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1 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课改为契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品评词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中
稻秧据理力争,杂草气势汹汹抢营养”的教学片断:
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学生到前面来。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的表演,你们看了就懂了。

现在,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

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样站?(学生把老师团团围住。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大声但没气势)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你们没有理解“气势汹汹”这个词。

你们要凶,声音要大。

生:(大声、凶恶)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该去抢营养。

师:对,要抢。

生:营养在地上,快抢。

(“杂草们”一拥而上,“小稻秧” 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

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不野蛮?(野蛮)讲理不讲理?(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不让)这就是“不
由分说”。

在这里, 教者充当小稻秧,学生表演杂草,通过动作的指点、
语言的点拨, 师生再现了“稻秧据理力争,杂草气势汹汹抢营
养”的情景, 使学生真切理解“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蛮不讲理”等词语的内涵。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习语言,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二、激疑问难,优化教学过程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要在教育教
学中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力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学生质疑。

如教学《生命桥》的最后一个章节时,我
在“秩序井然”“顿时”“眼花缭乱”三个词语上设置难题,提升学生的问题层次:“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下,既说‘秩序井然',又说‘眼花缭乱',这样的描述难道不自相矛盾吗?既然一眼就看出来是矛盾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如此追问,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考,在矛盾中激辩。

通过思考和辩论,学生了解了“秩序井然”描述的是稳和准,“眼花缭乱”说的是又快又多。

正是这样的描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巧妙探究,与文本对话
钱学森在谈到中国的教育问题时提到:“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创新型人才。

”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学过于关注分数,而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纸上谈兵。

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乌鸦看到瓶子边的小石头,将石头放到瓶子里时,我们一般会这样教学:老师先演示一遍,将小石头放到瓶子里,然后要求学生照做。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跟着老师走,假如下次碰到的不是小瓶子,而是一口大水缸,他们也许会照搬老师的方法,结果还没有喝上水,就已经渴死在水缸旁了。

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教学情况:老师先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学生一筹莫展,然后老师提示:将小石头放到瓶子里试试。

学生恍然大悟,但下次碰到别的情况时,还是无法开动脑子。

怎样才能像乌鸦一样,运用脑子喝到水呢?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行的:先让学生分析乌鸦喝水时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了消除这些因素,
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2)乌鸦的方法为什么可行,有什么
样的好处?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学生变成了发现者、探索者,有效促进了师生同文本的对话。

四、内外延伸,凸显语文活力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方,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之多,课堂与课文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部分渠道,课堂与课文之外更为广阔的天地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它不仅能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舞台,也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拓展到广阔的天地中,到外界汲取更多的营养。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上,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谋;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