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语文文学作品之小说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三语文文学作品之小说阅读
文学作品之小说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
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
”导演阴沉着脸。
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
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
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攻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首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
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 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16.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7.这篇小说以“睡美人”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有人说文中女A角才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答:
二、雨夜的红灯笼
林决定下来了,要走。
林望了望那两间又低又矮的教室,心中便一片怆然。
夕阳斜下,屋子中砖头支着木板的桌子,以及那块发白的黑板,在余辉中发散着金灿的昏光。
村支书老黑叔更是怆然。
“林老师,你真的要走?”“走!”林咬咬牙,重重地从喉腔吐出,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
五天前,林接到了师大同学的来信。
同学在广州是一家IT公司的老总,准备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力邀林出山。
山风悄悄地吹了起来,凉凉地直往领子里扑。
天上的云彩也不知什么时候聚起了厚厚的一层,黑压压的把夕阳西下仅有的一点余辉,遮了个尽光。
黑暗中,老黑叔静静的蹲在地上,只有那长长的烟枪在一明一暗中才能映出他那张沉默的脸。
“要走,你就走吧!”老黑叔使劲吐了口烟,屋内的烟雾更浓了。
“林老师,难为你待了这么长的时间。
几年来,苦了你呀!乡亲们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谁让咱穷哇!”老黑叔一跺脚,脸别在了一边。
“林老师,你想走就走吧,不能在咱这山旮旯里耽误了你的前程。
这些娃娃识上几个字,将来到了城里,莫走错厕所也就够了。
”
林静静地站在低矮的讲台上,竟不知该如何劝慰这位忠厚的庄稼人了。
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一会儿,同学的轿车就要来了,也就要告别这个小山村,告别这个昔日的三尺讲台了。
一道闪电划过,窗外沥沥地下起了细雨,一滴一滴地下着,似乎也下在了林的心上,使他的心一痛一痛的。
“嘀嘀.嘀嘀”同学的轿车驶进了村边这个只有两间房舍的小学,向林发出了到来的信息。
林终于坐在了轿车上,对雨中的老黑叔挥挥手说:“黑叔,您回吧!下着雨,小心着凉了。
”老黑叔点点头,指指村口的小路说:“林老师,你看乡亲们送你来了!”只见村口整个小路上布满了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手中都提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默默地站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
一股湿热的液体在林的脸庞悄然滑落,使他分不清究竟哪是雨水哪是泪水了。
林突然有了种悲壮的感觉,犹如一名即将奔赴沙场,身有使命的将士!不成功便成仁!终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
林咬咬牙暗暗对自己说。
三年后的山村小学耸立起了三幢崭新的教学大楼,山村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林坐着轿车带来了十几个和他当年一样援教的年轻老师。
孩子们终于又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村口又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开学典礼上,老黑叔拉住小学名誉校长林说:“这回你还走吗?林老师?!”
林点点头又摇摇头嚅嚅着:“别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孩子没上学啊!如果,当初我没走的话……”望着远方巍峨而又贫瘠的大山,他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两间破旧的教室,又浮现出那雨夜中鲜红动人的红灯笼。
16.这篇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所表现的人物“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
17.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林点点头又摇摇头”?(5分)
答:
18.本文是关于山区教育的,那么文章的标题“雨夜的红灯笼”能否换成“山区教育”?说明理由。
(6分)
答:
三、谁能让我忘记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
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
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
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
那可真叫无聊。
连小说也读不下去。
心里有事嘛。
现在我才知道,无聊,其实是人生的一种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我让自己的心情很尽兴地激动了一会儿,才慢慢打开那封金光闪闪的来信。
信上没多少字。
很严肃,公事公办的态度。
我把信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
又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
周围没人。
陪伴我的,是偶尔的几声鸟叫,几声蝉鸣,还有一株小白酒草,两株苍耳。
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
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
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
没有。
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烟熏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
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树。
我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泪。
看见老槐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
我听见了自己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声音。
往日的声音。
它们没有走远。
它们有着露珠一样的鲜活和清亮。
我不是看望老槐树。
我是看望我自己。
往日的自己。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
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
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
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
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
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
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
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
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
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
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仅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
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
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
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
爹看见了。
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
爹说:“我不吃。
我吃这东西拉肚子。
你吃你吃。
叫你吃你就吃,哈。
”
西瓜有点生。
不甜,有一股尿臊味。
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
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
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很少说话。
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
不光看,还经常去抠。
抠得一丝不苟。
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
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
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
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
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
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
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
我回过头。
我没有看见爹妈。
也没有看见刘家庄。
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16.为什么作品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
也没有看见刘家庄”,却能够看到“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
”(4分)
16.作品中动词的出色使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试结合作品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动词表现了“爹”怎样的形象特征。
(5分)
①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
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
②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18.有人认为“爹”啃西瓜皮和“娘”抠鸡屁股的情节太过夸张,不够真实,这样写降低了作品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6分)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之小说阅读(二)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楼道口的一株水稻北方
那天,我在一座城市里闲逛时,竟然在一个楼道口那儿,发现了一株长得一点也不好看的水稻。
或许是那儿的泥土太薄了,或许是阳光不太喜欢照它那儿,甚至是连雨水也不怎么理睬它,再加上旁边的那一幢17层高的大楼又老是往一边挤压它,所以最后,它就长得歪歪斜斜的像一棵野草,颜色也黄得不像个样儿,如果不是遇上一位正儿八经的农民的话,谁也不会把它当成一株水稻的。
说心里话,我当了二十几年的农民,都觉得它不太像是一株水稻了。
但是仔细看看,它确实又是水稻,我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这儿来的。
当时,我就做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猜想和推测。
一是这个楼上可能住着一位早期的农民,他在进城之后,由于想念田野和庄稼,就在那个楼道口那儿种植了一株水稻。
第二种情形可能是一位以前在这儿建造这座大楼的民工种下的。
他之所以种下这一株水稻,一是因为思乡,二是因为好久没有种田了,手有一点儿痒痒,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位很会享受的农
民。
第三情形则可能是被一辆不负责任的花车误运到了这里。
后来,一位花农发现了这个既不是花也不是草的家伙,就一扬手,把它扔到了那个楼道里。
于是,这株水稻就像我一样远离了自己的故土,委屈求全地在这座城市里生存下来了。
我见那株水稻在摇着身子一个劲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激动得不行。
我赶紧走过去,蹲在它的身边,声音有些发颤地说:“稻啊,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你看你现在长得有多瘦,你这个样子要是让俺爹看见了,他不难过死才怪呢!”我说:“稻啊,既然你今天遇到我了,那你就放心好了,从今往后,我会天天来这儿守着你的,直到你结了穗为止。
”说完,我就蹲在那株水稻的旁边哭了。
因为只有我才知道,那株水稻现在该是多么的寂寞和孤独啊!
自从见到了那株水稻以后,我就天天跑过来看它。
后来,我还为此去偷了一位菜农的一小袋化肥,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兄弟一般地照料着它。
也许是我天天都在那个楼道口转来转去的不太像是一位正经人,所以有一天,那儿的一位楼道管理员就把我给拦住了。
当时,我手里正抓着一把湿土,准备去培一下那株水稻呢。
楼道管理员用一双十分锐利的眼睛盯着我说:“喂,你是干什么的?”因为当时,我最怕听到的就是这种声音了,所以,那位楼道管理员刚一说出这句话,我就想拔腿逃掉。
但是谁知这时,那位楼道管理员却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臂。
他说:“哪里走,你这个坏蛋!”
见逃脱不掉,我就小声地申辩道:“我不是什么坏蛋,我是一位农民。
”
那位楼道管理员说:“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一位城市人,你还以为你是谁啊!”他说,你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这个楼道口有一株水稻,我想给它培一点儿土。
那位楼道管理员立刻就捂着嘴嘻嘻地笑了起来。
他说:“我看你八成是出来的久了,想水稻想得都快发疯了,所以你才会将一棵野草当成了一株水稻!”
我说,不,它确实是一株水稻,不信,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楼道管理员仔细观察了一下,神色就显得有些惊奇起来。
他说:“这怎么可能呢,这儿怎么可能会长出了一株水稻呢?”他说,或许,这儿以前是一片稻田吧。
这时,我就发现楼道管理员的样子显得有一点儿伤感和恍惚,他声音有些颤抖地对我说,那你就忙吧,我不再打搅你了。
我望着楼道管理员渐渐远去的背影,就突然觉得他以前可能也是一位农民。
后来,在我的悉心照料之下,那株水稻终于开始抽穗,并呈现出了金黄的颜色。
收割的前一天,我特地去商店里买来了一把镰刀。
尽管我只须用手轻轻地一扯,就可以把那株水稻连根拔起了。
但是,我却不想这么做。
因为那样,无疑是对水稻的一种亵渎和伤害啊!尽管,那只是一株水稻,一株长得并不怎么优良的水稻,但是作为农民的我,我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地善待它啊!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庄严的仪式,而且也是对水稻以及农民自身的一种尊重啊。
那天,当我准备收割那一株水稻时,我就像收割无数的水稻一样,神情显得庄严而又虔诚。
我小心翼翼地用镰刀割倒了那株水稻,把它捧在手里,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淌了下来。
(选自《感动中学生微型小说全集》九州出版社)16.概括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分)
17.简述小说中叙述楼道管理员这一故事情节的作用。
(5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样的内心感受?(6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夜色下的玫瑰
女人家有个不大的院落。
院落里盛开着娇艳的玫瑰花。
她的丈夫为救一个落水儿童,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本是一挡车女工,现在,厂里说垮就垮了。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儿,哪儿都离不了钱。
女人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她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菜也好,汤也好,女人总想做的可口些。
世上的好事只能想,做起来可就不那么顺手了。
有热心肠的邻居给女人介绍了个丧偶的男人。
好说歹说女人总算是跟人家见了面。
人还说得过去,会一手好油漆手艺。
男人说话也直来直去:我没啥呼风唤雨的大能耐,但我会把你和儿子当做我的亲人。
不会再让你为吃喝花钱的小事劳心就是了。
花钱也是小事?女人想,有手艺的人说话就是跟没手艺的人说话不一样。
回来后,邻居问女人到底是啥意思,说出来,好给人家回个话儿。
女人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女人其实早就早想好了,能有个人来帮衬着把儿子养大,还能陪她说说话,这比什么都好。
女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件事透给了儿子。
当时,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
儿子问:那我要叫这个人爸?
你不想叫,就叫他叔叔好了。
他算哪路英雄,要到咱家来管着我?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咱家指手画脚。
儿子摔了筷子,眼泪婆娑地拎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出了门。
那是件很好看的丝织披肩,是那个男人让邻居转送给她的。
女人敲开邻居家的房门,把那件艳丽华贵的披肩塞到了那位热心的大姐手里。
女人没说儿子不原意。
女人说:我想等几年再说。
邻居家的大姐问:等到人老珠黄吗?
女人垂了头。
女人再抬起头时,眼里就有了雾一样的东西。
女人仍去做钟点工。
做一天就给一天钱;不做,就没有一分钱。
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找她做钟点工,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她。
女人就这样靠断断续续做钟点工的钱来打发紧紧巴巴的日子。
那件披肩又被邻居家的大姐送了回来。
大姐说:你看看,你看看,多知疼知热的一个男人。
人家回了话儿说不成也
没啥,留下做个念想吧。
女人闲下来时,就会从衣柜里拿出披肩看呀看。
女人一次也没有舍得披在身上。
女人每次端详完披肩时,样子都是痴痴的。
那段时间,老师传过话来,说儿子最近上课时精力不集中。
现在初中生早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情。
女人跟往常一样做给儿子吃,洗给儿子穿。
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
该上学上学,该做作业做作业。
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儿子神神秘秘在写什么。
女人一走近儿子跟前,儿子就又捂着又盖着不让母亲看。
女人只好说些弦外有音的话给儿子听,无非是劝儿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儿子倒也懂事。
母亲说什么,他就点头应承下什么。
可等母亲转向离去了,他就又神神秘秘地写个没完没了。
老师第二次来找女人时,说有同学反映常给邻班的一个女同学写求爱信。
而且两人来往密切,躲在走廊里说个不停。
女人是个做事沉得住气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儿坐不住了。
她牢牢地记下了那个女同学的名字。
她不想先找儿子来谈这件事,她想只有先和那个女学生多接触几次,才能再来做儿子的工作,男女之事,妇人多多少少是懂的。
女人更不想把这事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
她等女学生下午放学后,约女学生到学校外的公园里坐坐。
可是女人在横穿马路时,因心里装着事儿,心思就不那么专注,竟被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在地。
倒下了,就再没起来。
那天,儿子去参加一个数学比赛,回家时,天就快黑了,家里空荡荡的,母亲不在家,儿子以为母亲是去做钟点工,一边写作业,一边静静地等母亲回来。
等呀等,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他和那个邻班的女同学说好的,今晚邻班的女同学要来看那条披肩。
儿子把母亲在家常看披肩的事,还有母亲每次看完披肩失魂落魄的样子,都描绘得有声有色。
他要先把这些写出来,感动这位女同学,然后求女同学帮忙,告诉她那位油漆手艺的父亲,他的一条披肩,一直被一个女人完好地保存着。
儿子希望女同学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结百年之好。
每当儿子看到母亲生病时孤苦伶仃的样子,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阻挡母亲嫁人。
……
儿子一个人坐在院落里。
夜风把院落里的玫瑰花轻轻地摇落,袅袅娜娜飞到儿子手里那条披肩上。
一片,又一片。
12.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玫瑰,这里的玫瑰花有什么意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
13.这篇小说运用了误会法,请分析情节上构成误会的过程。
(5分)答:。
14.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试举例分析。
(6分)
答:
15.说说你对小说中母亲最终没有改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6分)答:
小说阅读答案
一、
16.(6分)
①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②埋下伏笔,前后照应,突出A角成人之美的精
神;③引出B角上场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每点2分)
17.(4分)
①扣合舞剧名称《睡美人》,使故事和剧情融合在一起,结构紧凑;②暗指
一直沉寂未得赏识的B角,使小说人物和剧中人物的遭遇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意思对即可。
每点2分。
把“小说人物”说成“主人公”不扣分;如答A角有意回避,成全B角人角是台下的“睡美人”,加2分,但本题最多得4分)
18、(5分)回答“同意”的要点:女A角虽然着墨不多,但确是作者最着力塑
造的形象。
A角有精湛的舞蹈才能,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深得导演信任;但她善良博大,毫不嫉妒,创造条件,成人之美;她又很机智,采用关键时刻“失
踪”的办法,“逼”导演起用B角。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赞美了
成人之美的高尚艺德。
(从人物形象特点、情节结构、主题三方面考虑)
回答“不同意”也可酌情给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
16.设置悬念,欲扬先抑(1分)林是一位援教老师,他在艰苦的环境里教书已经好几年了,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1分),三年后,他给这所山村小学捐建了三幢教学楼,还带来了十几位老师,说明他心一直还在山村教学上,他心胸广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2分)
17.他点点头,表明他还要离开这里,去找更多的资金及更多的老师来促进山村教育。
他摇摇头,表明他人虽然离开了这里,但是他的心一直留在这里,他会一直支持.关注山村教育。
(每点2分,全对5分)
18.能。
(1分)林是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山村的教育事业,毅然在这个艰苦的地方援孝,而且是一待好多年。
(1分)为了山村教育,他又回到山村,捐赠教学楼送来支教老师,增强山区教育的师资力量。
(2分)他的目光不仅在此,还在关注其他山区孩子的上学问题,他的心血都放在了山区教育事业上。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