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0-6岁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理论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

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试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
态。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为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仅介绍较有
代表性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
2.
3.
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

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耐心听取、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
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有时,当儿童的主动性与别人的主动性产生冲突时,也可能印发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
1.
2.
儿童在三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
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