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节选)
马烽
①去年夏天,我在省水利学校毕业以后,被暂时安排到防汛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农建局田局长是我们的领导。

这个人面色苍白,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②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

我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汽车路东。

”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没甚要紧。

”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反正堵也堵不住,任由它流吧。


③正在这时,办公室小秦慌慌急急跑进门,大声说道:“三岔河也发洪了!”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回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

”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口村、田家庄,全体上堤。

快!”
④我刚跑回办公室,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一手拿着件雨衣,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他把雨衣一扔,抓起耳机就开始给各村打电话。

“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⑤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

”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安乐庄决了口,他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他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

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

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

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⑥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几乎是小跑才能追得上。

爬上南堤的时候,只见河里的水已经漫到平台上来了。

走到了防汛指挥部,老田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要紧,就没叫他。

”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马上把他请来。

”不多一会,有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正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⑦过了一会儿,堤坝决口了,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

老姜头吆着号子,指挥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

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眼看很快就可合拢了。

可这时水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

⑧老姜头哆嗦着爬上堤堰,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老田的脸色铁青,眉眼恼得怕人,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⑨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

乡党委翟书记挽着一串人在对面下到河里,挣扎着往这边移动,老田和翟书记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

堤上的人都急得要命,都替他们提心吊胆。

⑩蹲在地上的老姜头,猛一下站了起来,向堤上的人喊道:“快!抬一根长电线杆来!”电线杆很快抬来了,老田和翟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

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靠在了电线杆上。

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

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⑪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

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起来,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劈头盖顶反扑。

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堤逐渐在增高……
⑫黎明时候,决口终于合拢了。

人们欢呼起来,水里的人叫喊着爬上堤岸。

大家七手八脚把几近昏厥的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

老姜头含着两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⑬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慢慢睁开眼看着老姜头说道:“大叔,我骂你了,我……”老姜头哭着说:“孩子,别说这话,你骂得对……”
⑭我再一次见到老田是两个月之后了,他的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

老姜头曾告诉,老田有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

那还是1954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落下的病。

(选自《人民文学》1959年第6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5段“我”与老田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老田对全县的水渠情况了若指掌,业务熟练,照应了上文中他不看“我”铺在桌上的河流渠道图的细节。

B. 面对老姜头的退缩,老田严厉斥责了他;而洪峰退却后,老田第一时间给老姜头道了歉。

这两个情节既
突出了老田对前辈的尊重,也反映了老田遇事急躁的性格特征。

C.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主要围绕“告急——抢险”两个情节展开,整个情节设置波澜迭起,真实自然。

D.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环境渲染以及次要人物的烘托等手法,塑造了老田这一典型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2. 小说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的第9-11段不仅描写了老田,还刻画了众人抗洪的场景,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资料工信部、智研查询整理)材料二:
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在正常状态下。

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

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

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

(摘编自《品读》《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时间?》)材料三:
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
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

但电子屏幕释放出的主要是高频蓝光,这也是为什么它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在晚上睡觉时刷手机,屏幕上的高频蓝光向大脑神经释放了错误的信号,“现在是白天,不能睡着啊”,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昼夜节律。

关于光照对视力的保护性作用,医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对照实验。

研究者对照了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悉尼华裔儿童的近视患病率,两个研究组中都是华裔儿童,所以从遗传学角度看,他们身上的近视遗传特质应该会表现出相似性。

可是,对照两组儿童的视力状况,生活在悉尼的儿童近视患病率仅为3.3%,而生活在新加坡的儿童近视率高达29.1%,研究者进而仔细分析了两组儿童的生活方式,发现新加坡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为3.05小时,而悉尼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为13.75小时。

在此基础上,新加破的研究者详细分析了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共有1249名青少年参与了此项研究。

这些孩子的平均户外时间都达到每天3小时以上,但近视组的孩子活动时间为3.1小时,而非近视组为每天3.6小时,
研究发现,在排除了年龄、性别、种族、阅读时长,家族遗传等因素后,仅仅是30分钟的户外时间差距,多了这30分钟的,小组近视患病率就下降了10%。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运动量也与近视患病率密切相关,户外运动的相关性高于室内运动,也就是说,只有在户外运动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近视。

晒太阳很重要。

这已成为视力研究者的共识。

光照对于眼睛有保护性作用。

尽管人无法治愈近视,但充足的光照能够避免情况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读者》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材料四:
说到数字化阅读,就不能不提到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阅读行为以手机为载体进行。

全民阅读与手机依赖是否有着某种联系呢?手机本无错,关键是用手机来干什么、看什么。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披露了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这份报告还对通过微信进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很多仍是与阅读相关的内容,如看新闻、阅读朋友圈分享文章、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等。

由此看来,“手机依赖”虽客观存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贡献给了“全民阅读”。

(摘编自李庶民《全民阅读与手机依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2016年间国产手机出货量连年增加,2016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同期,国产手机出货比重总体呈现同样的趋势。

B. 绝大多数科技产品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人类注意力的萎缩使得新产品要在一个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刺激点。

C. 在晚上睡觉前刷手机,手机屏幕释放出的高频蓝光会向大脑神经释放错误的信号,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昼夜节律。

D. 手机是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媒体,很多阅读行为以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2016年有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

这种设计导致眼睛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会增加泪液的蒸发。

B. 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

C. 研究者详细分析了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系,排除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和阅读时长等因素,活动时间超3个小时就不会近视。

D. 智能手机推广带来了“手机依赖”。

如果用来看新闻,阅读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分享、推送的文章,也算是它对“全民阅读”的贡献。

6. 结合以上材料,请概括保护眼睛的有效措施。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总会亮
黄定要叫我出来见见扶贫队长,见我躲在里屋还没动静,就拽着我的手拖我出来。

我认识到我们家来的这个人,他到村里来了不短的时间了。

我们没有说过话,但听到大家称他昌队长,有时又叫昌处,是省里下来的,要在石喊坪待两年,帮助石喊坪脱贫。

我无所事事,不到村里别的地方转的时候,就喜欢站在村部不远处的小丘包上,看这个黑肤色的中年男人要做什么。

他来的第二天,村部活动中心那栋房子晚上就有了灯,坪前一人多深的草被清除了,屋后的几块荒地翻了一遍,第三天,荒地又翻了一遍,再过两天落了场小雨,他开始把一些蔬菜种子撒进了地里。

他像是一个从外地来的农民,要在石喊坪扎根了。

村书记请他,黄秘书也来讨好他。

昌队,就上我家吃饭吧,你嫂子做饭,我俩喝点酒说说话,你也省
了这些琐杂事。

昌队长摇头,先是说,吃一顿是一顿,哪能天天去吃。

接着告诉人家,他就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种自己吃,蛮好不过了,再说有纪律有规定,你们和嫂子的心意就领了。

他把日常生活安顿好,就开始到贫困户家里走访。

石喊坪山多地少。

全村249户7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44人。

他前一天会拿着花名册向黄秘书打听哪一家住的方位,第二天出发前,我就准时到了村部路口。

有的家户住得偏,我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我们离得不远不近。

走访出来,我又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并不拒绝我的引路,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

他很多时候皱着眉头,村里这么多贫困后遗症,来这里的扶贫干部都会不例外地皱眉。

黄秘书说,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来了,看了,走了,啥事也没了。

但眼前的这位昌队长不同。

我们像是多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不需要问候,彼此远远地看一眼,一个被欺负被嫌弃的男孩的孤独和挫败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黄定要把我拉扯出来,站到了屋里光线明亮一点的地方,昌队长认出了我,高兴地说:“我们早就见过面了,你是我的向导呀,挑水找码头:想说谢谢终于找到地方了。


我脸上有些发涩,第一次被人说谢谢,我也没做什么呀。

过去村里来了外面的干部,我想帮着引路,总是被黄秘书嫌弃地赶跑,让我不要丢石喊坪的脸。

我黄光跃没做过坏事,怎么就会让他觉得丢脸呢,除了他们看我走路的模祥像女人踩缝纫机的动作,腿一伸一屈,身体一俯一仰。

我和昌队长就这样认识了。

他并没有跟黄定要说过去那些干部常说的大道理,说什么有困难党和政府会帮你,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夜再黑,天总会亮的。

我要在石喊坪待两年,慢慢给你想法子把生活过好一点。


我真是要看他哪天想出什么法子来。

黄定要没有出门相送,过去上面的干部走了,他掏出口袋里干部塞的信封,信封里是钱,有时多有时少,每一个信封都被他被巴巴地留下来了。

他看到信封就会很沮丧地说,我们全家死光了,才叫脱贫。

咒自己一家死的话都说出来了,不知道他心里是多绝望。

过去我也为我们家害怕过,但那天昌队长说了,天总会亮的,我就发现每个夜晚再黑再难挨,等来的还是白天,从此就不害怕黄定要的那种绝望了,好像睡一觉醒来,我们家就真的要改天换地变样了。

往后我经常去找昌队长,也不是找他有什么事。

我就看看他,像是一天的固定生活,有时还他外出开会不在,我就等着他傍晚回来,没看到人,心里就像缺了个角,空着块白。

我看他住在村部二楼尽头的小房子里,灯有时彻夜不熄,就知道他又在忙碌了。

村部有了灯,像一样物件有了生命,重新活了过来。

没过多久,坪前屋后收拾干净熨贴了,来来往往的人也多了起来。

有人来找他瞎扯谈,有人来反映村里的情况,也有人背后说村干部的坏话。

我就站在那个隆起的小丘包上,那些难听的话飘进我耳里,又被风吹着从另一只耳跑。

他拿着个小本本都记下来了。

他抬头看到我,就会解开紧锁的眉头,咧嘴笑着,向我招手,我摆摆手,不过去,他就走过来,关心地问
我几句与衣食有关的话,塞我怀里一些吃的,有几次还给了几张红票子,说:“过节了,交给黄定要改善生活。


……
两年了,这人要走了,但石喊坪的面貌真是说变就变了。

黄秘书逢人就夸,昌队长是个难得的能干人,吃得苦,霸得蛮,省里跑项目争资金,市县两级协调,具体实施,个个项目亲自参与规划设计监督施工。

黄秘书的官话我听不懂,我心里感到伤感,是昌队长真正要走了,还以为他一来就开垦莱园子,是要把石喊坪当自己的家哩。

我问黄定要去送送不?他朝村部的方向望了一眼,那边光亮闪动,热闹得很。

他絮絮叨叨,昌队长是好人。

自打他来我们家一次,破旧东西甩出去不少,又添了些送的新物件,屋里顿时变得亮堂起来。

姐姐穿上新衣,吃了治病的药,像是变了个人,不再躲在暗屋子里了,她看人的眼神有了笑意。

我还发现黄定要的背比过去挺直了许多,对恩妈的一言一行也温柔了许多。

前些天昌队长又来了,和黄定要交代,他说与乡小校长都讲好了,秋季入学就让光跃去报名上学。

黄定要傻乎乎地站着,眼泪不争气地流。

我掰着指头算,那时正好到了我们家夏橙花果同枝的时候了。

(选自沈念同名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天总会亮”,既是扶贫干部的笃定信念,也是贫困户脱贫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小说主旨。

B. 小说中黄定要从“沮丧”“绝望”到“背比过去挺直了许多”,表现扶贫给他带来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C. 小说语言通俗生动。

如“琐杂事”是方言,“挑水找码头”是俚语,“心里就像缺了个角,空着块白”生动具体。

D. 小说最后两段写黄秘书和黄定要的语言,分别从“面”上和“点”上写昌队长的工作,都表现了对昌队长的欣赏和感激。

8. 小说中昌队长是扶贫干部的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

9. 小说的灵魂是叙述。

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茂,字休连,一字茂先,太原祁人也。

祖深,北中郎司马。

父天生,宋末为列将,克司徒袁粲,以勋历位郡守,封上黄县男。

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曰:“此吾家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及长,好读兵书,究其大指。

性隐不交游。

后为台郎,累年不调。

亦知齐之将亡,求为边职。

久之,为雍州长史。

粱武便以王佐许之,事无大小皆询焉。

人或谮茂反,帝弗之信。

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

或云茂与帝不睦,帝诸腹心并劝除之。

而茂少有骁名,帝又惜其用,曰:“将举大事,便害健将,此非上策。

”乃令腹心郑绍叔往候之。

遇其卧,
因问疾。

茂曰:“我病可耳。

”绍叔曰:“都下杀害日甚,使君家门涂炭,今欲起义,长史那犹卧?”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发雍部,遣茂为前驱。

郢、鲁既平,从武帝东下,为军锋。

师次秣陵,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

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执铁缠矟翼茂而进,故大破之。

茂勋第一,欣庆力也。

群盗之烧神兽门,茂率所领应赴,为盗所射。

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

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

茂性宽厚,居官虽无美誉,亦为吏人所安。

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

姿表瑰丽,须眉如画,为众所瞻望。

徙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江州刺史。

在州不取奉,狱无滞囚。

居处被服,同于儒者。

薨于州。

武帝甚悼惜之,诏赠太尉,谥曰忠烈公。

(节选自《南史·王茂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B.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C.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D. 茂因掷枕起/即裤褶随绍叔入见武帝/大喜下床/迎因结兄弟/被推赤心/遂得尽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男,中国古代封建爵制“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五等爵位名。

B. 长史,古代历史上官职名,执掌事务不一,但一般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也用于妃嫔、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之死。

D. 谥,古人死后后人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带有“懿、灵、炀”等的谥号往往是美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茂聪明好学,备受器重。

他深受其祖父王深喜爱,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家族里可以光耀门庭的孩子。

B. 王茂勇猛善战,建立战功。

朱雀门之战中他下马挥舞单刀,奋勇向前,在其外甥韦欣庆的护卫下大败王珍国的军队。

C. 王茂仁爱宽厚,安民有法。

在其治理下当地吏民日子安稳,他做雍州长史时不取俸禄,监狱里没有滞而未决的囚犯。

D. 王茂举止端庄,严于律己。

他深受人们景仰,即使独处一室他也穿戴整齐,以至于身边的仆人和侍妾也未曾见其倦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谮者骤言之,遣视其甲矟,则虫网焉,乃诛言者。

(2)茂跃马而进,群盗反走。

茂以不能式遏奸盗,自表解职,优诏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贾客词
刘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15.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一句,对登楼远眺之景进行总括评价;联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他忠孝不能兼顾的窘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1)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