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学案设计: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设计

《用打点计时器測速度》教学设计【课题】用打点计时器測速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I 第一章第四节【课型】实验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内容分析一、打点计时器原理及构造;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四、用图像表示速度、v—t图像。
强调能力的培养,如阅读仪器说明书、从图像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用图像描述研究物理过程的能力。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本P24-25问题与练习中出现了匀速、匀加速、匀减速运动的图像,编者的意图是巩固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意义,加深对图像的理解,为下一节《加速度》的教学做准备。
新旧教材的对比如上表所示,从课题的名称、编排、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旧教材放在实验里。
新教材放在了课本里,用较为正式、较长的篇幅,共7页来介绍,可见其地位的变化。
老教材只要求测量手的运动平均速度,判断是否做匀速运动。
新教材强调了能力的培养,如阅读仪器说明书、从图像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用图像描述研究物理过程的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长度的测量方法,即刻度尺的使用。
2.学生的障碍: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时有效数字位数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差异及功能②能够阅读产品说明书,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③初步学会从纸带上获取时间和位移等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测定物体的速度④学会建立物体运动的v—t图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力。
②初步了解用图象描述和研究物理过程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物理知识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思想,感受团队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①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Word版含答案

1.4试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材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为试验课,目的是让同学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依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同学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当然这种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它的精确性,这要在下一章中学习,在此可不必要向同学介绍这种结论性的学问,以免冲淡学习重点,加重同学负担.本节课旨在让同学学到科学试验中探究的方法,而不是留意探究的结果多么完善,所以千万不能让同学养成不敬重试验事实、拼凑试验结果的习惯.要让同学在亲身体验描点法作图象的思想方法,向同学讲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乐观参与.老师要补充一些更为典型的、同学格外生疏的、不愿定是物理方面的图象,要突出图象的直观性,使同学对图象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化的了解,为本节建立物理图象来分析、查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依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试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猎取有用的信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育同学独立学习的力气.2.通过试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育同学猎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力气,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育同学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力气,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进展中的作用.4.体验试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5.经受科学探究过程,生疏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争辩物体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奇异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加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2.经受试验过程,体验科学试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妙.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育同学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育同学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培育同学合作与沟通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敬重他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能依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猎取物理信息.四、教学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力气.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简洁的事情,特殊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飘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争辩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争辩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精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技术上是比较简洁的,我们在测量时可以尝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再经过计算或作图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在试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接受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快慢.【课堂活动】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1.同桌两位同学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 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2.两位同学竞走竞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状况,现在让每位同学都提着底部穿孔、漏沙比较均匀的两个沙袋一起竞走,然后通过他们的漏沙状况来推断他们的匀速运动状况和加速状况.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同学做完后争辩.生: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生:参与竞走的两人若运动快慢比较稳定,则漏沙比较均匀,若加速运动,会发觉快的时候漏沙少,慢的时候漏沙多.[新课教学]师: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生疏到了打点和漏沙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一、电磁打点计时器老师布置同学对比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同学留意其重点:观看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沟通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转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全都,即为0.02 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假如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1-4-1 电磁打点计时器【沟通与争辩】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沟通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生: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转变来转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全都.若使用50 Hz的沟通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二、电火花计时器老师布置同学对比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同学留意其重点:观看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1-4-2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图1-4-2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沟通220 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 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一般有光白纸带(20 mm×700 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楚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试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试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留意降低试验成本.【沟通与争辩】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生: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由于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老师评论并系统总结.师: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微小,这种微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沟通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全都(脉冲周期不大于50 μ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平安牢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μA).师: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生:时间和位移.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自主探究.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同学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试验步骤提示.指导同学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同学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沟通与争辩】针对问题,同学争辩实践后回答.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生: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整片,可调整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楚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缘由?怎样调整?生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上升,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生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生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生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生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状况下,打点的清楚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楚,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准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生: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投影呈现: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同学阅读):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同学试验时可接受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马上切断电源.师: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头,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假如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生:共(n-1)个.同学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思考与争辩】师:怎样依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生:测出两个点间的距离,数一下这两个点间共有多少个时间间隔,即有多少个0.02 s,用这个总距离去除以所需用的时间.【课堂训练】出示题目: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假如把纸带和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争辩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况.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1-4-3所示每条纸带记录的物体的运动状况.图1-4-3参考答案:(a)、(b)的各点分布较为均匀,是匀速运动,但从点子的疏密程度来看,(b)上的点子较稀疏,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较快,速度较大.(c)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速度在增大;(d)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慢,速度在减小.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精确.示例:如图1-4-4,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tx∆∆,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图1-4-4tx∆∆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当依据实际状况选取这两个点.同学依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 ,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 ,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依据v =tx∆∆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四周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第24页表2中.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状况.【课堂训练】 出示题目:如图1-4-5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某次试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AC =14.0 mm ,AD =25.0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纸带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_m/s.图1-4-5参考答案:0.35 0.42 0.35解析:AC 间的平均速度为T AC 2=02.02100.143⨯⨯- m/s=0.35 m/s ,AD 间的平均速度为TAD 3=02.03100.253⨯⨯- m/s=0.42m/s.对描述B 点的瞬时速度来说,AC 段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能接近B 点的真实速度,即B 点速度更接近于0.35 m/s.五、用图象表示速度师: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状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状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生: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依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 ,t )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简称速度图象.同学具体操作描点.师:我们从依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 师:为了更清楚,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 在老师的提示和挂念下连线.师:速度的实际变化应当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假如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当与实际状况更接近.指导同学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师:我们现在来观看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状况.【六、 课堂小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确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 -t 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外形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
高中物理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习目标: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象。
重点难点:1、打点计时器的正确使用、2、掌握测速度的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2、会用纸带求速度及根据v-t图象处理数据、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压打点方式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周期性产生电火花打点周期工作原理用限位孔限定纸带,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通电,振片带动振针打点、若纸带运动,其上就会留下一行小点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2、测量速度的原理(1)测量平均速度:测量打点计时器在打出某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Δx(注意测量值应估读到0、1 mm),数出这两点间的点数n(包括两端点),则打这两点的时间间隔Δt=,即可由=算出平均速度(2)测量瞬时速度: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极限逼近的方法、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复写纸、导线、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把复写纸套在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 v的低压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n-1)0、02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训练案1、关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D、根据纸带上的点痕可以知道任一时刻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直接测量得到,而不需经过计算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3、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A、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应先使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4、下面是四位同学在测定匀速运动的小车的速度时分别打出的四条纸带,纸带上的点迹比较理想的是()6、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流电源的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第隔 s打一次点,当电源的频率为60Hz时,它第隔 s打一次点。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3.能利用v-t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结构示意图打点原理电磁作用下振针上下周期性振动打点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放电打点工作电压6 V以下交流电源220 V交流电源打点周期0.02 s0.02 s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复写纸的摩擦,纸带与振针的摩擦纸带与限位孔、墨粉纸盘的摩擦,比前者小功能功能相同,都是计时仪器用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物体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Δx。
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Δt,则v=ΔxΔt,当Δt很短时,认为ΔxΔt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等。
四、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上接线柱接到6 V 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
随后关闭电源。
(4)重复步骤(2)、(3),获得3~5条纸带。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往后数n 个点,n 个点之间的间隔数为(n -1),纸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Δt =0.02(n -1) s 。
(6)用刻度尺测量出第1个点到第n 个点间的距离Δx 。
2.数据处理(1)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 个点,纸带的运动时间为Δt =0.02(n -1)s ,纸带的位移为Δx ,纸带的平均速度v =ΔxΔt。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记录项 实验次数点数n 点划分出的间隔数n -1运动时间Δt /s位移Δx /m平均速度v /(m·s -1)1 2①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2022高一物理学案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人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要点导学]1.本节学习中学实验室里测速度的常用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用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本节还学习了用图像表示速度,即速度-时间图像。
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和速度-时间图像是重点。
速度图像的理解也是难点。
2.打点时间间隔T 与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 的关系是:T=1/ f 。
50Hz 交流电时,每隔0.02s 打一次点。
3.利用打点纸带测量速度的方法就是应用速度的定义式“t xv ∆∆=”。
但是,这样得到的其实是平均速度,只有当时间Δt 很小的情况下,算出的v 才能认为是瞬时速度。
4.教材P23的图1.4-5中,测E 点的瞬时速度时用了位移DF 与对应时间(为3T ,0.06s )之比,但DE 和EF 的时间不等(前者小,后者大,为1:2)。
其实,为了减小误差,在求E 点速度时,最好使E 点处于所用位移的中间时刻(在图1.4-5中,只要取原来的F 点左边一点为F 点)。
特别是我们以后马上要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话,从理论上讲,没有系统误差。
5.以时间t 为横坐标、瞬时速度v 为纵坐标,画出的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称为速度-时间图线(v-t 图线),简称速度图线(或速度图像)。
[范例精析]例1 .图1-4-1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纸带旁边是一支最小刻度为1mm 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B 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A 到C 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位移的大小从刻度尺上读出:s=4.20cm ,A 到C 共11个点,10个时间间隔,所以A 到C 所用的时间t=0.02s ×10=0.2s ,所以./210.02.01020.42s m s m v =⨯=-根据公式t xv B ∆∆=计算B 点的瞬时速度,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B 点的运动快慢,我们尽量在靠近B 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B 点的左右两个点子,左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3cm ,右边一个点子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1cm ,那么Δx =2.61-1.73cm=0.88cm ,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t =0.02s ×2= 0.04s ,所以./220.004.01088.02s m s m t x v B =⨯=∆∆=-拓展: 用最小刻度是mm 的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0.1mm 位,不能为了“方便”而“凑整数”,这是实验的规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必修1教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上面介绍的两种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T=0.02s,因此,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子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里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开启电源等待1s~2s拖动纸带,拖出纸带后立即切断电源;
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测量计数点之间长度时要用量程在30cm以上透明塑料尺一次测量多组计数点间数值,不要用短刻度尺一段一段的测量计数点间距离,减少偶然误差。
作 业
布 置
1. 电磁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瞬间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教学中的几点考虑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实验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各种活动应有序进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说明卡,对照课文和说明卡观察仪器结构、了解仪器功能、操作要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组之间可以交流、对比实验情况。如有意识的变速拉动纸带,观察纸带上打出的点起始部分、中间部分、最后部分有什么变化?其他小组打出的点有什么不同,这些差异都说明什么问题?以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力。
实验步骤:
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在两条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在220V交流电源插座上。
3.按下脉冲输出开头,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纸带动上就打上一列车员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规戒律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则为(n-1)个,用t=0.02 (n-1)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
点子数n
2022高一物理学案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人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学案(人教版必修1)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6_V 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0.02_s 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2.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类似,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也就比较小.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时是利用了平均速度的公式v =ΔxΔt,当Δt 或Δx 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4.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用来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问题情境] 1.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6 V 的低压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n 个点的间隔数为n -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n -1)×0.02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 .(6)利用公式v =ΔxΔt 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误差分析:(1)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2)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3)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 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3.数据处理: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 ,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 、B 、C 、D 、…作为“计数点”,如图1所示,依次测出O 到A 、A 到B 、B 到C 、…之间的距离x 1、x 2、x 3、….图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A 、B 、C 、D 、…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x1+x22T 、v B =x2+x32T 、v C =x3+x42T、v D =x4+x52T、….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位置A B C D E F (x n +x n +1)/m v /(m/s)[问题延伸]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出现下列情况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调节? (1)打点不清晰(不打点). (2)打出的是短线,而不是点. 答案现象原因调节的方法打点不清晰1.振针过高2.电压太低,振幅小3.复写纸用得太久1.把振针适当调低2.适当调高电压3.换新的复写纸 打的不是点,是短线1.振针过低2.所加电压太高,振幅过大1.把振针适当调高一些2.适当调低电压二、用图象表示速度[问题情境]许多变化过程可以用图象来表示,如气温的变化、股票的涨跌等,用这种形式表示变化过程有什么优点? 答案 图象法是揭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变化规律. [要点提炼]1.v -t 图象: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2所示的v -t 图象.图22.v -t 图象的意义:v -t 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3.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图3所示,直线a 、b 分别表示v a =4 m/s ,v b =8 m/s.图3(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中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并且可以求出位移,根据位移公式x =v t ,在v -t 图象中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v 和t 的一个矩形面积,如图4中画斜线的部分.图4[问题延伸]你能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吗?图5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图5(1)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3)运动方向是否变化?答案(1)有初速度.(2)变化;速度先变大然后保持不变,再变小,最后反向增大.(3)方向变化.例1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解析从打点计时器的用途出发对选项进行筛选.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答案ABD变式训练1如图6所示是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图6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打点针压得过紧答案 D解析当振针距离复写纸片间隙过小,每一个打点周期内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这样就成了一段一段的小线段.A选项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不工作,B选项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工作不稳定,C选项造成各点间距忽大忽小,故D选项正确.例2如图7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段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段、BC 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图7解析通过数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个数,找出每段的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进行计算.v AB=Δx1Δt1=1.905×0.02cm/s=19 cm/s=0.19 m/s,v BC=Δx2Δt3=2.402×0.02cm/s=60 cm/s=0.60 m/s,v CD=Δx3Δt3=1.200.02cm/s=60 cm/s=0.60 m/s,v DE=Δx4Δt4=2.382×0.02cm/s=59.5 cm/s=0.595 m/s.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变式训练2 如图8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 m/s.图8答案0.35 0.43 0.35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AC间的距离为14 mm=0.014 m,AD间的距离为26 mm=0.026 m.由公式v=ΔxΔt得,v AC=0.0142×0.02m/s=0.35 m/s,v AD=0.0263×0.02m/s≈0.43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由A到D,纸带运动速度在变大)【效果评估】1.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先后关系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答案 A2.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答案BC3.图9为一条纸带打上点后的情况,已知A、B、C、D四个点中,A点最先打出,D点最后打出,由图可知,A→. B阶段纸带做______运动,B→C阶段很接近______运动,C→D阶段则做______运动,A→B、B→C和C→D三个阶段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依次为__ ____ m/s、______ m/s和______ m/s.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9答案加速匀速减速 1.8 5 5.25 254.图10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图10(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2 s末的速度多大?答案(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质点在2s末的速度是7.5 m/s.解析根据v-t图象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少,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质点在2 s末的速度由v-t图象可知是7.5 m/s.。
高中物理1_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材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2.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2.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四、教学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堂活动】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1.同桌两位同学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 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以上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学生做完后讨论.生: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新课教学]师: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打点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一、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 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1-4-1 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与讨论】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生: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若使用50 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二、电火花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1-4-2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图1-4-2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 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 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 mm×700 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交流与讨论】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生: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师: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 μ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μA).师: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生:时间和位移.下面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交流与讨论】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生: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生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生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生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生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生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生: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投影展示: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学生阅读):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师: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生:共(n-1)个.学生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思考与讨论】师: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生:测出两个点间的距离,数一下这两个点间共有多少个时间间隔,即有多少个0.02 s,用这个总距离去除以所需用的时间.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示例:如图1-4-4,测量出包括E 点在内的D 、F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t x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 图1-4-4tx ∆∆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 ,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 ,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根据v =tx ∆∆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第24页表2中.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五、用图象表示速度师: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生: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 ,t )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简称速度图象.学生具体操作描点.师:我们从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 师: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师: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指导学生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师:我们现在来观察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情况.六、 课堂小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 -t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七、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学案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一章第3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习目标】1.认识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括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依据纸带丈量速度的原理并丈量刹时速度.3.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绘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习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能依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刹时速度.3.会用描点法描述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得物理信息.【学习难点】办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绘图象的能力.【预习自测】1.仪器结构(1)以下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零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1.2.3.4.5.6.7.8.9.(2)以下图为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图2.仪器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必定内发生的仪器,它使用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以下,当电源的频次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边,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远磁铁的作用下,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上下振动。
这时,假如纸带运动,振针就经过复写纸片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假如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同,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同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
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近似,这类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遇到的阻力比较,实验偏差也就比较。
3.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用来描述随变化关系的图象。
4.有时偏差是指由因素造成的,用的方法能够减小有时偏差。
系统偏差是由、造成的,特色是多次重复丈量的结果老是真切值,体现单调偏向。
5.相对偏差等于。
6.有效数字是指带有一位的近似数字。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2.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况.3.利用v-t图象剖析实验数据,描述物体的运动.【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沟通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同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一样时辰的地点,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一样时间内的位移,依据均匀ΔxΔx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很短时,能够以为等于t时辰的刹时速度.ΔtΔ t【实验步骤】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能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并检查两条白纸带能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能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沟通220 V电源插座上.3.接通开关,用手水平川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会打下一系列的点迹.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今后数出若干个点,假如数出n个点,这些点区分出来的间隔数为(n-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为0.02(n -1) s.Δx 5.用刻度尺丈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x,再利用公式v=Δt计算纸带经过这段位移时的均匀速度.把丈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6.在小纸带上标志连续7个计数点,分别标上记号A、B、C、D、E、F、G.用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x4、x5、x6,记录到表中.7.依据表中对纸带数据的丈量结果,运用学过的知识判断: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仍是变速直线运动?说出判断的原因.8.将B、C、D、E、F作为丈量点,分别丈量包括这些点的一段位移Δx,因为Δt很小,求出Δt内的均匀速度,即等于各点的刹时速度,记入表中.【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切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6 V以下沟通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沟通电源.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固性和清楚程度,必需时要进行调理或改换器械.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准时再用手拉纸带.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地点,以保证打点清楚.6.打点计时器不可以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以后应立刻封闭电源.【数据办理】1.依据纸带剖析物体的运动状况并能计算均匀速度.(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 s(电源频次为50 Hz),因此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2) 依据v=ΔxΔt,求出随意两点间的均匀速度,这里Δx 能够用直尺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Δ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 s的乘积.这里一定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大略计算刹时速度某点E的刹时速度能够大略地由包括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均匀速度来表示,如下图,v E≈v DG或v E≈v DF.纸带粘贴处:依据大略表示某点刹时速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计数点,丈量包括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填下表.地点012345△x/mt/s-1v/m·s依据v=△x/△t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邻近的均匀速度,把它看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刹时速度,填下表.从该表中能大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状况.地点012345t/s-1v/m·s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三章第2节弹力【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用胡可定律计算;培育正确判断弹力能否存在及其方向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名师教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设计的,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2”)学习物理的兴趣。
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结束后,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个点,那么这n个点之间包含n-1个间隔,就可以得到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1)s。
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间的距离Δx。
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1. 在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研究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的某次实验中,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求AE段与BD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的定义,如果不要求很精确,用这个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中间C点的瞬时速度,也未尝不可。
然而,如果把包含C点在内的时间间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取BD,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C点时的瞬时速度,就会更准确。
然而我们选取的两点距离过小会使测量的位移误差增大,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这个纸带的计数点是每5个计时点选取出来的,所以可以用BD的平均速度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打点计时器测训练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在学生能较为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速度知识,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进一步深化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内涵和计算方法。
速度实验原理、操作及分析”)v-t图象学会了确定瞬时速度的方法,通过例2引出速度时间图象。
例2. 如图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
求出1、2、3、4、5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说明纸带的运动情况。
通过计算可以求得,5个计数点的速度分别为0.20,0.40,0.61,0.69,0.70。
高中物理第1章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第1章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4笛:打点计逼测度J队技1.解打点计逼的计痹 ||,解酱包含的动(的奔、灰).2.会安安⑹褂打点计逼 ||,解根酱测度的并测彩彼度.3.匪度皇奔枷的||,点法画枷的方法||,并画出该笛的度皇奔枷 ||,从枷获∮的ⅲ过程方法1.ü己创点计逼的||,得独⒀ 暗Γ教2.ü笛得出的||动,Х椒ū出矗获⌒ⅰ⒋||,会处的||,方法何间接测恍┎荒苯测的的方法.3.ü画度皇奔枷枷法处 ||,的Чぞ发怪的.4.笛||,嘉既6||,更6.5.骄过||,程犊骄的 ||,尝τ骄的方法动.标感价倒1.感打点计逼的||计,悸会解导||,的傅甲将J队τ活导的叮2.笛过||程,笛过程的艰||,并苍剿唤的奥.3.枷的方法的ぃХ椒ù敢创和凳的和Ь.4.合交 ||,的将己的看法交 ||,的竿成合既坚持的肮.教教е点1.Щ褂打点计逼.点2.根酱计动的彩彼度.、3.会点法绘的度皇||,奔并从枷获∥ⅲ点教点处酱的方||法,点法画枷的Γ教方骄、讲、、废法教教急多教件、电磁打点计逼、电火花计逼、电础⒌枷、酱、度尺、标剑段[]||||||||||||||||||||||||||||[]||1||||1cm||( 1 ||2)||||||?||?2||||||||||||||||||||||[]||||||||4 V 6 V50 Hz||||0.02 s1 41||||||()|||||| ||||0.02s||||||||[]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沟通电源工作||,大家想想能不可以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生: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进而促进振动片上下振动 ||,而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
若使用50 Hz 的交流电 ||,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 02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次的倒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4【教学设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本节课为实验课,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测定物体牵引纸带的速度,并尝试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根据瞬时速度是在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教材这样处理更进一步加深了上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也为学习下一节“加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信息。
2、会安装纸袋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记录的信息来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原理。
3、明确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像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能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像培养学生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用图像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简洁性。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确定相邻两点间的时间,并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在某点的瞬时速度。
教学PPT,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等。
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你能测量出一只飞舞的蜻蜓的瞬时速度吗?学生思考,教师表述:飞舞的蜻蜓运动轨迹一般是曲线,要想测得运动的速度是十分困难的,学习的过程也是由易到难,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学习测量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好不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教学难点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画图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二)进行新课1、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的学习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学生活动: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几条纸带,讨论怎样获取数据,并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本高中物理必修一学习教学的学案设计: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课标要求: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并会娴熟使用。
2、会依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的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
(重、难点)3、能运用实验数据描述v—t图像,并能依据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要点)4、掌握其余测速方法学点详列一、【实验目的】认识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用打点计时器丈量物体的速度利用v—t图像剖析和办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依据同样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的是沟通电源,当电源频次为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
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压220V沟通电4~6沟通电工作原理接通220V 沟通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接通沟通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振片被周期性的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磁场的变化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远磁铁之间就产生周期性的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振针上下振动。
这时假如纸带运动,振针就经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打点方式周期性产生电火花指针周期性上下振动打点周期记录信息位移、时间3.与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一样时辰的地点,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x,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可由t(n1)求得,则均匀速度x,当t很短时,能够以为等于t时辰的瞬v1.t2.时速度。
3.三、【实验器械】4.1、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5.四、【实验步骤】6.以电磁打点计时器为例:7.认识打点计时器的机构,而后把它固定在桌子8.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用导线与4~6V的低压沟通电源的接线柱相连结,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的下边。
接通源,用手水平川拉两条,上就会打下一行小点,随后关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基本构成,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并学会安装和使用打点计时器。
2、学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测定平均速度和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时间图像的意义,描点法画图像的方法,并画出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象。
4、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5、通过画速度—时间图像培养学生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难点】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画图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时。
为了简化我们今天只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怎样记录呢?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用彩笔和纸带模拟打点计时器。
思考:1、彩笔打出的点能不能准确记录纸带的位置?2、在打点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纸带拉动的快慢对纸带上点的间隔有无影响?学生讨论:师总结:彩笔打出的点可以记录纸带的位置,但在打点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纸带拉动的快慢对纸带上点的间隔有影响(拉的越慢纸带上点越密,反之就会越稀疏)考虑到用手打点的时间间隔不能准确相等,所以无法准确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
原因在哪?学生:原因出在用手打点时的时间间隔不能严格相等,要是有一台打点时间间隔严格相等的仪器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二、新课教学师: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打点计时器就是可以精确记录时间间隔和位移的仪器。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布置学生阅读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明确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师总结: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6V以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蓬私高一物理组2011/9/13 班级姓名一、考点自学一、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在接通50 Hz的交流电源时,打点时间间隔都是0.02 s.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当Δt很短时,可以认为ΔxΔt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交流电源、导线等.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电源种类6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220 V交流电源打点频率打点时间间隔0.02 s、频率50Hz 打点时间间隔0.02 s、频率50Hz打点方式振针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点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成点阻力来源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振针与纸带打点接触时的摩擦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摩擦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小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实验误差小。
三、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3.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点.4.关闭电源,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点的间隔数为n-1个,纸带的运动时间Δt=0.02(n-1) s.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6.利用公式v =ΔxΔ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A 、B 、C 、D…,如图所示,测出O 到A 、A 到B 、B 到C…之间的距离x 1、x 2、x 3….四、数据处理1.表格法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A 、B 、C 、D …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x 1+x 22T 、v B =x 2+x 32T 、v C =x 3+x 42T ,v D =x 4+x 52T… 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是否做匀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新课标要求: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并会熟练使用。
2、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重、难点)3、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描绘物体的运动。
(重点)4、掌握其他测速方法学点详列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3.利用v—t图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2.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结构图示工作电压工作原理打点方式打点周期记录信息220V交流电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周期性产生电火花0.02s位移、时间4~6交流电接通交流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振片被周期性的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久磁铁之间就产生周期性的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振针上下振动。
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指针周期性上下振动0.02s3.与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x,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可由∆t=(n-1)⨯0.02s求得,则平均速度v=∆x,当∆t很短时,可以认为等于∆t时刻的瞬∆t时速度。
三、【实验器材】1、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以电磁打点计时器为例: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机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用导线与4~6V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3)A 、B 、C 、D …个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 = x + x , B v =2 3 , v = 3 4 , v = 4 … 2T 2T 2T 2T 复写纸的下面。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会打下一行小点,随后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选取点迹清晰的一段纸带,从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 n 个点,则用公式∆t = 0.02 ⨯ (n - 1)s 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 ∆t 。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的距离 ∆x ,利用公式 v =结果填入表中。
∆x ∆t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点数 n点划分出的间隔数 n-1运动时间 ∆t s 位移 ∆x m 平均速度 v (m ⋅ s -1 )12五、【数据处理】 1.瞬时速度的计算(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便于分析的纸带(2)对于点迹比较密集的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 5 ⨯ 0.02s = 0.1s 。
在纸带上用 O 、A 、B 、C 、D ⋅ ⋅ ⋅ ⋅ ⋅ ⋅ 标出这些计数点,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依次测出 OA 、OB 、OC 、OD …的距离时 s 1, s 2, s 3, s 4 ⋅ ⋅ ⋅ ,再利用 x 1 = s 1, x 2 = s 2 - s 1, x 3 = s 3 - s 2 ⋅ ⋅ ⋅ 确定出 OA 、AB 、 BC 、CD ⋅ ⋅ ⋅ 之间的距离 x 1, x 2, x 3, x 4 ⋅ ⋅ ⋅x + x x + x x + x 1 2 5A C D2、速度与速度-时间( v - t )图像(1) v - t 图像:用横轴表示时间 t ,纵轴表示速度 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的描点,然后 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了如图所示的v - t 图像(2) v - t 图像的意义: v - t 图像直观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并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3)图像法的优点:图像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运用图像 法处理数据有许多优点,如可以使物理规律直观易懂,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可以方便地获得某些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数据等。
六、【注意事项】1.如果在纸带上数出了 n 个点,那么他们的间隔数是(n-1)个,他们的 时间间隔为(n-1)×0.02s ,而非 ∆t = n ⨯ 0.02s2.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 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适当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4.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通常使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运动过程中纸带带动墨粉纸盘转动,可均匀使用墨粉纸盘),若使用一条纸带置于墨粉纸盘 下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空,压在复写纸下面。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计数点要每隔T = 0.1s 选一个,即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而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x, ∆t 应取此计数点前、后两个点之间的位移和时间,即v = x n + x n + 12T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7.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别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各个测量点到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
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七、【误差分析】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自身带来的系统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x来求平均速度2、对纸带进行测量时带来误差:(1)读数时会有偶然误差(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
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作v-t图像坐标单位选定的不合理,不按要求作图,致使作图粗糙带来误差。
【题型拓展】题型1:实验操作与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不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靠产生电火花放电蒸发墨粉打点,比电磁打点计时器计时更准确,电火花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要更小,而且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也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小纸带和计时器上限位孔之间的摩擦【例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定位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是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要使用4~6V的直流电源【例2】(多选)以下时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A.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放在纸带下面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分别接上导线,与4~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对纸带进行测量,测量时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题型2:实验原理与实验数据处理1、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x,并求得两点间的时间间隔∆t,则平均速度v=∆x∆t2、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可用v=x+xn n+12T求解,∆x,∆t应取此计数点前后连个点之间的位移和时间。
【例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六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表格距离测量值cmx1x2x3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v2=m s【例4】如图所示时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段纸带,A为第一个点,根据图中的数据,试通过计算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题型3:v-t图像与运动规律分析图像法是一种有效较小误差的的处理数据的重要方法。
做物理图像时,要选定合理的坐标单位,坐标轴的长度设定适当,使测量点分布在坐标区域的大部分范围;描点时个别误差较大的点要舍去;根据所描点的分布趋势规律要画出拟合线,对于直线的图像计算斜率时要在直线上选取两个较远的点进行计算,v-t图像特征主要包括:图像的变化趋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含义、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等。
【例5】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1)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离x4=2.70cm,D,E两点间距离x5=2.90cm,则小车的速度值v D=m 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请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
(该同学分别算出其他点的速度:v A=0.220m s,v B=0.241m s,v C=0.258m s,v D=0.300m s)(3)由所作v-t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题型4:其他测速方法1、光电门传感器是测定瞬时速度的仪器,他的原理是发射端发出一条很细的红外线到另一端的接收窗口,当固定在运动物体上的一个已知宽度的挡光板通过时,它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挡光板经过的时间,再用挡光板的宽度除以经过的时间求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由于挡光板一般宽度较小,所以可以将这个平均速度当作瞬时速度,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2、雷达(超声波)测速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天线不断向测试方向发射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
如此即可通过频率的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现已广泛用于警察超速测试等行业。
【例6】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的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速度,乙图中MN是水平桌面,PQ是长1m左右的木板,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
此外,在模板顶端的P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d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s和2.0⨯10-2s,滑块d 的宽度为0.5cm.则滑块通过电光门1的速度v1=m 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 s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x【例7】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