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25T14:09:14.9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张振华[导读]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山东济宁 272000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常病情较危急、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有效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1]。

张振华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结果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人性化护理;效果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常病情较危急、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有效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1]。

我院对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分成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4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男女患儿的比例为28:12;患儿的年龄范围为1至12岁,患儿年龄均值为(6.36±2.18)岁;有18例患儿为重症肺炎,有10例患儿为重症手足口病,有6例患儿为重症肌无力,有6例患儿为重症脑膜炎。

实验组40例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男女患儿的比例为27:13;患儿的年龄范围为1至13岁,患儿年龄均值为(6.45±2.25)岁;有17例患儿为重症肺炎,有12例患儿为重症手足口病,有7例患儿为重症肌无力,有4例患儿为重症脑膜炎。

对比分析两组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临床资料,P值大于0.05,表示组间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主要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疼痛护理等,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达到缓解患儿及其家属心理压力,减轻患儿疼痛,保证患儿营养,促进患儿预后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定,0分表示患儿的依从性非常差,10分表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非常好,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依从性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治疗依从性属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S)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00%;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0%;经比较可知,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注: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相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患儿家属不能陪同患儿进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对患儿实施有效治疗,还需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3]。

本研究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于患儿家属而言,患儿进入重症病房,均会给患儿家属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患儿家属不能陪伴在患儿身边,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儿家属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及时告知家属患儿的具体情况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度,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同时,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询问患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助于日常护理的顺利开展。

此外,由于患儿突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且加上亲人不在身边,因此,患儿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例如恐惧、焦虑、哭闹等,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儿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例如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多拥抱患儿、多与患儿交流、喊患儿的小名以及多对患儿进行鼓励、表扬等,必要时,可以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音乐或讲故事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4]。

2.病房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保证患儿病房空气清新,并为其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应给予患儿适宜的光照,注意控制光照的强度,促进患儿预后及其生长发育,以免因冷热交替引起患儿出现感冒。

3.疼痛护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均要接受各种操作(注射、采血、气道吸引以及气管插管)和检查,因此,疼痛是患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压力源,为保证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儿实施一定的疼痛护理,例如,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选择合适的体位,并多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或抱起来抚慰等,同时也可以播放患儿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患儿止痛药物。

总结得出,对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彤.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266-267.
[2]李健红.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20-2222.
[3]曹玲云.如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体现人性化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9):151-151.
[4]郭强.浅谈小儿在ICU中的“个性化”护理[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2014:1543-15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