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考语文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河北省高考语文冲刺60天精品模拟卷五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第一卷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
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
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
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
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
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
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
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
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
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
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
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
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
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
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
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
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
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
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
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
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
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
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
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
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
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
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
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
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
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
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
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
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
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
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
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3.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
气温,一天天往下落。

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
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

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
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

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
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
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

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
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

而今,这朵风里
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
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
店染得一片金黄。

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
也是夜里。

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

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
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
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
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

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

她似乎意
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

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
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
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

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

退
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
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
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

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
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
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

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
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
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
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

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
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
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
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
亮一点的省城顾客。

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
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

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
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

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
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

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
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
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
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

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
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

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
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
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
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
发人深思。

B.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
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
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
世界。

D.“‘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
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
好前景。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


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
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
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
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
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
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
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
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
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
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
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
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
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
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
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
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
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
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

形象思
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
发展。

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
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

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
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

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
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
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

古人类
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
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
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
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
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
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
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
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
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D.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
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
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评卷人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夏酋令ロ夌内附,诜恐生事,
欲弗纳,谔请纳之。

夏人来索。

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

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

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
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
副总管。

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

”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

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

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

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

”客
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

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

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
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
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
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
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谔富有智谋。

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ロ夌 ,种谔巧妙
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

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

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
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
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


②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评卷人得分
三、诗歌鉴赏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