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现代在加工玉器工具上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和现代在加工玉器工具上的区别
古代使用的工具叫做砣机,又叫水櫈,是古代琢磨玉器的重要工具。

由平台,麻绳,踏板,转轴,木桶,弧形侧板,还有砣具构成。

只需一人用双足踏蹬板使铊具旋转,带动蘸水金刚砂,双手转到玉料,反复砣碾而成。

驼具又分为用于切割的大砣,雕刻窄细阴线文的细砣,浅而宽线纹的线砣,雕琢坡面宽线纹的斜砣,还有用于阳纹压地的平砣。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有记载。

这样的治玉工具的动力来源是人的脚踏。

到了现代,随着电力和机械技术的普及,传统的陀机的动力来源由人力变成了电力。

动力来源的改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砣具的转速加快
因为转速的改变,所以砣具在玉料表面留下的加工痕迹就不一样了。

举第一个例子,使用砣机在玉石表面留下一条直线。

如果是传统的砣机,这条直线的边缘是平滑的,而如果是电动机械砣机,则在直线的边缘会有小豁口。

因为陀具突然触碰到玉料时的转速实在是太快了。

举第二个例子,使用传统的人力砣机在玉料表面留下痕迹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为砣机的转速慢。

古人可能几天,甚至一两周才能在玉料上钻孔。

因为中途会休息或者更换陀具.钻孔器,所以当他们再次钻孔的时候,和上次的位置就会发生偏移,导致孔道并不是笔直的。

下图就是西周时期古人使用研磨工具在玛瑙上钻孔制作珠子时留下的痕迹,在特定的光线下很明显有粗细不一螺旋纹。

然后我们再看这一张图,这个是现代生产的假货。

孔道是直上直下的,造假者在孔道里面还做了一些旋螺纹,但是很突兀,过渡不流畅。

下面这张图就是标准的西周玛瑙,真品。

和上面的两颗假货对比,很明显的区别。

当然现代工具和古代工具在玉器制作上还有其他的区别点,但不是因为驱动力的关系。

比如砣具的样式.拉线的角度导致的加工痕迹的不同。

举第三个例子因为砣具的样式的不同,所以老玉雕刻线条其实是一个“纺锤形”,中间宽两头窄。

而新玉的线条是两头是椭圆,中间是等宽的。

下图是标准的西周时期白玉龙人佩,生坑未盘带,上面有很多的小细节可以学习。

但是,现在也有人模仿古代的砣机再添加慢速的电机进行仿制古玉。

所以,单靠我上面讲的那些用于鉴别新玉.古玉并不能有十分的把握。

鉴别新玉.古玉还要结合玉料.风化.使用痕迹.神韵.光气.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

多看.多摸真品是最好的学习鉴别方式
•转载:古代和现代在加工玉器工具上的区别 - 玉满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