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培训之纳税调整类(PPT 156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万元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则需进行视同销售收入的调增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销售未完工产品
税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 〔2009〕31号)第9条 :“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
收入,应先按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
租金收入
税
1.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 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 现。 2.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 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 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 《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 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 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 相关年度收入。(★若选
会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 金,出租人应当在租赁 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 法确认为当期损益;其 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收入类调整项目:“调增金额”反映“税收金额”减“账载 金额”>0的数额,反之,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调增金额” 填报 “税收金额”减“账载金额” <0的数额,反之,其绝对 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特殊事项调整项目”、“其他”:根据具体情况填报“调 增金额”、“调减金额”。 “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填报经特别纳税调整后的“调 增金额”。 对存在下级明细表的项目,其“账载金额”、“税收金额” “调增金额”,“调减金额”根据相应附表进行计算填报
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毛利额(填入24行)=销售未完工产品的收入(填入
23行)×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计税毛利率
(分开发项目分别计算)
计税毛利率: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6号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销售未完工产品
第12条:“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 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
★所有权属是否发生变化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金额的确定:
自制的资产: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外购的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148号保留的政策:企业外购资产或服务不以销售为目的,用于替
代职工福利费用支出,且购置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的,可以
按照购入价格确认视同销售收入(A105010对“用于职工奖励或福
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 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
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纳税调整: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
在计算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扣除基数时,就按照会计 核算的营业收入计算,不考虑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 税收和会计确认的差异;
础上,平衡覆盖全面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明确列举了收
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共五 大类33小类的纳税调整事项。
2、丰富信息采集,为后续管理、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
撑。部分调整事项设置了三级明细附表,进行明细信息 的采集,部分表格兼具信息披露功能(如捐赠支出纳税
调整明细表,要求披露捐赠支出的明细信息)。
纳税调整收入类: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 期的一项原则,即以实质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 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费用及债权和债务,而 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
第二部分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具体填报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本表按照“收入类调整项目”、“扣除类调整项目”、“资 产类调整项目”、“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 应税所得”、“其他”六大项分类填报汇总,计算出纳税 “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的合计数。 数据栏分别设置“账载金额”、“税收金额”、“调增金 额”、“调减金额”四个栏次。 账载金额: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项目金 额。 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项目金额。
例:2013年底,A建筑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
10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工程于2014年1月初开工,
预计2015年下半年竣工,工程预计总成本为800万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经发生的成本为500万 元,已开票结算工程价款320万元,实际收到300万元。
若会计已进行处理,且与税收确认金额一致,不存在差异,
则不需调整。
成本调整时,以负数填列,表示纳税调减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新增明细附表
适用于发生视同销售、房地产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项目 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 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视同销售行为、房地产企业销售未 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的税法规定及 纳税调整情况。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未完工产品结转完工产品
基本按销售未完工产品进行反向填报,消除重复计算问题。
符合税收结转条件,会计未结转的,应予以 调整,待会计确认收入后,再予以反向调整, 分析填报
计算逻辑:22行(销售未完工产品纳税调整额)-26行(结转 完工产品纳税调整额),需会计上做确认处理,才可以进行 减项的填报。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期确认收入。
4.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5.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 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纳税年度内完 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6.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分得的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其收入 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涉税事项就需填报)。
A105000纳税调整项 目明细表
1、视同销售和房地 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2、未按权责发生制 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 细表
3、投资收益纳税调 整明细表
4、专项用途财政性 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5、职工薪酬纳税调 整明细表
6、广告费和业务宣 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 明细表
7、捐赠支出纳税调 整明细表
——填入第25行:实际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
★在会计核算中未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方可填报。 由于会计核算时当年预售收入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按照预售
收入计算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也不得确认当年的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只能暂时保留在应交税费科目。若已计 入当期损益,则本行不填报,否则会造成税金的重复扣除
政府补助收入
政府补助,对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直接
按照不征税收入进行调整,符合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 填报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涉
及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
税前扣除,填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 明细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条例》25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 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 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 国税函(2008)828号: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 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 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主要解决业务招待费等扣除基数问题。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例:某企业使用企业会计制度,用市场价格100万元的自 产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假设会计上分录如下借:管
理费用 77;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7 借:非货币性福利 77万元
贷:库存商品
60万元
新、旧纳税调整表对比
1、表结构
旧:1张纳税调整表+7张相关、平行申报明细表 (广告费、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折旧摊销、股权投 资、公允价值计量、税收优惠、成本支出 )
VS
新:一级纳税调整主表1张 二级纳税调整明细表12张 三级纳税调整明细附表2张
新、旧纳税调整表对比
2、表项目 旧: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准备金调整、房地产预计利润调 整、特别纳税调整、其他七类51小类 VS 新: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六 类36小类 新增事项:企业重组、 新表归并了调整项目,压缩纳税调整主表行次, 政策性搬迁、特殊行业 如将工资、福利等合并为职工薪酬调整、 准备金、房地产开发特 将资产折旧、摊销项目合并。 定业务 均设置二级明细附表 增加:投资收益、政策性搬迁、销售退回 佣金、手续费、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特殊 行业准备金、加收利息等列举调整项目
择,无差异)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税
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 确认 。
会
分期收款销售符合实 质性融资性质的,可在 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 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 (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 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 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
额。
注意:时间性差异、未 实现融资收益确认的财务费 用
政府补助收入
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纳税调整明细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新增明细附表 ,主要是解决时间性差异调整 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适用于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
税 1.租金收入: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
2.利息收入: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 3.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
8、资产折旧、摊销 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 表
9、资产损失税前扣 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10、企业重组纳税调 整明细表
11、政策性搬迁纳税 调整明细表
12、特殊行业准备金 纳税调整明细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扣除明细表
资产损失(专项申报) 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 明细表
设计思路
1、展现税会差异。梳理税会差异,在老纳税调整表基
利视同销售收入”填表说明)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 增值税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的调整将会涉及到广告和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调整问 题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需同时调整 本(或确认金额与税收规定不一致)应进行填报调整。
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视同销售条件,会计核算未确认收入、成
设计思路
3、优化表格设计 一是在申报层级上,共设置了三个层级,从三级到二级再 到一级附表,层层汇总到主表。层次更为清晰顺畅。 二是在明细附表设计上,既列示了税会差异,尽可能多的 采集涉税信息,又兼顾了纳税人申报负担,因此只对重要事项 (如企业重组)、跨年度管理事项(如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 政性资金)等进行了明细附表设置。对需要明细数据支撑的, 如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申报表、加速折旧统计表进行延展,设置 了三级明细附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培训
纳税调整类
主要内容
一、纳税调整表总体介绍 二、纳税调整明细附表具体填报
第一部分
纳税调整表总体介绍
一、总体介绍
(一)表架结构: -主表 1张 12张 2张 -1级明细表 -2级明细附表 15=1+12+2
(二)适用范围:企业在发生纳税调整时填报
(两个例外:资产折旧、摊销及资产损失为发生
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的政府 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 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收到与收益相关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等 贷: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或补贴收入) (有差异,需调整) 发生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等(VS不征税收入时:不得扣除) 贷:银行存款等 分摊递延收益,结转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有差异)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则需进行视同销售收入的调增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销售未完工产品
税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 〔2009〕31号)第9条 :“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
收入,应先按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
租金收入
税
1.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 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 现。 2.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 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 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 《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 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 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 相关年度收入。(★若选
会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 金,出租人应当在租赁 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 法确认为当期损益;其 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收入类调整项目:“调增金额”反映“税收金额”减“账载 金额”>0的数额,反之,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调增金额” 填报 “税收金额”减“账载金额” <0的数额,反之,其绝对 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特殊事项调整项目”、“其他”:根据具体情况填报“调 增金额”、“调减金额”。 “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填报经特别纳税调整后的“调 增金额”。 对存在下级明细表的项目,其“账载金额”、“税收金额” “调增金额”,“调减金额”根据相应附表进行计算填报
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预计毛利额(填入24行)=销售未完工产品的收入(填入
23行)×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计税毛利率
(分开发项目分别计算)
计税毛利率: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6号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销售未完工产品
第12条:“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 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
★所有权属是否发生变化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金额的确定:
自制的资产: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外购的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148号保留的政策:企业外购资产或服务不以销售为目的,用于替
代职工福利费用支出,且购置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的,可以
按照购入价格确认视同销售收入(A105010对“用于职工奖励或福
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 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
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纳税调整: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
在计算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扣除基数时,就按照会计 核算的营业收入计算,不考虑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 税收和会计确认的差异;
础上,平衡覆盖全面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明确列举了收
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共五 大类33小类的纳税调整事项。
2、丰富信息采集,为后续管理、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
撑。部分调整事项设置了三级明细附表,进行明细信息 的采集,部分表格兼具信息披露功能(如捐赠支出纳税
调整明细表,要求披露捐赠支出的明细信息)。
纳税调整收入类: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 期的一项原则,即以实质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 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费用及债权和债务,而 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
第二部分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具体填报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本表按照“收入类调整项目”、“扣除类调整项目”、“资 产类调整项目”、“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 应税所得”、“其他”六大项分类填报汇总,计算出纳税 “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的合计数。 数据栏分别设置“账载金额”、“税收金额”、“调增金 额”、“调减金额”四个栏次。 账载金额: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项目金 额。 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项目金额。
例:2013年底,A建筑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
10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工程于2014年1月初开工,
预计2015年下半年竣工,工程预计总成本为800万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经发生的成本为500万 元,已开票结算工程价款320万元,实际收到300万元。
若会计已进行处理,且与税收确认金额一致,不存在差异,
则不需调整。
成本调整时,以负数填列,表示纳税调减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新增明细附表
适用于发生视同销售、房地产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项目 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 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视同销售行为、房地产企业销售未 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的税法规定及 纳税调整情况。
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未完工产品结转完工产品
基本按销售未完工产品进行反向填报,消除重复计算问题。
符合税收结转条件,会计未结转的,应予以 调整,待会计确认收入后,再予以反向调整, 分析填报
计算逻辑:22行(销售未完工产品纳税调整额)-26行(结转 完工产品纳税调整额),需会计上做确认处理,才可以进行 减项的填报。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期确认收入。
4.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5.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 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纳税年度内完 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6.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分得的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其收入 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涉税事项就需填报)。
A105000纳税调整项 目明细表
1、视同销售和房地 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2、未按权责发生制 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 细表
3、投资收益纳税调 整明细表
4、专项用途财政性 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5、职工薪酬纳税调 整明细表
6、广告费和业务宣 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 明细表
7、捐赠支出纳税调 整明细表
——填入第25行:实际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
★在会计核算中未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方可填报。 由于会计核算时当年预售收入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按照预售
收入计算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也不得确认当年的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只能暂时保留在应交税费科目。若已计 入当期损益,则本行不填报,否则会造成税金的重复扣除
政府补助收入
政府补助,对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直接
按照不征税收入进行调整,符合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 填报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涉
及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额不得
税前扣除,填报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 明细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条例》25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 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 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提供劳务。 国税函(2008)828号: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 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 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主要解决业务招待费等扣除基数问题。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 纳税调整明细表
例:某企业使用企业会计制度,用市场价格100万元的自 产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假设会计上分录如下借:管
理费用 77;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7 借:非货币性福利 77万元
贷:库存商品
60万元
新、旧纳税调整表对比
1、表结构
旧:1张纳税调整表+7张相关、平行申报明细表 (广告费、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折旧摊销、股权投 资、公允价值计量、税收优惠、成本支出 )
VS
新:一级纳税调整主表1张 二级纳税调整明细表12张 三级纳税调整明细附表2张
新、旧纳税调整表对比
2、表项目 旧: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准备金调整、房地产预计利润调 整、特别纳税调整、其他七类51小类 VS 新: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特别纳税调整、其他六 类36小类 新增事项:企业重组、 新表归并了调整项目,压缩纳税调整主表行次, 政策性搬迁、特殊行业 如将工资、福利等合并为职工薪酬调整、 准备金、房地产开发特 将资产折旧、摊销项目合并。 定业务 均设置二级明细附表 增加:投资收益、政策性搬迁、销售退回 佣金、手续费、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特殊 行业准备金、加收利息等列举调整项目
择,无差异)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税
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 确认 。
会
分期收款销售符合实 质性融资性质的,可在 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 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 (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 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 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
额。
注意:时间性差异、未 实现融资收益确认的财务费 用
政府补助收入
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纳税调整明细表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 明细表
新增明细附表 ,主要是解决时间性差异调整 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适用于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
税 1.租金收入: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
2.利息收入: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 3.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
8、资产折旧、摊销 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 表
9、资产损失税前扣 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10、企业重组纳税调 整明细表
11、政策性搬迁纳税 调整明细表
12、特殊行业准备金 纳税调整明细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扣除明细表
资产损失(专项申报) 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 明细表
设计思路
1、展现税会差异。梳理税会差异,在老纳税调整表基
利视同销售收入”填表说明)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 增值税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的调整将会涉及到广告和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调整问 题
纳税调整收入类:视同销售收入
税
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需同时调整 本(或确认金额与税收规定不一致)应进行填报调整。
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视同销售条件,会计核算未确认收入、成
设计思路
3、优化表格设计 一是在申报层级上,共设置了三个层级,从三级到二级再 到一级附表,层层汇总到主表。层次更为清晰顺畅。 二是在明细附表设计上,既列示了税会差异,尽可能多的 采集涉税信息,又兼顾了纳税人申报负担,因此只对重要事项 (如企业重组)、跨年度管理事项(如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 政性资金)等进行了明细附表设置。对需要明细数据支撑的, 如专项申报资产损失申报表、加速折旧统计表进行延展,设置 了三级明细附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培训
纳税调整类
主要内容
一、纳税调整表总体介绍 二、纳税调整明细附表具体填报
第一部分
纳税调整表总体介绍
一、总体介绍
(一)表架结构: -主表 1张 12张 2张 -1级明细表 -2级明细附表 15=1+12+2
(二)适用范围:企业在发生纳税调整时填报
(两个例外:资产折旧、摊销及资产损失为发生
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的政府 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 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收到与收益相关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等 贷:递延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或补贴收入) (有差异,需调整) 发生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等(VS不征税收入时:不得扣除) 贷:银行存款等 分摊递延收益,结转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