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及其专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及其专业发展
摘要:课程领导强调的是一种转型的校长领导,它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中小学校长需要在理念更新、角色规约、共同体与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谋求有效的课程领导。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专业发展
对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是近20年逐渐兴起的。
课程领导强调的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影响着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校长的课程领导问题,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改革中不能回避的热点问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逐渐改变了以往的在课程发展中的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被赋予了一定的课程权力,而有效运用这部分权力则离不开校长的课程领导。
一、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
课程领导强调的是一种转型的领导(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课程领导者必须超越传统领导概念赋予领导者“发号施令”的角色和责任,课程领导本身也将被重新概念化为一种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和质疑的过程[1]。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领航者,是学校行政、业务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在以往传统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下,中小学校长大多只注重对学校行政事务的领导与管理,而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校课程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功能以及所应扮演的角色。
课程权力的下放,学校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使得校长的领导角色应该有所转变,应该从传统的行政领导,转向对学校的课程领导。
它是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行系统,它通过成员的专业发展、组织文化的再生等活动最终达致课程品质、学生学习品性与身心素质的提升。
二、课程领导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
1.课程领导能够提升校长的道德领导能力
课程领导对校长而言,在最深的层面,是一种道德领导的素养要求,是校长如何营造学校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建设中,塑造愿景、提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品质与智识的内在要求。
校长的道德领导能力是课程领导的核心,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校长专业权威的根源所在。
课程领导能够有效地提升校长的道德领导能力。
2.课程领导能够提升校长的课程整合与开发能力
课程领导要求校长不仅要具备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取向、课程发展、教与学
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增强课程领导者对教学实践观察的敏锐性,建构课程共同体的交互平台,而且还要求校长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政策的制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课程评鉴等工作中,营造氛围,建构愿景,建立团队,在学校共同体的平台上实现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有效的课程领导,是对校长课程整合与开发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校长“教育者”角色的最好诠释。
3.课程领导能够提升校长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领导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它并非纯粹涉及课程发展的问题,而是要以深厚的课程发展知识做根基,去处理“人的问题”。
所以,课程领导者既应是一名“课程专家”,也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团体领导者”。
前者偏向于对课程领导者的理性要求,后者则侧重于领导者智慧与情感的结合[1]。
课程领导本身要求建立有效的课程团队,并赋予课程团队以共同愿景和开展有效协作。
课程领导在中小学的实施,势必要求学校领导者进行课程团队方面的建设,通过团队和共同体建设,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4.课程领导能够促进校长教学专业的引领能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即课程领导者引导组织成员共同创建愿景,在此目标指引下自主、自律、携手同心地进行课程实践的活动。
课程领导需要中小学校长在一系列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对师生的教与学,以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
传统的呆板、机械的课程管理模式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剥夺了他们的专业自主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校长的课程领导赋予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为其专业自主提供制度和资源的保障,能使教师与学生内在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彰显。
三、在课程领导中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
1.促进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理论素养的提升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校长的领导理念与课程理念,提升校长的理论素养,不仅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校长领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要具备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取向、课程发展、教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有效增强其对教学实践观察的敏锐性,建构课程共同体的交互平台。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还必须了解有关领导的各种理论、取向和形态等,从而依据学校固有的文化,选择适合学校情境、又能展示个人强项的领导策略。
我们倡导校长提高课程领导的修养,首先就需要在理论层面,有计划、有系统地帮助校长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与知识框架,使其对课程领导的理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使其对课程领导的理论内核有更为清晰的把握,并能通过反思,形成自己的课程领导理念,以便把课程领导引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2.促进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转变
课程领导赋予校长新的领导角色,这种新的角色意味着一整套的行为模式和角色期望,意味着校长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领导身份和领导行为,意味着校长作为领导者要担负起这些角色背后的规范、责任和义务等。
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所赋予领导者的角色既是对校长专业实践的一种行为规约,也是对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诠释和注解。
中小学校长在其专业发展中要积极地审视自己领导角色观的转变,要积极地体认这些新角色背后的期望与规约,积极地诠释这些新角色观所要求的领导任务与领导行为。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新角色观主要体现为“教育者”、“领导者”与“行政者”三重角色观的整合。
具体而言,“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校长成为教育理想家,成为课程专家和专业领导者。
这就要求校长在教育理论、课程理念等方面加强理论修养,在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鉴等方面有很强的课程领导能力。
“领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求校长具备一般的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还要求校长有领导共同体建设的能力,要求校长成为学校共同体的策划者和激励者。
这就要求校长成为新型的道德领导和课程领导,在共同体建设中打造一支优良的课程团队,在更深层面塑造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和课程氛围。
“行政者”的角色则要求中小学校长在具体的领导行为中能有效地驾驭学校的组织机构,有效地驾驭和引领学校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效地把学校文化、共同愿景等课程领导的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去。
3.促进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的提升
学校共同体是适合学校组织的领导理论,它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它依靠的是规范、目的、价值观、专业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成员间自然而然的互依性,它更多地聚焦于成员之间的承诺、责任与义务[2]。
中小学校长必须积极地响应学校共同体的建设,通过共同愿景、系统开放和合作文化的协同,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学校共同体有共享的价值观、共同愿景、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和共同的情感与信念等,这些方面的特征对我们的校长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中小学校长要能够识别并澄清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信念;要将上述的价值观和信念转化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非形式的规范;要能够发扬共同体内部的团队精神,使共同体内部产生凝聚力,成员间彼此信赖;要引导共同体成员对责任和义务做出回应;要依靠共同体的规约来强化专业及共同体的价值体系。
学校文化与共同体的建设,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互为促进。
“文化有其稳定的、深层的意义内涵,并不断地形塑着我们的信仰与行为”[3]。
学校文化会渗透到课程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学校文化具有重要的课程意义,影响着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在课程领导的实践和学校文化的创建中,需要明晰学校文化的深层意义和外在符号系统,需要利用学校的符号系统与仪式活动等把学校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世界中。
中小学校长要努力创设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优化校园环境,在优良的学校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和自身领导能力的提升。
4.促进课程领导专题培训形式的改革
在校长专业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大对课程领导培训的力度。
当前已有的课程领导的专题培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培训的形式上都还很不成熟。
主要表现是:在培训的内容上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专题开发的力度不够,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即多侧重于理念上的讲授。
与以往的专题培训比较,课程领导的专题培训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课程领导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程领导的相关专题培训需要切实地关涉到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关涉到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这就需要加强课程领导理念与实务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相关的培训活动,更快更好地提升广大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与素养。
在开发与整合课程领导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加大课程领导专题培训形式的改革。
课程领导专题培训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课程领导理念与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和理论重复,开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新模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落实“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培训意涵,提高校长投入、参与、反思的程度,促进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显华.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冯人鸣.道德领导及文化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4(3).
[3]Deal,T.and Peterson,K.(1990).The principal’s role in shaping school cu lt ure.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r of Education Resear ch and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