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的配制与标定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的配制与标定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学会用基准物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3、熟练掌握滴定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盐酸是一种强酸,在化学分析中常被用作标准溶液。

由于浓盐酸易
挥发,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因此通常先配制近似浓度的
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Na₂CO₃),其与盐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₂CO₃+ 2HCl = 2NaCl + CO₂↑ + H₂O
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约为389,可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电子天平
酸式滴定管(50 mL)
锥形瓶(250 mL)
容量瓶(250 mL、500 mL)
移液管(25 mL)
玻璃棒
烧杯(500 mL、250 mL)
2、试剂
浓盐酸(分析纯)
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在 270 300℃干燥至恒重)
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盐酸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 01 mol/L 盐酸溶液所需浓盐酸的体积。

假设浓盐酸的浓度为 12 mol/L,根据稀释定律 C₁V₁= C₂V₂,可得 V₁= C₂V₂/ C₁=(01×500)/12 ≈ 42 mL。

用量筒量取约 42 mL 浓盐酸,倒入 50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碳酸钠基准物质的预处理
将无水碳酸钠置于烘箱中,在 270 300℃下干燥 2 3 小时,以除去
其中的水分和碳酸氢钠。

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已干燥处理的无水碳酸钠 13 15 g(精确至00001 g),置于 250 mL 烧杯中。

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数次,并将冲洗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摇匀。

4、盐酸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 mL 碳酸钠标准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

加入 2 3 滴甲基橙指示剂。

用待标定的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 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平行滴定 3 次。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测定次数|碳酸钠质量(g)|盐酸初读数(mL)|盐酸终
读数(mL)|盐酸体积(mL)|
|::|::|::|::|::|
| 1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 3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数据处理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₂CO₃+ 2HCl = 2NaCl + CO₂↑ +
H₂O,可得 n(Na₂CO₃)= 1/2 n(HCl)。

碳酸钠的物质的量 n(Na₂CO₃)= m(Na₂CO₃)/M
(Na₂CO₃)
盐酸溶液的浓度 c(HCl)= 2 × m(Na₂CO₃)/M(Na₂CO₃)× V(HCl)
式中,m(Na₂CO₃)为碳酸钠的质量(g),M(Na₂CO₃)为
碳酸钠的摩尔质量(1060 g/mol),V(HCl)为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L)。

分别计算 3 次测定结果的盐酸浓度,然后取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c₁ c 平均| +|c₂ c 平均| +|c₃ c 平均|)/(3 × c 平均)× 100%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
盐酸溶液的平均浓度为_____ mol/L。

相对平均偏差为_____ %。

2、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纯度不够等。

偶然误差: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读数误差等。

3、注意事项
配制盐酸溶液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吸入挥发的盐酸气体。

滴定时应控制滴定速度,避免滴定过快导致溶液溅出。

甲基橙指示剂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终点的判断。

七、结论
本实验成功配制了 01 mol/L 左右的盐酸溶液,并通过用无水碳酸钠
进行标定,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减少误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盐酸的配制与标定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为
后续相关实验和分析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