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与处理方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与处理方式研究
藻类是净水工艺解决的重点问题,以现阶段藻类生长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净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在解决藻类问题中应用净水工艺的处理形式,以此为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标签:藻类;净水工艺;处理方式;影响
藻类是水中总有机碳的主要来源,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
同时,因为藻类自身存在较高的平稳性,减少混凝程度,会提升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另外,很多藻类能分泌藻毒素等其他物质,会影响饮用水的水质,所以在实际应用之前要通过净水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藻类对净水工艺的影响和处理方式。
1 水厂情况分析
上海某水厂位于某城镇西侧,包含了东中西三个车间,设计制水的总体水平达到了14.7×104立方米/时,实际供水水平达到了21×104立方米/时,致使水厂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供水区域达到了一百二十平方千米,其中包含的城镇居多,人口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
这一水厂在2012年九月开始应用青草沙原水,并通过净水工艺进行处理工作。
2 原水水质
上海这家自来水厂以往都是将黄浦江选做重要饮用水源,长江是辅助水源,但是因为上海位于太湖流域下游,黄浦江上游的水质不但受到浙江等地的影响,且受到上海区域工业弃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这样导致上海逐渐变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因为长江水质与黄浦江水相比更优越,所以上海市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资,将青草沙水库选做新的水源。
通过选择水库中的首中尾三部分水源进行研究,了解其中蕴含的有机物、藻类以及营养盐、理化指标等相关信息可知,各项信息都与水中藻类的成长存在关联,由此藻类的成长影响着水库中的水质。
尤其是在春、夏两季的高温时期,藻类的快速生长影响着水库的出水质量。
3 水厂取水水质
诚真水厂在二零一二年九月开始通过青草沙水库获取自来水,结合泵站加压的形式传递资源。
在藻类爆发时节,结合青草沙水库水质情况,九月份的蓝藻数量可以达到5.1×107个/L。
结合藻类具备的季节性,原水企业从头部增加氯氧化和活性炭,原水进入到城镇水厂之后实施检查,发现其中还具备非常多的叶绿色、蓝藻等。
城镇水厂结合对原水酸碱值、电导率和溶解氧等因素的研究明确每年的八九十三个月份是原水藻类爆发的重要阶段,并且受到藻类的影响,这一阶段中水源的酸碱值、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持续减少。
4 应对策略
城镇水因为一直处于负重的工作状态,且应用常规制水工艺,没有深入实施处理工作,这样难以消除其中富含的藻类。
通过分析实践案例逐渐明确了优质的解决方案,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提升藻类数量之前加入氯量,保障预氯化的工作效率。
结合次氯酸耐氧化作用消除大量的藻类,并在藻类大范围出现时在管道的头部加入次氯酸钠,促使城镇水厂中的余氯达到0,05~0.1mg/L,加入次氯酸钠液体浓度要达到15.1mg/L,保障澄清池出口的余氯达到了0.41~0.61 mg/L之间,若是实际,余氯大于0.61 mg/L,就会导致其存在消毒副产物的问题。
第二,增加明矾数量,提升混凝效果。
在藻类数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澄清池因为上升流速过快致使出水浓度不断提升,结合增加混凝剂的投入数量,并提升澄清池的搅拌速度,加大胶体颗粒网捕的概率,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第三,调整水方向,提升沉淀效率。
因为藻类容易上浮,进入到出水总渠道,在出水槽中出现“跑矾花”的情况,此时可以让水流从澄清池清水区外侧流出的方案解决问题。
第四,提升冲洗次数,减少滤池的堵塞情况。
一般的双阀滤池在藻类堵塞的状态下,只能减少过滤时间,多次进行冲洗,并且通过了解堵塞情况实施深层次清理工作。
5 供水水质
因为受到藻类的影响,致使出厂水质中的酸碱数值、铝等信息出现变化,但是城镇水厂结合上述提供的多项技术,可以有效维护供水的水质情况。
6 藻类提升生产成本
第一,混凝剂的提升導致生产成本有所提升。
城镇水厂现阶段应用的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实际应用数量为32mg/L。
澄清池中的水浊程度控制在0.51NTU,出场水的浑浊程度控制在0.121NTU,以此满足国家提出的标准。
在每年的八九十月份实际混凝剂的实际投放数量要比平日里多百分之三十,可以达到45mg/L。
第二,消毒剂应用数量的提升也会提升成本支出。
城镇水厂现阶段应用的消毒剂是次氯酸钠液体,一般添加的数量是25.1 mg/L。
在藻类数量持续增加时期,为了降低藻类对净水产生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可知,要将澄清池中出水余氯控制在0.41~0.61mg/L之间,也就是提升到百分之四十五,达到35 mg/L。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实际生产工艺可知,以往的净水厂去除藻类过程中,提升反冲洗次数、强化絮凝等技术都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成本支出过高。
由此,为了提升城市自来水质量,对传统意义上的工艺需要进行创新,提升预处理或者是深度处理设备,从而解决原水中水质异常带来的生产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倩,黄辉,欧永倩,孙达,宋兴静,陆万招,费相琴.淮安市强化常规净水处理工艺研究[J].给水排水,2016,48 (S1):69-71.
[2]刘士丰.黑龙江省某镇净水厂设计[D].吉林:吉林大学,2015.
[3]关心丽.净水工艺投泥除藻的研究[J].净水技术,2016 (06):4-6.。