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发表时间:2017-04-14T10:34:02.4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作者:王佳晶[导读] 提高配合能力,了解患者近期输液、伤病史,小儿加强干预制动,提高依从性,避免因为依从性不足导致采血失败。

(江阴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采集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

方法:2017年1月~2月,采用观察法,分别对儿科、普外科、门急诊、体检中心、内科等科室,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观察,判断采集过程质量,分析存在问题,共观察采血500次。

调取医院同期各科室的采血质量报告。

结果:4例采血工具选择失误,42例采血部位与血管选择失误,消毒处理不合格12例,按压方法失当62例,抽血手法错误8例,拔针手法差错17例,采集后预处理不当6例。

各科室重复采血率,从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儿内科4.42%、门诊3.96%、内分泌科3.88%。

溶血占重复采血的34.6%。

结论:采集血液标本的问题较多,从采集器械的选择到血液标本预处理都可能出现差错,这可能是科室重复采血主要原因。

需要加强采血各个环节的质控,规范采血部位、途径选择策略,加强采血技术流程管理。

【关键词】标本;血液标本;血液检验;质量控制
血液检验是临床最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几乎所有的住院患者都需要开展血液检验,血液检验在疾病鉴别诊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分析、血药浓度监测、并发症预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

血液标本是开展血液检验的介质,血液的质量直接影响血液检验的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轻则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扩大,重则导致误诊漏诊,埋下医患纠纷风险。

有报道显示,约70%~80%的血液标本检验问题发送在检验前阶段,其中采集阶段是质控的重要环节[2]。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医院尝试进行现场分析,判断当前医院血液标本采集质量。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月,采用观察法,分别对儿科、普外科、门急诊、体检中心、内科等科室,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观察,判断采集过程质量,分析存在问题。

共观察采血500次,其中男321例、女179例,年龄2个月~94岁,平均(45.1±10.3)岁。

同时调取医院2017年1月-2月,各科室的采血质量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科室的采血合格率。

1.2 方法
1.2.1 观测法
调查员,在采血护士不知晓的情况下,采用肉眼观察法,评价护士采血的流程,包括采血工具的选择、采血部位与血管的选择、消毒、按压方法、穿刺手法、抽血手法、拔针方法、采集后预处理等。

同时在采血后,问询被采血患者或家属,采血时,是否有沟通,包括是否问询过近期的有无输液、是否要求患者配合等。

1.2.2 回顾性分析法
调去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报告,其中针对血液采集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重复采血率、溶血率。

2 结果
500次观察采血流程中,出现4例采血工具选择失误,3例不经留置针采血,而是穿刺采血,导致重复穿刺,1例儿科采用真空采血不当。

42例,出现采血部位与血管选择失误,主要集中在儿科,表现为股静脉、头皮静脉等血管选择不当,出现穿刺点出血、穿刺失败等问题,同时采血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消毒处理不合格12例,主要表现为消毒溶液已被污染2例、消毒不彻底10例。

按压方法失当62例,主要表现无按压或按压力度过大。

穿刺手法其中严重不合格行为2例,主要表现为入针角度过高。

抽血手法错误8例,主要表现为采血速度过快、采血过程中把握不稳。

拔针手法差错17例,主要为拔针前按压用力过大11例、留置针采血后封管不当6例,采集后预处理不当6例,主要表现为颠倒次数不够、力度过大。

从回顾性分析来看,各科室重复采血率,从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儿内科4.42%、门诊3.96%、内分泌科3.88%。

溶血占重复采血的34.6%。

3 讨论
3.1 血液采集问题
从回顾性调查以及现场调查来看,血液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如采血工具选择失误、采血部位与血管选择失误、消毒处理不合格、按压方法失当、穿刺手法其中严重不合格行为、抽血手法错误、拔针手法差错、采集后预处理不当等。

其中部分是技术性的差错,如抽血手法错误。

采血的技术标准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出现不规范行为。

如护士自身对质控缺乏足够的重视、自身经验较少、被采血对象不配合或配合能力较差等。

如有的患者害怕疼痛,采血时,抖动的厉害,护士不得不进行制动,按压手臂,影响采血的质量。

另还需注意的是,部分门诊患者隐瞒了近期输液、创伤情况,导致采血部位不当。

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儿科是最容易出现失当情况的科室。

以采血针选择为例,目前主要以静脉留置针、真空负压采血针、注射器直针头为主,不同的采血针的适用范围不同,各有利弊[2]。

如注射器采血容易导致小儿疼痛,影响依从性,其主要适合年龄相对较大、自制能力好、血管条件较好粗直的静脉采血,对于住院小儿而言,因普遍会有留置针,为减少穿刺次数,应尽量从静脉留置针采血,真空采血溶血率低,但婴幼儿血管细小,真空采血容易因负压过大导致采血失败。

如采血部位的选择,小儿采血部位主要包括静脉采血、头皮静脉采血、颈静脉采血、后囟采血、周围静脉采血、股动脉等,周围静脉是首选,采血方便,可选择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手背静脉等,但有部分护士选择头皮静脉,容易因小儿的体动导致采血失败。

3.2 改进对策
血液采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做好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如对于器械的选择,应明确规定各类采血器械适合的患者,采血的利弊,适合的场景,采血的手法、流程等进行细化,使护士遵照执行,加强培训,降低二次穿刺、血液污染、溶血等情况的出现风险;②其次,需做好采血过程中对患者的宣教、干预,提高配合能力,了解患者近期输液、伤病史,小儿加强干预制动,提高依从性,避免因为依从性不足导致采血失败。

3.3 小结
采集血液标本的问题较多,需要加强采血各个环节的质控。

【参考文献】
[1]黎莉.血液标本采集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A):17-18.
[2]李瑞娣,刘秀环,潘雪群. 观察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浅静脉置管中的临床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175-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