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周鸿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周鸿燕
摘要: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
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按疾病护理常规采取有效
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通过防
治再出血、严密观察病情、防治脑血管痉挛、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
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临床好转率达95.1%,出现3例并发症,并发
症发生率4%。
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致脑底部或
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SAH通常为脑底
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1],
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各种形式的外伤等。
还可见于血液病、各
种感染所致的脑动脉炎、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病、肿瘤破坏血管、抗凝治疗的并发
症等[2]。
主要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
致死致残率高[3],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SAH 再出
血的发生率为15.3%[4]。
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54岁。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意识障碍、颈项
强直。
均按临床路径进行规范治疗,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综合护理,49例临床治
愈出院,出现3例脑疝,病情加重未愈出院。
1.2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常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改善血管痉挛,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对于无明显禁忌证
者均采取亚低温治疗。
2护理方法
2.1防治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较高,以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
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率最高[5],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绝对卧
床休息4-6周,抬高床头15°-30°,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搬动和早期下床活动。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限制探视,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屏气等。
2.2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时
记录,发现患者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立即报告医师
处理。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观察:发热一般发生在出血后2-6d,体温多在38-39 ℃,体温过高多提示合并细菌感染,若出血影响到下丘脑,会出现中枢性
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
合并细菌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若患者
出呼吸急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为脑疝早期表现,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保持
口腔清洁,每2h翻身拍背一次,预防肺部感染。
防治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
一旦发生,很难逆转,重在预防,如维持血容量和血压,避免过度脱水,按医嘱
应用钙通道阻滞剂,DSA检查一般选择在首次出血后3d内或3-4周后,避开脑血
管痉挛和再出血的高峰期。
如治疗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进行
2.3性加重和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应考虑可能为脑血管痉挛,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教会患者缓解头痛的方法,如缓慢深呼吸、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应用镇痛镇静剂。
2.4用药观察:认真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正确应用脱水剂,应
做到严格控制24h出入水量,按时给药,每次输注的时间控制在20-30 min,勿使液体外渗。
为预防脑血管痉挛,可给予尼莫地平8mg加生理盐水500mL,避光静
脉输入,输注的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滴速。
禁用吗啡
类药物,以免造成呼吸抑制。
2.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选择低盐低脂
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多食谷类和鱼类、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油的摄入,昏迷患者应鼻饲流质饮食,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患者,尽量
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
喂食后保持相应体位30-
60min[6],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2.6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对脑水肿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脑细胞
的耗氧及代谢水平,从而减少脑细胞乳酸的含量,脑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细胞
损伤,而神经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神经细胞凋亡的高峰在
3d时,以后逐渐减少[7],发病3d内无明显禁忌证者,均给予亚低温治疗,以达
到脑保护及缓解脑水肿的目的。
亚低温治疗一般采取头部冰帽及躯干冰毯降温,
按时进行翻身记拍背,做好皮肤护理,放止冻伤及压疮。
2.7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查
明病因,及时处理。
帮助患者主动采取措施,去除自身危险因素,改变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饮食上保证充足营养、热量和纤维素,防止便秘。
对存在偏瘫肢体功
能障碍的患者,教会患者和家属康复锻炼的方法。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等,提示可能是出现脑疝[8],护士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患者降颅压、止疼等。
有高血压者继续服药,目前临床多采用适当使用降血压药物,控制
血压较低的水平,一般以160/90mmHg以下为宜[9]。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神经内外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临床表现和体征不明显,重者可突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本病最主要
的并发症是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另外由于长期卧床引发的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本病的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常规,多巡视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落实
各项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同时,重点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DSA检查
的目地等相关知识及明确病因诊断的意义,耐心向患者解释头痛发生的原因及可
能持续的时间,使患者了解随着出血停止和血肿吸收,头痛会逐渐减轻,让患者
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10]。
对于有肢
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适当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通过规范落实该病疾病护理
常规,可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15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3 .
[3]李彩萍.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2(18):2877-2878.
[4]彭海.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0,7(1):23.
[5][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6.
[6]陈宏民,李艳丽,李红霞.红霉素氧氟沙星治疗脑血管病肺部感染[J].河南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2(6):53.
[7]党静静,王志萍.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7(29):618-621.
[8]何卫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疼
痛医学杂志,2010,16(4):256.
[9]安得仲.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8.
[10]孙霄云,刘堃,罗俊生,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循证护理[J].中国
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5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