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史读书笔记
中美关系史的作者简介
陶文钊,1943年2月生于浙江绍兴。
1964年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1994年起任职美国研究所,曾任副所长、中华美国学会秘书长。
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
获1999年国家入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史、中国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多次作为专家赴美国、英国进修、讲学,先后在美国乔治城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国家档案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公共档案馆等处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
已出版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合著)》,《日本侵华史》(合著),《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二卷(合著),《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主编),《抗日战争·外交卷》(资料集,主编),《中美关系一百年》(合编),《中美文化交流论集》(合编),《架起理解的新桥梁》(合编),《美国与近现代中国》(合编),《费正清集》(编选)等。
中美历史关系
一、近代的中美关系(公元1844年—1949年):
1、1844年,美国驻华公使乘中国满清 -在第一次 -战争中失败、惧怕洋人之机,在广东澳门附近的望厦村逼迫清-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中获取大量利益。
这可以说是中美两国最早的一次直接交往。
2、1856年,第二次 -战争爆发,美国驻华公使以从中为清 -与英法联军调停为名,伺机获得清军情报,并为英法侵略军出谋献策。
3、1899年,美国继1898年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和关岛之后,来到中国,为获取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的侵略权益,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侵略中国。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是其中之一,《辛丑条约》许诺:赔给侵略者白银4.5亿两,美国人用这笔赔款办教育,在北京创立了“燕京大学”即清华大学,主观上是进行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培养中国本土高层次的亲美人才,为美国的进一步侵略打下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5、-统治期间,中美关系较为和睦,为了阻止、防范日本独霸中国,美国曾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协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8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曾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并派陈纳德将军带领航空飞行大队赴华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电影《黄河绝恋》既是其真实故事的写照.抗战胜利后,支持 -打内战,给钱给枪炮,协助其占领战略要地,送其战略物资,派谴军事顾问团,同时,还以国共内战调停者自居,为 -赢得主动和时间。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相互敌对时期年10月1日—1972年2月>。
赵庆寺老师的中美关系史,他推荐了哪两本书额
我推荐的必读书是《百年中美关系》和《中美关系新战略》阿寺
中美关系史
在清朝前期之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贸易方面也不是很大;清王朝后期,美国开始侵略中国,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的实力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也使得中国日趋衰落,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差距越来越大,资本主义性质的美国也加大侵略中国的步伐,这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经济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中国。
弱小的新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与成长
1972年,“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新开端,后来尼克松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的一页。
1979年,中美建交
至此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今天,美国看着中国的强大,担心中国会有一天会在国际舞台威胁他的地位,所以现在总体来说,美国现在采取的是在各个方面遏止中国的政策,包括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了
但是我们也有目共睹的就是中美关系中,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方面的贸易是双方都受益的,并且双方的贸易额是越来越大,另外,中美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美国在考虑一些政策时也不得不把中国考虑进去。
总之,中美关系中,美国虽然采取遏制中国的方面,但是在某些方面,美国又是依赖中国的(拉美关系就是一个例子);至于中国,大家知道,中国向来都是采取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中美在近代史上虽然也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来(<中美天津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但美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的关系在帝国主义列强中尚属比较“温和”,尤其是在对于1901年的《中美辛丑条约》中自庚子赔款的问题上,美国国会于1908年通过一条法案,决定退回中国在1901年(庚子)为八国联军赔款的余额,并将其作为派遣留美学生的学杂费,客观上为中国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并且促成了清华大学的成立。
在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大力的援助,更派遣战斗人员直接帮助了中国的抗战。
抗战胜利后,美国曾一度希望成为国共双方的调解方,但因内战双反矛盾无法调和而告失败。
49年以后,中美关系因身处两大对抗阵营而冻结度,直至71年“乒乓外交”;72年“破冰之旅”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后渐趋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历史
1、1919威尔逊牺牲中国绥靖日本
在19世纪,美国的对华政策常常唯英国马首是瞻,之后随着实力
的不断增强,对华外交也逐渐独立。
1900年前后,欧洲列强各自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
为保护在华利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要求他们向美国开放。
对中国来说,这一政策的正面意义是提出了要“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
此后三十多年,“门户开放”成为美国对华关系基本原则。
2、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
在和会上,日本代表要求将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让予日本。
中国代表去见威尔逊,希望他主持公道。
威尔逊表示:他对日本代表提出如此天真的要求很惊讶,建议中国代表也坦率地陈述中国的主张。
3、1945-1949罗斯福与杜鲁门盟友撤离中美反目
和一战时很相似,二战开始阶段美国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次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同日,中国也正式对日宣战,这时中日战争已经打了4年。
4、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
美国驻华使馆和各地领事馆人员留守原地“观察”中国。
5、1950年1月,中方收回美国在北平的兵营等房产后,美国终于撤走了全部驻华人员。
6、1972尼克松与基辛格借力中国抗衡苏联
朝鲜战争、 -、敌意的政策使两国的正常关系中断了20多年。
在此期间,双方长达15年(1955-1970)的大使级会谈只是各说各话:中国想要 -问题、被美国冻结的资产。
美国劝中国放弃武力统一、加入限制武器的谈判。
136次会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西方媒体称之为“聋子的对话”。
7、1989老布什艰难维持中美关系
1989年1月,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
仅仅一个月后,他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到中国—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
1970年代当驻华联络处主任那段经历使他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
所以他担任总统后亲自主持对华政策,而不是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一些美国的中国学家说他就像是“国务院中国处的主管”。
党内的保守派反对他一上任就访问中国,刚好日本 -去世,他就利用这机会在参加葬礼后到了中国。
8、2018年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谈中美关系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应邀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9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演讲。
郑泽光就中美关系表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
保持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也远远超过在个别领域的竞争。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美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美关系正常化
1922-1972年中美关系从历史与发展角度带了的启示是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应邀访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
《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1982年8月17日,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922年为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被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论文
500字
很急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正在下降,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已大不如前。
奥巴马如果奉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奥巴马新政”,他完全有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的“美国梦”,恢复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领域的主导地位。
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第一,奥巴马不是孤立的个人,他是主张“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的美国总统,而且受国内各种势力的牵制,他也有自己的“难处”。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高科技无形之手的推动下,国际力量对比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这个世界正像美国老外交家乔治·凯南生前所说的,“绝不会接受任何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无论是“软实力”、“硬实力”还是“巧实力”都无济于事。
因此,奥巴马也有他的“局限性”。
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互补性,只是暂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惊人的70%,而几乎在所有的大国中,外贸所占比重,
都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进入到内需时代,并且达到目前一般发达国家的内需大约占经济比重的70%左右的话,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目前的“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互补模式,亦将难以为继。
30年后,中美目前真正面临的不是“共同的敌人”,而是“共同的挑战”,必须要有“全新的世界观”。
这个观点被“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所印证。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李成。
跟以往中美之间类似的声明或公报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双方认为”的表述多了,这说明中美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得了共识,并且这种共识大大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了全球性质。
折射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双方都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对方,关系更为平等,中国人看美国,越来越自信和理性;美国人也开始放下身段,用“平视”眼光看待中国。
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中美之间现在仍不是“yes时代”。
中美关系是多方面的关系,一定有很多合作,但是也一定有分歧和竞争。
中美之间现在不是“yes时代”,虽然双方都“比较客气”,但问题、牢骚、压力都还存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写论文需要材料,很急的啊
)
晚清:侵略中国
北洋 -统治时期: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后扶植黎元洪,袁世凯,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 -同盟的成员解放战争时期:美推行“扶蒋 -”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
中国。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发展史.求,谢谢
中美关系的发展史犹如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百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
在21世纪,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为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0世纪上半叶,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 -同盟。
中美在反 -战争中的成功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 -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
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50年代,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为了摆脱越战的泥沼和对付苏联的扩张,开始逐步调整对华关系。
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为拉开两国新关系的序幕奏响了前奏曲。
1972年,尼克松总统成功实现了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卡特总统执政后,两国于1978年12月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实现关系正常化,从而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同年1月25日至2月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对美国的
访问在美朝野引起巨大轰动,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席卷美国大地。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他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
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
《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动荡和最深刻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和西方的 -、反华势力一时甚嚣尘上。
1989年,美国-宣布对华实行经济制裁,中断了两国的高层互访。
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又将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使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中美关系走出低谷的机遇是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期间, -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举行了双方之间的第一次会晤。
-主席强调,两国应该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把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世界带入21世纪。
克林顿总统也表示,美国愿与中国改善关系。
在中美西雅图最高级会晤的推动下,1994年克林顿-提出了对华接触政策。
同年,两国 -高级官员恢复被美国单方面终止了三年多的互访活动;
美国 -宣布将人权问题同“最惠国待遇”脱钩。
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在1995年再次受到挫折。
5月,美国-不顾中国-的一再反对,公然同意李登辉访美,导致中美关系跌至两国建交16年来的最低点。
中国 -为此向美方表示了强烈 -。
中国的强烈反应使美 -开始认识到 -的严重性和敏感性。
1995年10月, -在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议期间,与克林顿在纽约举行了正式会晤。
-强调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政策,并再次阐明了中方在 -上的立场。
克林顿强调了同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的重要性,重申了一个中国的政策。
这次会晤对于促使中美关系回到正常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克林顿1996年竞选连任后,中美两国-做出了进行两国元首正式互访的重要决定。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 -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
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
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总统访华。
双方进一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框架。
克林顿在访问期间首次公开明确承诺对台湾的“三不”政策。
中美元首的成功互访,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20世纪进入尾声之际,美国“新干涉主义”抬头,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严峻考验。
1999年5月,美国国会抛出了污蔑中国“ -核机密”的“考克斯报告”;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使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危机。
同年10月,-与克林顿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会晤,两国关系开始走出“炸馆事件”的阴影。
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达成协议。
2000年,中美关系进一步得到修复和稳定发展。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国元首先后举行了会晤;两国恢复了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
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在曲折中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纵观历史,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十分坎坷。
在40年的冷战时期中,中美两国由敌对僵持走向关系正常化;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稳步向前。
中美关系近50年的发展给世人以重要的启迪:
第一,中国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发展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大国关系中的战略作用增强,是中美关系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开放则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第二,以意识形态决定敌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甚至冲突。
中美两国有很多利益交汇点,双方实现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不仅造福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
第三,从冷战对峙、建交谈判直至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双方争论最多、斗争最激烈的是 -。
能否按照三个公报的原则处理好 -,直接关系到中美关系在新世纪的稳定、改善和发展。
第四,必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解决双方的分歧。
任何遏制和制裁,任何威胁和恫吓,任何动用武力的企图,都无法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只能导致对抗甚至冲突,损害两国的国家利益,并给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带来危险。
历尽百年曲折,中美关系终于以比较平和的态势迈入了新世纪。
布什当选美国总统,这标志着美国共和党人在冷战结束后再次主导对华政策。
美国的对华政策历来反映了两党主流派的共识,因此人们有理由期望新一届美国 -能够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当然,中美关系今后仍可能遭遇风浪,但是只要两国领导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住中美关系发展的脉搏,两国的关系就一定会健康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