重。
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多元化市场新格局。
3.优化国内市场层级化布局。
立足服务外包产业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思创数码、泰豪软件、博微新技术、金格科技、中投科信、金太阳教育等公司,在服务外包细分领域全国领军地位的示范效应,深度挖掘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潜力。
构建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主体,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带动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4.提升企业主体市场化能力。
支持具备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承接长期合约形式的服务外包业务。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5.加强专业人才结构化培养。
坚持“先有人才、后有企业、再有产业”的发展路径,做精做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南昌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驻昌高等院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驻昌大中专院校,设置相
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课程,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适用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定制式”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二是依托先锋、中兴、联微、泰豪等服务外包重点人才培训机构,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专业机构运作”的形式,鼓励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强化培训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3+1”“2+1”等教学模式,进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