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整改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挡⼟墙整改⽅案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HKJX-3标
DK475+537~DK475+809路基段挡⼟墙整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股份沪昆客专江西段三标项⽬经理部⼆〇⼀⼆年五⽉三⼗⽇
⽬录
⼀、编制依据 (1)
⼆、适⽤范围 (1)
三、⼯程概况 (1)
四、⼈员组织机构及机械设置 (1)
4.1、施⼯及验收组织机构设置 (1)
4.2、施⼯机械配置 (2)
五、挡⼟墙整改施⼯⽅案 (2)
5.1、⼯艺流程 (2)
5.2、挡⼟墙表⾯处理 (3)
5.3、凹榫槽施⼯范围放线 (3)
5.4、凹榫槽施⼯ (3)
5.4.1、凹榫槽施⼯ (3)
5.4.2、施⼯注意事项 (3)
5.5、剪⼒筋施⼯ (4)
5.6、模板施⼯ (4)
5.7、混凝⼟浇注 (5)
5.8、混凝⼟养护 (6)
六、质量控制措施 (7)
七、质量检验 (8)
⼋、安全⽂明施⼯措施 (8)
8.1、安全措施 (8)
8.2、保证措施 (9)
九、环保措施 (9)
DK475+537~DK475+809路基段挡⼟墙整改⽅案
⼀、编制依据
(1)《⾼速铁路路基⼯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2)现⾏铁道部有关技术指南和验标,技术条件等。

(3)相关⽂件、会议纪要;
⼆、适⽤范围
适⽤于DK475+537.435~DK475+808.505路基段左侧挡⼟墙整改。

三、⼯程概况
沪昆客专DK475+537.435~DK475+808.505 路基段路基总长271.07 ⽶。

现浇筑的为该路基段左侧挡⼟墙,但未⼀次浇注,仅浇注1m ⾼,并埋置⽯块代替剪⼒榫与剪⼒筋,严重影响挡⼟墙质量及边坡安全,为满⾜设计使⽤要求,需重新设置剪⼒榫和剪⼒筋。

四、⼈员组织机构及机械设置
4.1、施⼯及验收组织机构设置
我分部组建以⼯程部、安质部牵头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确保施⼯质量。

现场技术
员做好技术指导⼯作。

验收组
组长:张华辉、王波(安质部)
组员:孟召平、王波(⼯程部)、赵晓磊、胡械
4.2、施⼯机械配置
计划设置⼀个个队伍,每个队伍配备:4 台空压机,3台正常作业,1台备⽤;技术熟练的⽔泥⼯5 ⼈,钢筋⼯5 ⼈,模板⼯5⼈,普⼯5 ⼈。

另外,项⽬部配备2 台电⼦⽔准仪,测量员6⼈,车辆1 辆,司机1 ⼈。

配备⼯程所需的机械设备,见表1。

五、挡⼟墙整改施⼯⽅案
5.2、挡⼟墙表⾯处理
挡⼟墙施⼯前,将挡⼟墙上表⾯已放置的⽚⽯凿除,并对凹榫槽范围外的区域进⾏凿⽑,要求凿⽑后露出的新鲜混凝⼟⾯积不低于总⾯积的75%。

5.3、凹榫槽施⼯范围放线
凹榫槽施⼯前,应在挡⼟墙上表⾯确定凹榫槽位置并弹出墨线,凹榫槽为矩形,具体尺⼨位置见图1。

图1 凹榫槽尺⼨位置⽰意图
5.4、凹榫槽施⼯
5.4.1、凹榫槽施⼯
凹榫槽位置放样后,利⽤风镐对放样区域进⾏凿除,凹榫槽长度为9m,宽度为
40cm,⾼度为30cm。

凿除要求凹榫槽四壁基本平整,底⾯基本平整。

凹榫槽成型后进⾏碎混凝⼟块等的清理。

要求彻底清理凹榫槽内及挡⼟墙上表⾯的碎⽯,然后再⽤空压机吹除灰尘,确保新旧混凝⼟接触⾯的洁净。

5.4.2、施⼯注意事项
1、对挡⼟墙进⾏开凿或凿⽑时必须注意保护安全,防⽌飞溅的砼块击伤;
2、临边施⼯必须佩系上安全带,戴上安全帽;
3、涉及到植筋时必须保证孔洞的清理质量,采⽤空压机配合刷⼦进⾏清理。

5.5、剪⼒筋施⼯
凹榫槽施⼯完毕后,应在槽的两侧距槽20cm 各设置⼀排剪⼒筋(具体如图1所⽰),剪⼒筋采⽤Φ16mm,HRB335 级钢筋。


⼒筋长度为60cm,凹槽⾥⾯植筋下去25cm,外漏35cm,植筋间距30cm。

打眼深度不⼩于25cm,孔径为18mm。

植筋胶应采⽤改性环氧类胶粘剂,并满⾜相关要求。

5.6、模板施⼯
1、剪⼒筋植⼊完毕后,进⾏挡⼟墙上部的模板施⼯。

1)根据⼯程特点及模板周转次数,模板采⽤模板采⽤钢模。

模板到场后,对模板外观线形等进⾏检查,合格后⽅可使⽤。

禁⽌使⽤变形、破损的模板。

2)模板安装前进⾏表⾯清理及涂刷隔离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

模板使⽤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3)模板板⾯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以确保混凝⼟墙及实体⼯程外露⾯美观,线条流畅。

模板具有⾜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的重⼒侧压⼒及施⼯中可能产⽣的各项负荷,保证混凝⼟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垂直度、斜度、平整度应满⾜施⼯技术规范要求。

4)模板之间粘贴双⾯不⼲胶带,以减⼩模板缝防⽌漏浆,以保证砼⾯的观感质量。

5)在浇筑砼前,⽊模板应浇⽔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
6)模板采⽤M14×500 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 钢架管横、竖龙⾻加固,并配以⼤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
1000×500 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碰坏PVC 管。

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间距不得⼤于300㎜,具体见图2。

7)其根据施⼯⼯艺,每次可浇筑挡⼟墙⾼度1.2m,故模板安装⾼度为1.2m。

图2 挡⼟墙模板固定⽰意图
5.7、混凝⼟浇注
1、混凝⼟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作:
1)制定浇筑⼯艺,明确结构分段的浇筑顺序,先浇筑基础混凝⼟,由于凸榫⾼于挡⼟墙,因此需间隔⼀定时间浇住凸榫混凝⼟,施⼯缝接茬采⽤⽚⽯连接,⽚⽯规格不得⼩于15cm,间距不得⼩于15cm,且距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得⼩于25cm。

2)根据结构截⾯尺⼨⼤⼩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3)施⼯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C35 ⽚⽯混凝⼟,混凝⼟应分层进⾏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缝。

2)混凝⼟浇筑应连续进⾏。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于前层混凝⼟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3)新浇混凝⼟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或岩⼟介质间的温差不得⼤于15℃。

4)在浇筑混凝⼟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表⾯泌⽔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

5)浇筑混凝⼟期间,应设专⼈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6)⾃⾼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时,为防⽌混凝⼟离析,⼀般应满⾜下列要求:从⾼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倾落⾼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离析为度。

3、混凝⼟振捣
1)混凝⼟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进⾏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插
2)混凝⼟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在振捣混凝⼟过程中产⽣漏浆。

4、采⽤机械振捣混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插⼊式振捣器振捣混凝⼟时,插⼊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于振捣器作⽤半径的1.5 倍,且插⼊下层混凝⼟5~
10cm,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拌合物中的⽔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

不得⽤振动棒驱赶混凝⼟。

3)表⾯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直到混凝⼟⾯不再下沉、不出现⽓泡,表⾯平坦,出现浮浆,不得漏振和过振,混凝⼟振捣时要快插慢拔。

6)混凝⼟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裸露⾯,采⽤⽊抹⼦压平,混凝⼟接近初凝时,⼈⼯采⽤铁抹⼦进⾏⼆次收⾯、抹平。

待定浆后再抹第⼆遍并压光。

抹⾯时严禁洒⽔,并应防⽌过渡操作影响表⾯层混凝⼟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抹⾯⼯序的质量保证。

5、填放于混凝⼟中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1)⽚⽯的强度等级不应⼩于MU30。

2)⽚⽯的最⼤尺⼨不应⼤于结构最⼩尺⼨的1/4,最⼩尺⼨不应⼩于15cm。

3)⽚⽯在填放前应⽤⽔冲洗⼲净。

4)⽚⽯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间净间距不得⼩于15cm,⽚⽯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于25cm。

5)最上层⽚⽯顶⾯应覆盖不⼩于25cm 的混凝⼟层。

6)⽚⽯采⽤⼈⼯摆放的⽅式进⾏,注意⽚⽯不能碰伤模板及PVC 管。

7)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在砼接茬⾯栽少量⽚⽯。

8)⽚⽯体积不得超过⽚⽯混凝⼟总体积的25%。

5.8、混凝⼟养护
1、混凝⼟施⼯完成终凝后,由专⼈及时覆盖、洒⽔养护,并保持混凝⼟表⾯湿润,混凝⼟洒⽔养护采⽤时间为7天。

进⾏洒⽔养护,并保持暴露⾯持续湿润,直⾄混凝⼟终凝为⽌。

3、混凝⼟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

通过喷淋洒⽔措施进⾏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失⽔⼲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浇筑24~48h 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养护⾄拆模后。

3、混凝⼟养护期间,对混凝⼟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5.9、拆模
1、混凝⼟强度达到2.5MPa,且混凝⼟表⾯及棱⾓不因拆模⽽受损伤时⽅可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时要⼩⼼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
⾏拆卸,严禁猛烈敲打、强扭模板⽽撬坏模板、碰坏结构。

2、混凝⼟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强度应满⾜上⼀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的温度(由⽔泥⽔化热引起)不能过⾼,以免混凝⼟接触空⽓时降温过快⽽开裂。

混凝⼟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内部温度最⾼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模顺序逆向进⾏,不得损伤混凝⼟,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脱离后,⽅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的养护⼯作。

6、拆除后的混凝⼟结构应在混凝⼟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

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后拆、后⽀先拆的顺序进⾏。

8、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9、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受施⼯⼯艺影响,混凝⼟强度达到10MPa 时,重复5.1~5.9 施⼯步骤,以避免新旧砼的多次结合,提⾼摩擦⼒和抗剪⼒。

直⾄挡⼟墙⾼度达到设计⾼度。

六、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学习各种有针对性的规则、规范,严格掌握⼯程质量验收标准。

3、抓好砼的浇灌、捣固关、砼严格按配合⽐施⼯,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

4、泄⽔孔位置,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孔内通畅。

七、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混凝⼟的配合⽐应符合试验规定。

(3)混凝⼟表⾯应平整、密实、⽆蜂窝⿇⾯现象。

(4)沉降缝、泄⽔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2.外观鉴定
(1)混凝⼟表⾯平整,⽆蜂窝、⿇⾯。

(2)泄⽔孔坡度向外,⽆堵塞现象。

(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安全⽂明施⼯措施
8.1、安全措施
8.1.1、施⼯操作安全措施
1、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的基本⽅针、进⾏⽂明施⼯;
2、建⽴健全安全⽣产岗位责任制,由专职⼈员进⾏安全技术监督;
3、施⼯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必须整齐,实⾏⽂明施⼯;
4、定期进⾏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现场施⼯⼈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持证上岗;
7、禁⽌穿拖鞋作业和酒后上岗,特殊危险区域设置防护栏和明显标志。

8.1.2、安全⽤电措施
1、采⽤通⽤的安全配电箱,实⾏⼀机⼀闸⼀漏电保护置。

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以防⽌感应电伤⼈。

2、照明线路不能与动⼒线路混⽤,钢筋⽊⼯机械、振捣棒等电动机械使⽤的电缆必
须严格检查,不能使⽤绝缘性差的或有破损的电缆。

3、机械设备移位、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严禁带电作业,并挂上警⽰牌。

移位时
必须有专⼈指挥。

4、移动电器修理电器由专业电⼯操作。

8.1.3、交通安全措施
1、重型运输机械的施⼯通道要及时养护,避免车辆倾覆。

8.1.4、夜间施⼯安全措施
1、施⼯作业⾯的照明应有⾜够的⾼度。

2、施⼯⼈员安排应合理,不应过度疲劳。

8.2、保证措施
(1)对所有⼈员进⾏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安全⽣产、⼈⼈有责,从⽽提⾼全体员⼯的安全意识。

(2)明确职责,落实安全⽣产责任制。

(3)建⽴健全⽣产安全管理制度。

九、环保措施
1、在集镇和村庄附近施⼯时,噪声较⼤的机械避免在夜间施⼯;⾮施⼯的噪声要尽⼒避免。

2、施⼯中产⽣的废弃物应收集⾄指定地点统⼀处理,不得随意抛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