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5分)
1、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位移最大的是:( )
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
C.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
D.末速度最大的物体
2、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
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

假设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与第1、3块石块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值为:( )
A. B. C.D.
3、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能保持平衡是:( )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丁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丁
4、物体A、B位于粗糙水平面,在相同拉力F作用下沿同一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在0~t0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减小
B.A、B两物体所受的拉力F都在减小
C.A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B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D.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形轨道槽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槽内壁光滑.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槽的左侧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右侧最高点的过程中,轨道槽
始终静止,则该过程中:()
A.轨道槽对地面的最小压力为m′g,最大压力为(m′+m)g
B.轨道槽对地面没有摩擦力的时刻只有一个
C.轨道槽对地面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轨道槽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16分)
6、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c”。

该行星的质量约是地球的5倍,直径约是地球
的1.5倍。

现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格利斯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B.“格利斯581c”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9.8m/s2
C.飞船在“格利斯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D.飞船在“格利斯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周期要比绕地球表面运行近地卫星的周期小
7、如图所示,用相同材料做成的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相同的拉力F均作用在m1上,使m1、m2作加速运动:①拉力水平,m1、m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

②拉力水平,m1、m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

③拉力平行于倾角为θ的斜面,m1、m2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

④拉力平行于倾角为θ的斜面,m1、m2沿粗糙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

以△l1、△l2、△l3、△l4依次表示弹簧在四种情况下的伸长量,则有:( )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8、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 穴,重力加速度取g,则:( )
A.该球做平抛运动
B.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时间为C.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
D.增大水平风力则小球落地的时间将变长
9、如图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OO′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随圆锥筒一起做匀速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所受合外力指向O点
B.当转动角速度ω=时,小物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C.当转动角速度ω> 时,小物块受摩擦力沿AO方向
D.当转动角速度ω< 时,小物块受摩擦力沿AO方向
三、实验探究题(共35分)
10(7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结点的位置必须都拉到同一位置O点,不能随意变动;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总为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D.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1)所示装置(示意图),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刻度尺。

图(2)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注了O点和几个计数点:A、B、C、D 等,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

(1)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时刻木块的速度为m/s。

(2)由纸带可以计算出木板滑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m/s2(均为两位有效数字)。

(3)为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上述器材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4)用(3)中测量的物理量及加速度a、重力加速度g,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
12(共14分)、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

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上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已知l>>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窄片K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表达式
v1=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间距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_______ .
(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
a-F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
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54分)
13、一轻质细绳长为l ,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求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和最低点时细线所受的最小拉力。

14、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

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

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大小为μ=0.50,斜坡的倾角θ=37°。

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人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出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为L=20.0m,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sin37°=0.6,cos37°=0.8)
15、如图a是研究小球从斜面顶端做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测出小球落到斜面上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的水平射程.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水平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
b所示的x-tanθ图象,忽略一切阻力造成的影响,求水平射程x与tanθ的关系式(用v0、g、θ表示)及初速度v0的大小.(g取10m/s2)
16、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孤轨道下滑。

B、C 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

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10m/s2,sin37°=0.6, cos37°=0.8)试求:(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斜面上CD间的距离;(4)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