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提前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古诗三首知识一点通及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日致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班级:姓名:
知识衔接
—、走近作者
韩翊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

“大历十才子”之一。

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翊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广为传诵。

有《韩君平诗集》。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他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

代表作有《田家行》《古从军》《望夫石》等。

二、诗词大意
寒食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口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 发岀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出花纹,哭泣时眼泪如同雨一般落下。

这银河看起来乂清乂浅,他俩相隔没有多远。

虽然只相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俩只能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高悬,
人们都在抬头望着,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会落到谁家去呢?
三、文本解读
寒食
寒食节乂称“禁火节”,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惜形,只写“汉宫”和“五候家”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白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

迢迢牵牛星
织女忙碌地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
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所以虽是终日在织,却总也织不出整幅的布。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月光照在庭院地上,乌鸦栖息在树上,冷露飘洒,桂花娇艳,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里诗人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情,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离愁别绪,从而把这种思念表达得更加刻骨铭心。

能力自测
一、选择题
1.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答案】B
【解析】略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应怜/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答案】D
【解析】D项停顿节奏为“恐惊/天上人”。

3.下列诗句不是写传统节日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答案】C
【解析】略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桃李”喻指“学生”,“同窗”代指“同学”,“手足”喻指“兄弟”,“鸿雁”指代“秋天”。

B.“高山流水”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著名故事《伯牙与锺子期》,形容山水景色优美。

C.唐代诗人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指盛唐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D.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写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其中有两个典故:关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

【答案】C
【解析】略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答案】C
【解析】略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7.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略
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9.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10.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11.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13.《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

《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

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答案】
9.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10.花柳汉宫五侯春城无处不飞花
11.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12.C
13.唐韩翃讽刺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近臣(一说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的韩翃,全诗内容为:春城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前两句中的“花”和“柳”表明此时是春季。

后两句中的“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人们常用这一句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

11.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12.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后两句诗歌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1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朝代的掌握。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的韩翃,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三、填空题
14.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钩(_____)络(_____)谦(_____)焚(_____)捶(_____)钓(_____)洛(_____)歉(_____)梵(_____)锤(_____)【答案】鱼钩网络谦虚焚烧捶打钓鱼洛阳道歉梵音铁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分形近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组词。

完成此题时,要注意书写正确,同时根据汉字结构和含义来正确组词。

15.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姐姐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没想到写的小说大火。

这真是“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2)虽然老师批评我的话语非常尖锐,但一语中的,直接点明了我学习上的问题。

这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的道理啊!
(3)叔叔经商后,生意兴隆,日子越过越红火,花钱也大手大脚了,爷爷就用“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来教导他想想以前的苦日子,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答案】有心栽花花不开忠言逆耳利于行常将有日思无日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谚语俗语的默写。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其意思,平时要多背诵和理解一些常见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样,同学们做题时会游刃有余。

16.默写《寒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